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群
2014·湖南·寻找“最美家庭”温馨故事选登
安化县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罗艳群的家庭故事
我叫罗艳群,来自益阳安化,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家的感受和对幸福的感悟。
1988年,我结婚了。婆家偏远贫困,老公是一名教师,有兄弟姐妹9个,只有他靠借钱读书跳出了“农门”。我呢,也是典型的山里妹子,1984年以三分之差高考落榜,由于没钱复读,当上了民办教师。结婚时,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直到1994年,为了方便我竞聘县教育电视台播音员岗位,我们才借钱买了一台21英寸的彩电。我常对老公说,我俩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可他总是笑着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为了圆我的大学梦,老公积极鼓励支持我参加高考,并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1990年,在儿子杨淼满周岁时,我考上了娄底师专外语系,成为了一名妈妈大学生。三年的光阴不算短暂,老公挑起了家庭与事业的双重担子,忍受着借钱供我读书的苦涩和两地分居的孤独,既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孩子。三年后,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我本可以走向大城市,可为了孩子为了他,我毅然回到了家乡,继续着我的英语教学生涯。我知道,如果没有老公的艰辛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就像一个任劳任怨的纤夫,把我们这只负荷沉重的家庭之舟牵引到这温馨的港湾,我应该好好爱他。
爱的滋养和家的温暖,给了我健康的心境和进取的热情。一路走来,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组织重用,先后担任过县教育电视台主持人、县教育局女工主任、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现任县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由我创作和编排的《安化千两茶号子》上了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上了香港国际茶博会并获“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一等奖;我作词作曲的《月亮谣》获益阳市首届“三周”文艺奖提名奖,我本人也荣获湖南省第七届三湘群文之星荣誉称号,在前不久的全省政协系统“忠实履职,奉献湖南”演讲比赛中又获得了一等奖。
老公比我更努力。2005年,他在全国生物教学说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36岁那年,他通过自学,获得了律师资格证书。如今,他在县教育局法制办工作,是一名很受欢迎的兼职律师。
有一种幸福,叫上有老,下有小。结婚26年,我们恪守着“父母在哪家在哪”的原则,没有在县城过过一个除夕夜,而是走几十里山路回家陪老人过年。每年的年夜饭都是由我主厨,在烟熏火燎的灶屋里,我学着田螺姑娘、学着大长今,用爱、用心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我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但在1995年以前,婆家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视,我们一家人就在煤油灯下,在火坑旁,举行我们自己的除夕联欢晚会。我便是当红的金牌主持,凭着这份热情和这一点点天赋,我总能让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弹琴、姑娘们歌唱,那燃着油灯和蔸根火的灶屋就成了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那些年,小姑子、小叔子还没长大,我和老公用微薄的工资送他们读书,帮他们完婚。近年来,公公、婆婆多次住院,我们东拼西凑,主动承担老人的医疗费用。我们知道,钱是身外之物,家人团结和睦,父母健康长寿才是无穷的资本,更是幸福的源泉。
说我有三个孩子,大家可能不相信,但这是真的。1990年,年仅23岁的小叔子患肝癌去世,临终前,把只有三个月大的儿子杨高托付给我们;2001年,我的大弟弟33岁因病去世,弟媳另嫁他乡,7岁的女儿萧玲便成了我们的负担和牵挂。
为抚养三个孩子,我们精打细算,从不敢乱花一分钱。二十多年来,我和老公从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高档衣服,爱美的我更没为自己买过高档化妆品和首饰。但令我们欣慰的是,三个孩子很懂事,品学兼优。如今,杨高在长沙办起了一家小公司,潇玲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杨淼在德国攻读研究生。
在奉献家庭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奉献社会。作为兼职律师,老公是调处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高手,经常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我呢,则是安化首批义工,每次公益活动,我都积极策划、组织、参与或主持。我们知道,慈善的不是钱,而是心。2011年初,我们村里的公路建设项目因凑不齐配套资金而无法启动,我把为儿子准备的去德国读研的全部经费10万元借给了村支书,我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们不要分文利息,我坚信,明年我儿杨淼考上德国研究生之时就是我们村通车之日。”支书很是感动,也备受鼓舞!去年3月,儿子带着村里偿还的那10万元去德国深造,相信他会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朋友们常说:你负担这么重,过得这么辛苦,怎么还能歌声不断,笑口常开?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只要心不苦,就不辛苦。幸福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想的是什么?的确,在我看来,能和家人一道有尊严而又安宁地生活,钱再少,快乐不打折,幸福就能像花儿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