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崇山峻岭,照耀着大山竹林深处的乡村小学时,“叮铃—叮铃—叮铃铃……”那只铜铃准时摇响了,学校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这所像电影《凤凰琴》般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的村小就是桂东县三洞乡竹坑小学,校舍破旧,操坪窄小,国旗却迎风飘扬,钟锦莲既是这里的老师也是校长。
三十二年来,她走过最多的路,是崎岖、泥泞的山路;
三十二年来,她做过最多的事,是帮助山里不能上学的孩子上学;
三十二年来,她说过最多的话,是不辜负组织、乡亲的重托;
三十二年来,一个个学生从她这里启蒙,一代代人在她这里受益,山村的希望在她的努力下一点点延伸……
她就是钟锦莲,一位三十二年如一日,扎根最偏僻最边远山区,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的山村女教师。
因为责任,所以坚持
桂东县三洞乡竹坑村地处罗霄山脉深处,山高水冷,土地贫瘠,经济落后。1976年建成的竹坑村小学,是全县最破旧的村级小学之一。学校地处半山腰,干打垒的墙壁,瓦片盖的屋顶,一下大雨房间里、教室里滴滴答答一片。教学楼的楼梯、栏杆、柱子、地板全是木制,人走在地板上吱吱作响。学校的一张藤椅一用就是二十多年,一把手摇铜铃从建校初期摇到现在……学校学生最少时只有六七人,最多时也不过二十几个人,却有三个年级,复式班教学是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
1978年,年仅19岁的钟锦莲参加工作,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选择了任教竹坑小学。当激情过后,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残酷的现实生活,钟锦莲感到无限的孤独、失落,多少个不眠之夜,陪伴她的只有一盏煤油灯和丛林鸟鸣。面对这群五六岁至十几岁大小不一的学生,她不但要教所有的课程,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经常是这边有学生要喝水,那边却有学生要上厕所,让钟锦莲这个大姑娘手足无措。
工作一个月后,钟锦莲的忍耐到了极限,她动摇了。望着竹林通往山外的那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想到过放弃,想到过离开。但当她踏着层层松软的竹叶,闻着清新淡雅的竹香来到学校上课时,她又觉得不舍。看着这些农民的子弟,她意识到了,如果她走了,将不再会有人愿意来这深山里教书。20多个山里娃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喂猪放牛,村民将来要致富将更加困难。钟锦莲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留下,这个决定一下就是三十二年。
2006年,对于钟锦莲来说又是一个灾难之年,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丈夫突发脑溢血,瘫在了床上。丈夫在郴州市住院两个多月,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债台高筑,儿子不得不远走广东打工。在陪同丈夫治疗期间,钟锦莲还念念不忘她的学生。钟锦莲家里种了二亩六分地,自从丈夫瘫痪在床后,压在她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除了学校的事情还要操持家里活计,农活、重活都不得不干。钟锦莲说:“这些年,一到农忙时节,很多家长一有空都来帮我插秧,收割稻子。乡亲们每帮我一次,就越发的坚定了我为村里的教育事业奋斗工作的信念。”
八十年代的竹坑小学,通往外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学校的办公用品,学生课本等器材都靠钟锦莲从县城用肩膀一扁担一箩筐挑回来。为了不让课本被露水、雨水打湿,钟锦莲用塑料薄膜包了一层又一层。20多公里陡峭的山路走起来十分困难,挑着沉重的担子前行更加难受,钟锦莲晴天汗流浃背,雨天泥泞满身,一趟来回几乎就是一整天。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崎岖不平的山道间,留下了她数也数不清的足迹,可她从来没有抱怨,这样一挑就是十九年,一直挑到羊肠小路变成了简易公路。
今年桂东县“6.20”洪灾,竹坑村是三洞乡的重灾区。6月20日下了一夜的雨,她也一整夜没有合眼。凌晨四点半,洪水涌入到她屋里,她将丈夫背上二楼后卷起裤脚,披着蓑衣,打着手电,迎着暴雨来到学校,发现洪水和着淤泥就快涌进教室里了,她拿起锄头拼命地挖通沟渠,一干干到了天亮,直到雨势减小,山洪疏通。当回到家里,看到的是自家稻田、竹林被冲毁,住房一楼往外渗水、猪圈已垮塌……
