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100个红军后代的乡村振兴故事

2024-01-18 阅读数 26094

文/朱敏

《杜鹃红》是湖南“80后”女作家尹红芳书写瑞金乡村振兴的深情之作。她走村串户3个多月,走遍瑞金17个乡镇,深入访谈了百余名红军后代,并以优美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乡村振兴中100个红军后代的故事。她用报告文学的纪实笔法,忠实记录他们的人生,那些光荣与梦想、奋斗与牺牲、成功与失败、毁誉与沉浮、圆梦与愿景、美丽与悲怆,给人带来最真切的感动。

尹红芳摒弃了传统的写人叙事方式,另辟蹊径凝练出9个层层递进的意象,每种意象指向某一类典型人物和群像。“香樟树”“小马灯”“红军渡”“油菜花”“红五星”“黄米酒”“映山红”“红枫树”“报春花”……当读者沿着尹红芳用意向串起来的9个章节阅读,瑞金的一切便生动了起来,一个个人物鲜活又清晰。在血与火中激战的先辈,播洒青春与汗水的后代,仿佛跨越百年时空,在书中对话。

瑞金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每一里路都躺倒过一位瑞金儿女。尹红芳被瑞金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而感动震撼,努力搜寻线索,想要踏上这片血染的神圣热土。2020年深秋,她简单地打包了行李,便只身去了挂念已久的那个地方。

她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追寻、行走,并对红军后代进行沉浸式的采访,从深秋到寒冬,一晃就是三个月,搜集了大量资料和访谈素材。创作前,文字资料和素材达几百万字。

她从“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编织的75双草鞋里,看到了爱情的忠贞不渝;从老年失子的华割禾那饱经风霜的脸和孩童般纯真的笑容里,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不拔;从雷厉风行整顿基层风气、挖掘红色资源,让家乡从经济弱镇变强镇的曾康华身上,看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从数次手术险些丧命、带领叶坪乡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的朱胜江身上,看到了楷模的勇敢不屈……

在跟尹红芳交流的过程中,她的勇敢、执着、敬业、吃苦耐劳深深触动着我。生命照见生命,平凡而又不凡,作家的品质与红军后代的精神相映生辉。瑞金人民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作家,作家将他们微弱的声音用文学的笔触放大,“走近你,温暖我”,这何尝不是作家与瑞金人民的一场双向奔赴。

印象中,尹红芳是位精致时尚的知性女性,她关注服饰潮流,着装打扮让人赏心悦目,细声细语显得文静温柔。而当她投身采访,却似乎变了一个人,可谓不折不扣的“拼命三娘”——能忍受恶劣的环境,能克服身体的疲累,能抵抗得住面临的各种辛酸,不怕严寒酷暑,不怕长途跋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蔡癫”蔡秀柱在瑞金宣传文化领域无人不知,尹红芳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素材。采访蔡秀柱那天,天寒地冻。热心的蔡秀柱提出,想带她去参观红军兵工厂厂部旧址。话一说完,蔡秀柱又犹豫了:“我走惯了山间小路,又穿了这么厚的棉袄。可这么冷的天,我有点担心你呢!”尹红芳对蔡秀柱说:“如果您身体吃得消,那我更加没问题。”就这样,尹红芳跟着蔡秀柱在田野土路,一前一后,顶着凛冽寒风,哆嗦着走了半个多小时。晚上回到房间,不停打喷嚏,她急忙买来感冒药吃,陪同的司机知道了这事,打趣道:“听说湖南妹子做事很发狠,但没想到有这么狠!”

那些时日,看起来很孤独,但因为有坚定的目标,她的内心是火热的。用她的话说:“这些都不算苦,采访不到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好的素材,心里才最苦。”而这些历尽艰辛、脚踏实地采访来的珍贵素材,让她安心而自在。这些年来,她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评论等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出版多部长篇报告文学,2020年底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尹红芳记录的红军后代故事,正是当下中国的故事;刻画的红军后代面貌,正是这个时代的面貌。大地辽阔,精神无垠,行走在中国大地上采写鲜活的故事,汲取丰厚的文学营养,尹红芳以她的热心、思想和才情,汇聚成一本充满温暖、正义以及生命力量的精品力作。


编辑:鸢尾蝶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凤网美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