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全景网
文/赵常丽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最凄美又感人的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古人感天动地的爱情观,伴随着历史长河,诠释着人间无数可歌可泣的情侣真爱。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爱情观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夕来临,作者谨以此文浅谈爱情。
物质成了爱的绿卡
印象一:在市内某企业工作的王楠(化名),现年36岁至今未婚。想起初恋的伤痛和每一次提亲的经历,他对朋友发誓说,近几年内绝对不结婚成家,原因是自己要好好奋斗赚一些钱,这样才能找到心仪的伴侣。
据了解,王楠品学兼优,上大学期间爱上了自己的同学,后因家境贫寒遭到女方家长反对,最终同学选择了一个门当户对的伴侣离他而去。初恋的创伤,让他在很长时间不能自拔。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楠对成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然而至今找不到合适伴侣。王楠觉得,爱情早已被物质淹没了,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现实了。尽管双方感觉还不错,但是她们都会首先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钱,几乎碰不到愿意同甘共苦、一起奋斗的女子了。
比王楠还苦恼的是,年过不惑的李敏女士(化名),3年前与丈夫离婚了,现在丈夫又提出复婚。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她想原谅丈夫的过错,但是一想起被物质迷惑了方向的爱情经历,她也不明白一些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注重两个人的内心感受?谈情说爱总是物质享受为先。
印象二:李敏和丈夫从小青梅竹马,结婚时贫穷得一无所有,就是爱情的力量让两人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过上了富裕的日子。随着经济的好转,谁知丈夫的爱情观也改变了,爱上了一个比他小15岁的漂亮女子,而且那个女子,也看上了丈夫的优越条件,整天寻死觅活非他不嫁。有时竟将电话打到李敏家里挑衅,经过痛苦地挣扎后,李敏理智地选择了离婚。谁知刚刚从伤痛中走出来,丈夫又回过头来提出复婚。因为那个漂亮女人,婚后不久又爱上了一个比丈夫更有钱的男人。
这些年,笔者在主持《情感诉吧》中发现,像王楠和李敏一样的男女不在少数,他们的情感隐痛和对美好爱情向往互相纠结,也正被多元化的物质与情感新理念吞噬着。
网络搭起虚拟的情
关于网恋,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当网络出现以后,网恋也就随之产生了。接下来,网恋让多少人向往又让多少人揪心。印象三:李某打来电话诉苦:自己的女儿被网友骗了。女儿初中毕业后在市内一家餐馆打工,慢慢迷上了网恋,甚至连班都不好好上了,整天沉浸在网络世界里谈情说爱。家人多次劝阻,她都听不进去,还经常跑到网吧里去网恋。近日,女儿才从网恋的美梦中清醒过来,原因是相恋相爱了近2年的男网友,花言巧语骗走她5000元后,突然隐身消失了。
据了解,网恋大都是文化程度不高者,而且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迷茫,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就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爱情的甜美。于是,感情骗子就找到了空袭地,让美好的爱情,蒙上了物质阴影。
另外,网恋中的高中生及大学生也不在少数。也有一些家庭主妇及宅女宅男,平时精神比较空虚。这类人,在现实生活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通常性格比较内向,即使有另一半也因为种种原因不沟通,长期处于感情孤独期。于是,他们选择了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恋爱。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都是老网虫,经常留恋在网络的世界里,而且掌握大多数上网者的心理,利用甜言蜜语和虚情假意来博得对方的信任。网恋中的受害者总体比较单纯,甚至可以说是愚昧,没有一点防备心理,从而让骗子在感情上得逞,最后追悔莫及甚至不能自拔。
由网络爱情走到现实婚姻,最后能像小说里那样幸福的结婚、生子和快乐地过日子的人似乎少见。这样恋爱成功的人,也就是和传说的爱情神话一样奇缘巧合。如果真想恋爱,还是绕开网恋的风险性比较好。
现实:让真爱继续还是走远
昔日,古人追求的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追求的婚姻是风雨同舟、忠贞不渝;他们追求的生活是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的天伦之乐。当爱情遇上现实时,一些人困惑,一些人迷茫,但是人们期盼幸福、浪漫和美好的爱情之心,从来都没改变过。家和万事兴,依然是大家永远的期盼七夕话题。
面对物质化太浓的爱情婚姻观,还有闪婚、试婚和重婚等等,以至于什么“小三”、“二奶”、小蜜和情人等等新兴情感名词,许多人表示困惑、担忧,甚至气愤不安。
也有观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乃至激情澎湃的爱情,最多只能维系六个月,之后便是平淡厌倦。这种情况下,或分或和只是个人自由,不应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明知不合适还硬要维系“忠贞”,是违背人性的做法。古人爱情观中,有一些明显糟粕的东西:如贞洁烈女,包办婚姻等,从根本上说是不合乎人性科学的,所以要坚决反对。
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文化教育工作的高晓娟女士认为:虽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面对物质化的爱情观,情侣之间又多了考验。尽管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无论双方做出怎样的自由选择,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情侣间如果做出情感选择,彼此就应该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坚持,多一份付出,而不是随心所欲,再为我行我素找借口和理由。同时,纯洁美好的爱情,更不应该沾满金钱的味道。
年年迎七夕,人人盼幸福。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物质如何盛开繁花,如果我们能真正重温鹊桥相会的爱情内涵,不断在精神文明和道德层次,大家时时为爱洗澡照镜,这样的中国式情人节才过得唯美浪漫,永远有意义。
赵常丽写作小语
致力社会公益事业,传递生活真善美。喜欢文字的厚度和温度,热爱写作的宁静和纯真。坚信作品一定来自心灵深处,是久久涌动的泉水热泪,是时时无语的呼吸声音。是站在大众印象之外,忘记小我的习惯性独立思考,并在某个瞬间一触即发的笔记。
赵常丽,传媒工作者。13岁发表处女作,哲理小诗《多变的位置》获“艾青/藏克家/中外华人中学生诗歌大奖赛"好诗奖。青少诗集《永远的屋子》被中国当代文学馆收藏。作品散见于《环球华网》《中国网》《中外人才交流》《当代女报》《延河》和《星星诗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