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南·寻找“最美家庭”温馨故事选登
“节约”的殷实家庭
说起来,柴妈妈一家5口人算是家境殷实,女儿在荷塘区文体局上班,女婿在物业公司当管理人员,外孙女在北师大附中念书,老两口退休。家住在海创明珠家园。按理说,这样的家庭最多是朝“环境友好”努力点,不会太注意“节约资源”。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小区,柴妈妈一家颇以“环保”和“节约”出名:墙漆使用节能环保漆,照明使用节能灯,洗衣服用无磷洗衣粉,垃圾分类装,冬天不开空调、不用地暖,出门携带购物袋,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洗脸的水用来冲厕所••••••
最新的水费收据单显示,一家五口7至8月消耗生活用水33吨,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3.3吨。这并不为熟知他们的人奇怪,因为柴妈妈来自上海,节俭已成为习惯。
当“社区志愿者”的柴妈妈
上海人精明,但柴妈妈脑袋里想的不是钱。
“创卫”以来,柴妈妈以卫生监督员的身份,经常组织小区老人们干着捡垃圾、拾烟头的保洁保安工作,担任小区业委会的委员,经常热心处理小区业主们之间的纠纷及烦心事,不辞辛苦,随叫随到,与小区居民关系非常融洽。
七年来每天风雨无阻。每天清晨,柴妈妈老两口还会在小区播放录音机,带领老人们一起锻炼身体。“前年,我们的气功队代表天元区参加全市的比赛还得了一等奖呢。”柴妈妈说起她的健身事业,颇有几分自得。她说:“健身很好,既锻炼了身体,又融洽了邻里感情,比窝在家里烤火、看电视强多了。”并组织小区老人们一起跳舞、打腰鼓等多种文艺活动,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她被评为“明星志愿者”。
当今报纸中夹放的商家的广告较多。细心的柴妈妈将广告纸叠成小盒放在餐桌上,装鱼骨头、饭粒等,既卫生,又省心,还减少了垃圾倾倒。
“接班人”小心怡
说起今年刚刚14岁的外孙女—心怡,柴妈妈赞不绝口:“孩子非常优秀,非常听话,没有一点骄奢之气。”
小女孩经常在学校里最后一个走,为的是留下来关灯关空调;她的草稿纸用得比别人少,因为她害怕“森林就快没有了”;别人吃鱼吃肉喝饮料,一顿中餐下来中出不下十元,她三块五毛钱就简单解决了中饭。不买高档商品不打车,她唯一的爱好就是买书。
在心怡不大的房间里,堆放着各类自己挑选的书籍,有漫画系列,有传记系列,有励志系列,显示着她广泛的阅读兴趣。一套“感恩自然”,让人对小女孩另眼相看。
房间很整洁,很温馨,是小心怡一个星期一次大扫除的成果。在桌面上,摆放在她的小记者证和座右铭—“岁月不饶人”。显然,这是一个茁壮成长、前途灿烂的花样少年。今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考上本校高中免费生。
小心怡的成功教育,来自于家庭对她的深刻影响。好的家庭氛围和由此产生的好习惯,在柴卉家代代相承,影响了全家的人。
柴卉的外婆,是上海银行的一个普通职员。当初,她供奉四个读大学的孩子,只能省吃俭用,一分钱瓣成两分花。柴妈妈在艰苦环境下奋发有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培育了众多的清华北大的学子,并在1998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如今还继续发挥余热辅导很多参加高考的学生。
柴爸爸现年70多岁,醉心于窗外小庭院的绿化建设。他把鱼肠子埋在花盆里做肥料,用剖鱼水、淘米水浇灌葡萄,把整个花园弄得红红翠翠、景色怡人:柴卉老公,由过去总忘记关电视关灯的散漫,转变成随手关灯关电视、并关电源的严谨;柴卉更是能干,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风风火火下面条、煮蛋和煮泡饭,让大家吃一个快乐营养早餐
一家人勤劳俭朴、和和美美,看看书报、听听新闻、做做运动、搞搞旅游,生活得十分愉快。大人事业顺畅,孩子健康成长,老人身体硬朗,家中歌声、笑声其乐融融。2008年,他家被评为全区“和谐家庭”标兵户,2011年又被评为全市“两型家庭”示范户。
而在柴妈妈口里,永远总是这么一句:“都是一点小事情。没有什么,不值得一提。”这也说得对,但正是这些小事情,促进了文明向前一大步。
人物语录
柴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当被单破掉的时候,可以从中间剪开,再把两头拼起来又变成一床好被单。现在也是这样,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不浪费、充分利用资源,这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