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平:碗里有粮,心中不慌

2022-03-08 阅读数 22926

主视觉.jpg

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彭水平

 彭水平-定稿005.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姐妹们:

大家好,我叫彭水平,是来自湘潭县的一名职业女农民。

12年前,我还是湘潭县一所职校里的副校长,因为负责招生工作,经常往村子里跑。一次,在和村干部聊天的过程中,对方开玩笑一样地埋怨,说我们把年轻人都招到到外面去了,留在村子里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因为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种田,村里不少良田面临着荒废,村里粮食的产量也一年少过一年。

“那我来种!”我脱口而出,但村干部都以为我在开玩笑,笑过之后,就换了一个话题,可我却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在这之后,我每次经过农田,都忍不住往田里瞅,看到,有些田里虽然种着水稻,但因为疏于管理,有些田里有很多杂草,很些田里禾苗无精打采的,不是个样子。我开始关注农村问题,而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支持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我动心了。

说干就干,2010年下半年,我牵头成立了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湘潭县石潭镇流转400亩土地种植水稻,这一年是个丰收年,我的纯利润达到了20万元。

初次尝试便如此成功,我做出决定,辞职!我要在农村创业!在我看来,“农民”并不是需要逃离的底层身份,水稻种植也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可没想到,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反对声最大的,来自我的父母,他们不同意已经离开农村的女儿回到农村,过上和祖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村里人知道我连如何给禾苗放水都不会,更不相信我是回来认真种田的。2013年的恶劣天气,更是让合作社遭遇致命打击,一下亏损300万元。

但我是个不服输的人,走投无路之际向娘家人湘潭市妇联求助。在她们的牵线搭桥下,市政府召开了银企对接会,帮我拉到了银行的“救命”贷款,欠的巨额流转费还了,来年耕种的种子和化肥费用也有了,合作社“起死回生”。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一边认真学习和钻研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学习现代农业先进经验,一边进行市场调研,半年时间走访了湘潭县大大小小的合作社,积极推动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为合作社量身定制了一套“四定六统”的管理制度。

得益于这套管理模式,合作社逐渐走上正轨,而在“海陆空”植保器械联合作业下,我实现了农药化肥零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有效节约生产成本499元/亩,粮食产量也逐步提高。

看到了我的成果,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村民主动将土地流转给我,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400亩,逐渐扩充成如今的10000亩,合作社附近的村子几乎看不到荒废的土地。

同时,我还打开了思路,为周围的种植大户提供人力和机械服务,在口口相传下,合作社的服务面积已经超过了40000亩。需要的工人从最开始的14名增加到了如今的77名,更别提农忙的时候,我还要请200多人做事。

随着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我越来越体会到抱团取暖的重要性。为了带动和帮扶更多的姐妹创业,2015年,在湘潭市妇联的指导下,我和其他6位姐妹牵头成立了湘潭市农产品女经纪人协会,将300多名扎根于农村的女性创业者团结起来,抱团发展。

都说创业难,可融资更难,为了解决会员融资难问题。在市妇联的带领下,我们向银行承诺,哪家银行为创业姐妹解决融资难,我们会员所有的公账、私账全部开在这家银行。因此,我们拥有了全国首例妇字号融资产品—巾帼创业帮扶贷。这款产品为300多名会员融资4000多万元,向财政申请农信担贴息贷款5700多万,这两款产品彻底解决了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人,周期短的问题,让姐妹们再也不会为创业初期融资发愁。

会员刘易兰是外地媳妇,外地人的身份让她很难申请到融资贷款,但在协会帮助下,她以会员的身份通过巾帼创业帮扶贷贷到了15万,解决了资金问题。如今,她已经是年收入高达百万的农村创业明星,同时,还给村里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协会在帮助创业姐妹们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帮助身边的乡亲一把,拓宽他们的脱贫致富路子。我们通过“结对子”“找路子”“减担子”“增票子”的互助脱贫行动,对全劳动力贫困户采取送种苗、送技术、送肥料、送岗位等方式进行帮扶;对半劳动力贫困户采取领办养蜂、养鸡、手工加工等产业项目进行帮扶;对零劳动力贫困户采取爱心捐赠、收购农产品等方式进行帮扶。

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家,一边挣钱,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有人给我算了一笔账,在县城里工作除去开支最多一个月能够拿到2000多,但如今在合作社工作,一个月可以挣到3000多元,自己还能发展其他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村子里慢慢恢复了活力。

而随着和水稻、农田打交道的时间越长,我也越发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湖南省人大代表,我把自己遇到的许多农村发展问题,形成建议向有关部门汇报,帮助问题解决。村民们老说,是我给村子带来了变化,但我觉得,是国家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和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乡村的发展。

碗里有粮,心中不慌,2022年的春耕已经拉开序幕,新的一年,我和我的伙伴们将继续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当好新农民,种好湖南粮,让湖南的大米拥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在全国飘香,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编辑:俏俏

审核:吴雯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