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湖湘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湖南百年来女性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源泉。中国近现代史上,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倡导女性教育的风潮。从中国女权运动的领导者唐群英、张汉英到新中国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蔡畅;从创办女校的先行者许黄萱祐、曾宝荪到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教育家劳君展;从考古学家曾昭燏到现代生殖学家卢光琇……在这些湖湘女杰的身后,有着启蒙智慧、培养女才的“摇篮”女校。今日女报 / 凤网推出《湖南女子教育的前世今生》专栏,从藏于时光深处这些女子院校的前世今生,回溯湖南女性教育的高光时刻。
文/胡桂香
1909年,教育家、长沙女子黄国厚联合原影珠女学教员童澹村、周鼎量、黄恺生等人在影珠女学旧址上创办明耻女子职业学校。
辛亥革命后,明耻女校迁入长沙,改名为衡粹女子职业学校,以“培养女子自立自强,解除封建束缚”为宗旨,分设艺术师范、缝纫、刺绣3科。
现在长沙市蔡锷北路原兴汉门北区区政府及附近文化宫、商场等地,皆为昔日私立衡粹女子职业学校旧址。这是湖南创办最早的女子职业学校。
辛亥革命后,童、周相继去世,人员星散,黄国厚独肩重任,自任校长,1912年租民房于苏家巷。谭延闿二次督湘时期,批准将兴汉门原护城公产大块地皮拨给衡粹建校,又得到上海总南会会长衡山人聂云台之母曾纪芬(曾国藩之幼女)之助,从此发展壮大。
明耻小学原有政府补助费每年480元,改为衡粹女校后,得到社会上人士的支持,加上教员的热心维持,将学生成绩在省教育会上开一次展览会,得政府嘉奖,增加津贴每年400元。1912年迁入省城、改为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后,谭督加成每年2000元,1913年,衡粹又开展览一次,于是有了每年2700元的常年经费。
1914年,汤芗铭督湘,摧残教育,不仅将房子收了回去,且每年减少常年经费2000元,衡粹大受打击,困难万分,幸得教员如陈学傅、黄经慎、陈素娟、黄国巽热心维持,章先麓也将衡粹集(积)欠他的薪水尽捐助出。于紧急时,黄国厚将房契向银行抵押1000元,暂过难关。
黄国厚在创办女学的回忆录中写道,“若想持久,非自谋生产不可”。她和老教员俞韵珊先生合力画编织图按(案)五十张,找平江方叔辛石印专家驻校印刷,十页一本,印几千册,寄售于各书店,获利即可补充学校用费。
傅良佐巡按使莅湘时,将兴汉门第二法政遗址归还衡粹。1916年,衡粹女校迁入兴汉门第二法政旧址,房子既不够用,又破敝不堪,黄国厚力谋建设新校舍。得范静生、范秉钧两位先生之力,财政部特别奖励金三千元,又借曾纪芬一千元,李宾士先生五百元,黄国厚将房契抵押一千元,合成五千五百元,建立两栋校舍,共费八千元,差数由衡粹出品的三成补充,即成兴汉门衡粹校址。
校内还附设小学校,学校对门租几间小房,附属刺绣工厂收学徒。因历年劳动过度,黄国厚身体衰弱,不能胜任,遂将学校全部交给得力的老教员罗正璧接办。办理一年后,再交王季范先生接办,抗日时迁往湘乡。
在衡粹,艺术师范延聘省内外有名书画美术专家徐崇立等为老师,国画西画兼习,并得到上海美专刘海粟一度推荐该校毕业的优秀人才来湘任教。因此,衡粹艺师造就了不少特别人才。
以后,衡粹又主张添办刺绣科。刺绣科,专攻湘绣,缝纫科附设工场,半工半读,井井有条,成绩显著。在回忆录中,黄国厚坦言:“感觉湘绣原来著名于世,出品均系挂屏之类,只能装饰而不能洗涤应用,衡粹出品如台布床单等,可以洗涤者,大受社会上及西人的欢迎,办理两年,订货者源源而来,应接不暇,不得已添办刺绣工厂,招收二十人专绣订货,所有出品价值,学生得七成,学校得三成,大有可观。”
每年每期,衡粹都会开成绩展览会一次,颇得社会上好评。1914年,该校组织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得了金质奖凭,巴拿马政府将价值三百元的植物种子换取衡粹出品。
此外,黄国厚也常于暑假年假带些出品去上海、北京、大连、旅顺参加博览会,一方面吸取外汇,一方面替学生谋出路。开一次会,各省均来聘请学生去任教,到南洋群岛任教的学生更多,引导华侨子女入国读书。不少衡粹出品,销售南洋者,更多图画教员,夏士兰、王苹鹿尽力于衡粹不少。
20 世纪30年代,衡粹曾有艺师3班、缝纫高级2班、初级4班、刺绣6班。长沙“文夕大火”前,在校学生400余人,当时省教育厅评为甲级补助学校,每年除政府津贴及微收学费外,还有工场产品收入。
“文夕大火”中,校舍全部被毁,学校迁湘乡。日寇侵陷湘乡后,学校停办,迄未恢复。衡粹女校与黄国厚的办学精神,始终在长沙乃至湖南女子教育长河里闪耀光辉。
(本文选自湖南省妇联委托重大课题《湖南女性教育史史料收集与整理》,作者胡桂香系长沙师范学院教授、湖南省妇女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