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丽文集|《倒读青春》自序

2019-04-10 阅读数 423728

坐在时间的反光镜里,倒读。

我的路,更像一本校园书。

所有的遇见,都是温暖,有趣,美好......就连丢在风中的拙作,也被发小捡起。

亲友为我收藏了昨天。我也认真书写着今天。

少年梦想军营,中年盼望支教,从来不敢高攀文坛。

诗人或者作家,要求精神高贵,思想独立和物欲知足。还要在泥水里体验,推着历史的巨轮,超行在时代的前沿,坚守内心的定力;还要夜以继日淘洗,将思想火花揉搓调和,经过生活吸尘器和智慧过滤器后,用慎独的血汗,浇灌文字的情绪,绽放永不凋谢的雪莲。

艰苦的重担,纯真的素心,顿悟的内敛,无悔的奉献。这些高配备素养要求,我都不具备。我的修为,也缺少在文字中提炼和穿透的力量。自知像低处的兰花,总想与挂在高处的玉兰,来一场心灵对话,只听天籁,不食烟火,默契无语。

正是这样的诗心,让我身处繁花不惊心,面对横财不动心,保持着在闹市里的宁静和简约。迷茫时,《毛泽东诗选》和泰戈尔、普希金、惠特曼等作品云集枕边,让我在困惑中顿悟,黑夜里不觉寂寞,苦行时享受独处。诗词带给人的精神愉悦和自救功能,是任何物质财富无法取代的。在追名逐利的现实中,诗歌是文学的异类,它贫困得一文不值被人远离,也很难找到认同感。然而,诗歌在人类长河里引发的情绪和鸣,让我没有理由轻视它,反而更加敬畏仰望它。

诗歌是没有国界和民族的,它是穿越时空的利剑,又是滋润心灵的花香,更是看不见航线的灯塔。从古到今,尤其是中华民族诗词的艺术修炼、审美情趣和智慧精粹,在社会发展中彰显的感化、持久和深远的无形力量,瞬间让读者区分书香的无价与黄金的有价。因此,我要坚持在现代新诗词的各派云雾谜团、让人眼花缭乱的七嘴八舌里打坐。在纯真的诗词天地下沉静低吟,歌唱它干净的灵魂和高雅的风骨。

我是在虎爸肩上长大的姑娘,结婚后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职场上,迎接风雨;独处时,喜欢文学。自幼拒绝不喜欢别人喊我才女、神童和诗人,因为天道酬勤,天上根本不会掉文章。喜欢文字,是从幼童开始,由父母打磨训练,加之成人后不断自学进修,然自觉至今愧对爱我的众亲师友厚望。

走在新闻路上,聆听凡音清唱,俯首小草情趣。唯恐掌上的花,在浮躁中枯萎。人生就是《多变的位置》,我遇上了好时代,又遇上宽容的读者,就必须用心种文字,感恩滋养灵魂的大地。

遥想1992年,由恩师耿翔作序、爸爸出面整理的《永远的屋子》,到处童言无忌,至今羞于见人。

如果青春是一本书,我想在金秋捡回从前的样子,对接时光里的自己。感谢恩师、亲友、同事和上司,你们的影子,都在故乡和长安的皓月下,让我幸福一生。是你们,让我有出发的勇气和回味的美食。

《倒读青春》,收集的是我8岁到29岁的小嫩文;诗集《尘上荷影》和散文随笔《湖岸记事》,收集的是我30岁到49岁的心弦之音与采访手记。学海无涯,自知单纯肤浅,期待大家指正。

愿倒读归来,诗心少年,青春无悔。

写于2018年1月15日 西安

【作者简介】

赵常丽文集

赵常丽,祖籍陕西长武,现在党报从事新闻工作。自幼喜欢文字的厚度和温度,热爱写作的宁静和纯真。她坚信作品一定来自心灵深处,是久久涌动的泉水热泪,是时时无语的呼吸声音;是站在大众印象之外,忘记小我的习惯性独立思考,并在某个瞬间一触即发的笔记。

  赵常丽文集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