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笔头,清晨,伴着朝霞走向田野劳作,晚上,伴着星光挥洒诗情画意。这是湖南省临澧县农民女作家宋庆莲每天快乐而又充实的生活。
从农民,到小有名气的作家,与她有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密不可分。
这个家里,有和她共渡困境,全力支持她创作的丈夫,有始终相信“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妈妈”的女儿,有坚信她能成功的亲人。
因为有这些动力,才使她沥风沐雨,笔耕不辍,在田野上恣意放飞文学梦想。
贫穷不忘梦想,恩爱点燃希望
宋庆莲出生于湖南省古丈县,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1992年,她远嫁临澧县文家乡,一间破旧土屋是她和丈夫的所有家产。面对困境,宋庆莲没有抱怨,她摆地摊、当保姆、开商店,与丈夫一道熬过了极为艰难的十年。
2002年,家庭条件得到改善后,在丈夫的鼓励下,宋庆莲的梦想开始复苏。为帮妻子开拓视野,丈夫常常用自行车驮着她到15公里外的县城图书馆借书,不管春夏秋冬,总是风雨无阻。宋庆莲刚学写歌词那会儿,丈夫特地跑到吉首市,只为买回一本妻子钟爱的《中国最美歌曲》。2011年,为生计,丈夫南下打工。当时正值宋庆莲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童话小说《米粒芭拉》。为减轻丈夫的压力,宋庆莲也要去打工。丈夫坚定地对她说:我在外面打工,就是为了让你在家里安心创作,早日圆梦。后来,《米粒芭拉》在省作协支持下公开出版,拿到书的那一刻,宋庆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泪水里,蕴含着太多对丈夫的感激之情。
家庭幸福和睦,铸就强大后盾
女儿是宋庆莲童话的灵感源泉。女儿小时候,宋庆莲经常给她唱儿歌,读童谣、讲童话。南下打工的日子,还专门为留守在家的女儿创作歌词《桃树花开》,把童话般美好的种子播进女儿的心灵。受母亲的熏陶,女儿自小富有爱心、包容心和孝心。她有礼貌、爱学习,喜欢画画,一直是班上的宣传委员。抚育女儿成长的日子,给了宋庆莲许多创作灵感,为她创作童话积累了大量素材。
和睦的大家庭是她的坚强后盾。宋庆莲有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兄弟弟媳、大哥大嫂、公公婆婆挨着住。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特别和睦。2012年9月,作为省作协推选的两名重点优秀作家之一,宋庆莲要到全国文学的最高殿堂——鲁迅文学院高级研修班学习。宋庆莲非常高兴,可想到这一走就是半年,家里无人照管,加上相对昂贵的费用,宋庆莲犹豫了。知道这个情况后,全家人都很高兴,帮她凑齐了路费和生活费,临行前,嫂嫂做了一大桌好吃的为她饯行。20多年来,亲人从没有因为她是农民要当作家而怀疑她,反而特别理解她。每当宋庆莲有了成绩,都要拿在乡亲们中间分享。
有了大家的支持,宋庆莲灵感迸发、佳作不断。她先后在《中国作家》、《诗刊》、《文艺报》、《星星》、《小溪流》、《文学风》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300多篇。多篇作品在《诗刊》、《人民文学》举办的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出版个人诗集《犁女梦呓》、《走成阳光的路线》两部。《犁女梦呓》荣获第八届丁玲文学二等奖;读书感想《人生因学习而精彩》获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一等奖。获湖南省作协重点作品选题扶持,出版长篇童话《米粒芭拉》,荣获常德市首届原创文艺奖一等奖,并入选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选送书目。第二部长篇童话《蓝三色水珠》再获中国作协重点作品选题扶持,成为全国两部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2013年7月,湖南日报以《追梦的女人》为题,用较大篇幅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
小家连起大家,无私传递爱心
宋庆莲热爱公益事业,尽管经济条件差,四川地震、玉树地震后,她都积极地捐出爱心。因为热爱,她用笔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河山的歌词和文章。2010年5月,她在家里开办了一间农家书屋,热心地引导、帮助村民们学文化、学技术、知天下大事。。
在田野上播种童话,她把阳光送进孩子们的心灵。在宋庆莲的努力经营下,农家书屋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乐园。每天放学后、假期里都有孩子来这里读书,写作业,一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更是受到她的优待。她创作的长篇童话《米粒芭拉》也成为书屋呈现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
对他人,宋庆莲总是有求必应。宋庆莲家在乡村公路边,她常为过路的老人递上一杯热茶,为邻里借上一把锄头,为淋湿的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20多年来,在家庭和乡亲们的帮助、鼓励下,她享受着浓浓的亲情,赢来了事业的丰收。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还播撒了爱和纯真,收获了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