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讲台“夫妻档”

2014-04-11 阅读数 211947

2014·湖南·寻找“最美家庭”温馨故事选登   

    李骘是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也是株洲市芦淞区南苑社区“春蕾爱心屋”的一名志愿者。当他还在读大学时,就被中国希望工程公益宣传画深深地打动,画面中小女孩那双求知的“大眼睛”,让他下定了要当好一名支边义教老师的决心。可事与愿违,大学毕业正当他主动要求到西藏援教时,身体不佳且年迈的父母强烈要求他这个独生子陪在身边,于是为了“孝”字,他只好暂时放弃自己理想,到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任教。

    2010年,当他得知妇联在南苑社区创办的“春蕾爱心屋”需要义教老师时,他的援教梦想再次燃起,从此,近四年来,每个周六、周日都能看到他在南苑社区“春蕾爱心屋”教孩子们画画的身影。

    其实,教孩子们画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春蕾爱心屋”孩子年龄在4岁到10岁之间,大多来自城市贫困低收入、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有的学生因家境贫困买不起画具,有的孩子身患残疾或性格古怪,或行为不合规范,常常发点小脾气,但李骘从没有嫌弃过他们。对家境贫困的,他就自己掏钱购买画具“奖励”,让孩子们有尊严地接受;对闹小情绪发小脾气的,他从不训斥和责罚,总是用善意的眼神和朋友般的交谈与他们沟通。李骘更希望孩子们能学会感恩,学会孝顺长辈、帮助他人、报效社会。所以他在每次的教学内容中总会关联不同类型的感恩故事,并自己购买美术工具、材料赠送或奖励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感恩的意义和道理。让孩子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教画画的同时,李骘会串联不同类型的感恩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学会感恩,孝顺长辈。10岁男孩张洋榕的父亲在小区里收破烂,“自卑,看不起自己的父亲,学习成绩也不好。”李骘开始当起“替代”父亲。渐渐地,张洋榕绘画方面的天分也逐渐显现,也懂得了尊重,不再自卑。

    去年4月,李骘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左手骨折,他夹着夹板的手肿得老高。“又痛又痒,活动、做事很不方便”。睡觉时,需软枕放在左手下,不时调整手的位置,以保证夹板不走形,稍稍减轻手的痛感。如此折腾,他晚上基本上睡不了多长时间。但第二天,李骘还是准时走上义教班讲台。上课时,好几次给孩子示范作画和改画时,他习惯性地用到左手辅助,以致牵动了夹板,弄疼了伤口。“好大颗的汗水从老师脸上掉下来,老师只是咬着牙”,那段时间,孩子们都很感动。平时不太乖的孩子,也很认真听老师讲课。

    “只有我一个人可不行。”李骘带动学校许多老师走进了志愿者行列,怀孕的妻子汪姗姗,也加入到义教的行列中。

    汪姗姗是芦淞区南方三小的美术教师。“听到他讲志愿者的事情,看到他拿回来的孩子们充满童趣的习作,我也忍不住加入这个队伍。”怀孕的她不顾妊娠反应大,与丈夫一起教孩子们画画。孕期八个月的时候,她不得不中断义教工作。但生下孩子的第二个月,汪姗姗又重新走上了义教讲台,“因为那不仅仅是一种牵挂,还有一种责任。”

 李骘当义教老师已经4年了,“每次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听到他们甜甜地喊老师,我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说,在志愿者这条路上,和妻子会一直走下去。

  寻找最美家庭 李骘 凤网综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