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架起深圳浏阳义工桥

2014-04-30 阅读数 170722

2014·湖南·寻找“最美家庭”温馨故事选登

寻找最美家庭 刘贤国

    他是杨花乡端里村最早一批外出务工人员之一,在外乡26年,他干过搬运工送过快餐,当过保安收过垃圾。如今在深圳福田区赛格科技园二栋8楼,一间10几平方米的管理处闲置的小屋是他的“家”。墙上,贴着广东省五星志愿者、深圳百优义工、深圳五星级义工的各种奖状、照片、证书,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心底有个梦:将深圳的义工模式带到老家浏阳去。他就是端里村刘贤国家庭。

    爱心直航,他与义工组织结缘

    刘贤国今年60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操着一口湘味十足的普通话。他说,自己可能是最早来深圳的农民工,由于没有文化,先后干过保安、搬运工、清洁工、门卫,送过快餐,收过垃圾。

    2006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包下一架飞机,免费送农民工回家乡,刘贤国和老伴生平第一次坐上飞机。“那时候我们很穷,听说可以免费坐飞机回去,像做梦一样。”回忆起当年,刘贤国一脸高兴。就是在这趟“爱心直航”中,夫妇俩认识了一群穿红马甲的人,“从深圳义工的无偿服务中,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情。从那时起,就告诉自己,要加入义工,回报社会”。

    2007年6月11日,刘贤国正式成为深圳义工的一员,在他的带动下,妻子肖成香,儿子刘良桂、刘良根,媳妇曾小琼、兰小领也相继加入了义工联,成为深圳义工组织中少见的义工家庭。

    千里迢迢,架起爱心义工桥

    2009年,刘贤国夫妇通过湖南当地报纸,了解到一位叫潘勇的教育工作者非常热心公益,于是老两口辗转多次联系到潘勇,与老家湖南浏阳团市委取得联系。“我建议他们成立像深圳一样的义工组织,发动有爱心的人们一起做好事。”于是刘伯多次邮寄资料,介绍深圳义工的做法,牵线搭桥,先后3次介绍浏阳志愿者来深圳义工联考察。

    2010年,深圳市义工联的负责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回访浏阳。如今,浏阳不仅成立了义工联,还发展义工4000多人,红马甲也穿行在大街小巷,“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的深圳义工精神在湖南浏阳生根发芽。其间,深圳川崎公司为浏阳义工联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新衣服、鞋子、袜子等,用于贫困学生过冬。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刘贤国常年资助老家孤寡老人胡征道夫妻,直到他们去世,现在每年仍会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上千元资助其他老人。

    到深圳26年,刘贤国夫妻二人从未忘记过老家:1994年杨花建小学,捐350元;1999年老家修路捐助2400元;2007年春节为乡敬老院送水果;2011年春节,买了60双鞋子和3箱水果送给乡敬老院;2013年,他将获得“福田好公民”时奖励的1万元买了一台电视机无偿捐赠给了乡敬老院;2014年元月筹集爱心款购买152套棉鞋、毛袜和帽子分装成73份礼品分别送给杨花乡敬老院和端里村五保老人。

    他说想攒点钱给自己养老。但是看到楼下十几个流浪的老弱病残无钱吃饭,会于心不忍,自掏腰包买饼干给他们,还每人一个小红包。“自己少吃点,少穿点,省省总能省出来。比自己困难的人还很多呢!”他说,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要为社会多尽义务,要为家乡多作贡献,为子孙后代树立好榜样。2014年元月被评为杨花乡首届道德模范。

  寻找最美家庭 刘贤国 凤网综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