因为深爱,所以坚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钟锦莲关爱学生,村里的百姓最清楚。竹坑山高路陡简易木桥多,雨雪天气,孩子上学放学是她最操心的事情,每到这个时候钟锦莲便要接送学生,经常忙得汗都没擦干就得给学生上课,下午作业都来不及批改就得送孩子们回家。中午学生煨饭燃料是钟老师利用节假日上自家山上砍的柴火;冬天的教室,学生冻得瑟瑟发抖,钟锦莲便给学生铲火烤火笼;教室里玻璃破了,她将房间里的玻璃取下安装在教室里,宁可冻着自己,也要让学生暖和,至今她房间里还有几处用报纸糊着的窗户。有时候学生雨天上学弄湿了衣服,钟老师便将儿子的干爽衣服给孩子们换上,她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着呵护着孩子们成长,点亮他们的心灵。
在学生的眼里,她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学生的衣服脏了,她给他们洗;学生们饿了,她生火做饭;学生生病了,她带他们打针吃药;天气冷了,她给他们添置衣服。
班上有个叫钟建军的学生,一次小腿意外受伤,又红又肿,溃脓不止,不能行走,钟锦莲看到这种情况,便担负起了每天背送钟建军上学放学的重任。在学校背他上厕所,喂他吃饭,为他擦洗伤口。在钟锦莲半个多月的精心呵护下,小建军又可以蹦蹦跳跳,快乐地学习和游戏了,而做做这些的时候她还是个不满20岁的大姑娘。83年9月,怀胎八月的钟锦莲,挺着大肚子,给学生们讲课,忍着酸痛给学生们批改作业。学区领导让她请假,她看到学校里几个老师的复式班教学任务都很重便咬牙坚持,就在孩子出生前的一天晚上,她还在煤油灯下一板一眼的备课,一笔一画的批改作业。儿子出生二十多天后,钟锦莲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了学校,一天,两天……一个多月后她累倒在了讲台上,从此落下了月子病。
学校条件简陋,教学用具奇缺,钟老师利用自家山上丰富的木材,竹子资源制作木棒,计数器,分数板,简易的课桌椅凳,一点点,一件件完善着学校的教学用品。学校老师少,只能采用复式班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量大,常常一节课下来她便声嘶力竭。有一天中午钟锦莲在教室里辅导学生,讲着讲着,她感到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便晕过去了。等她醒来时,看到的是学生及家长关切又焦虑的眼神,大家都劝她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她嘴里答应着,一咬牙却又登上了讲台。
年复一年的艰辛劳累,使钟锦莲老师还患上了胆结石,糖尿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特别胆结石发作时,更是痛不欲生,一缕缕白发也过早地爬上了她的鬓角。亲友们都劝她注意休息,多保重身体,可她总是笑呵呵地说:“没事的,山里人的身体哪有那么娇贵。再说孩子们都需要我呢。”。
因为耕耘,所以收获
钟锦莲知道,要让学生学好知识,自己一定要不断学习。32年来,钟老师从没间断过自己“充电”。她一边勤勤恳恳地工作,研究教法;一边利用一切机会,抓紧时间学习新知识。多年来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钻研教育理论。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函授学习,从微薄的工资中抠出钱来订阅各种报刊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历年的教学成绩都在全县前列。
几十年来,她桃李满天下,88年毕业的陈文钦现在已经是海南大学的讲师,89年毕业的陈智海现在是上海机器制造厂的工程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深深的爱,在艰辛的教改之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同仁的肯定、领导的赞许,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撰写的《发展创造性想象是作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应用题教学法初探》等多篇论文在市县征文中获奖。1980年至1995年每年都被评为乡村优秀教师,1996年被评为县抗洪先进个人,1999年县政府授予“十佳校长”,2000年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2010年受县政府嘉奖,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岁月洗不去她一身的疲惫,抹不去她脸上的沧桑,但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三十二年来,多少个不眠夜晚,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的酸甜苦辣,虽然心力交瘁,但钟锦莲爱心永恒,无怨无悔,她用自己花儿一般绽放的青春、火一般的热情在大山深处的竹坑抒写了一段平凡山村女教师的不平庸之路,她愿用毕生精力守护着大山深处那一簇簇“新笋”,让他们茁壮成长,因为她心中的一个愿望:使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