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求职遭遇“被贷款” 一份实习培训合同差点让她背上万元债务

2017-06-18 阅读数 58083    赞 1

女大学生 大四学生 毕业生求职 贷款申请 求职陷阱

图片均来自全景网

马上就要本科毕业的张楠,没想到第一次面试就遭遇“被贷款”的陷阱。当面试结束,离开应聘公司后,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已在“宜学贷”App上完成了1.48万元贷款的申请。

面试要填身份证号和父母信息

6月1日,吉林市某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张楠,在“前程无忧”求职网站上投了几份简历。其中一份简历她投给了长春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应聘UI设计助理岗位(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记者注)。

在投简历时,张楠并不是很清楚UI设计助理具体要做什么,但看到“助理”二字,心想大学毕业从助理干起,能多学东西。她此前为了考研,错过了求职的最佳时期。

6月2日上午,张楠就接到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话,通知她下午到公司参加面试。张楠很高兴,这是投了多份简历后,第一家通知让她去面试的公司。

当天下午1点左右,张楠从吉林市赶到位于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这家公司。进到公司,张楠看到已有10多个人在等待面试了。

这家公司工作人员让张楠先进行简单的信息登记,填写姓名、学校、学历、专业和面试意向等。填表时,张楠看到眼前的这张登记表上有来自吉林大学和长春工业大学等学校的应聘者已经填完了个人信息。

稍后,工作人员又给张楠一份两页的简历信息表格,需要一并填写。张楠回忆,这份简历信息表格除要求填写与应聘相关的信息外,还让填应聘者的身份证号码、父母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

“我们平日制作求职简历时,几乎没人会公布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家人信息。”张楠片刻犹豫后没有填。

不过她在交表时,被工作人员告知,如果信息不填写完整,会影响面试结果。求职心切的张楠,最终补全了个人信息。

随后,张楠和其他应聘者被要求参加一轮笔试,考试的题目类似于公务员考试试题。笔试结束后,她被安排参加一对一面试。

在单独的房间里,一名看上去30岁左右的女面试官和张楠聊了3个多小时。

“现在回想起来,面试过程中有很多漏洞。”张楠说。

面试开始时,这位后来自称姓李的面试官没有介绍自己的职务,也没有核实张楠的学历信息,而是讲了很多关于公司的发展前景、相关人才如何短缺和公司如何培养新人的情况。这位面试官还评价张楠性格好,逻辑思维也不错,很适合做相关行业。

面试快结束时,面试官告诉张楠,她被公司录用了,正式入职前有3个月的实习培训期。听到要接受培训,张楠警觉了一下,问是否收费。对方的答复是:培训费由公司来出。

对方还介绍,实习期内会有公司安排专门的老师培训张楠,培训老师认真负责,不用担心学不会。面试官还提醒张楠,今天是最后一天面试,应聘的人多,录用名额有限,希望她能珍惜机会。

第一次参加面试就被充分肯定,张楠感觉很好。她觉得,自己就读的大学很普通,而一起来应聘的人有不少来自省内名校,面试官能看中她,不能错过机会。

当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面试官提出由她来帮张楠办理入职手续,需要出示身份证原件和一张用于日后领工资的银行卡。沉浸在喜悦中的张楠,没多想就把身份证和银行卡交给面试官,对方用手机拍了照片。

“对方说办理入职要走一个程序,稍后我的手机会收到一条验证码。”张楠回想,对方当时应该是在办理贷款,她却浑然不知。更糊涂的是,张楠没仔细看收到的短信内容,就直接告诉了对方验证码。

在这之后,姓李的面试官还让张楠签了一份实习培训合同,称签合同是给她一个保障。张楠被面试官带着看了一些条款,其中一条写着培训费,但具体费用处是空白的。在面试官的引导下,张楠亲手写上了“14800元”。当时她没看清合同上是否说明费用由谁来付,在填写金额时她再次问面试官,对方仍回答说培训费由公司承担。

结束面试后,想着毕业就可以自力更生了,张楠满心欢喜。走出应聘公司,她就给同学打了电话,还把整个面试过程叙述了一遍。同学听后觉得“不太对劲”,提醒她再查看一下有验证码的短信。

张楠赶紧翻看手机,短信显示:“您的验证码为3203,本验证码用于您在‘宜学贷’的借款申请服务……”张楠这才醒悟过来是上当了。

她立即下载“宜学贷”App,用自己的手机号码登录后,发现界面上显示:已签约14800元,正在放款,请耐心等待。

“不属于诈骗,不予立案”

看到这样的信息,张楠开始害怕,她查到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某派出所的电话,打电话报案。但却被告知,“不属于诈骗,不予立案”。

同学打电话安慰焦虑的张楠,建议她“先不要自行返回应聘公司,可以先用手机联系那位面试官”。

张楠也觉得不要惹怒对方,就给她的面试官发了条微信,问对方:“不想去贵公司工作了,银行卡有贷款怎么解决?”

对方回复:“没处理过这个情况,需要跟领导申请。”

张楠要到了面试官的电话号码。但对方微信回复称:“在开会,不能接电话。”张楠继而提出要去公司找她,对方则迟迟没有回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宜学贷”官网了解到,与“宜学贷”合作的公司多为各类培训机构,想在“宜学贷”App申请贷款的人,必须是已经与其合作的培训机构的受训学员。

“宜学贷”App长春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与其合作的培训机构至少要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办公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如果长春某家培训公司想与“宜学贷”合作,需要与“宜学贷”北京总部签署合作协议。已合作培训公司的学员申请贷款时,要和所在公司签定培训合同,申请贷款学员则要在App上与“宜学贷”签署电子借款协议。

这名工作人员还介绍,“宜学贷“放贷金额不少于4000元,还款时间为24个月或30个月。如果按照还款时间为24个月、贷款金额为14800元来算,前6个月还款利率在1.2%左右。6个月以后的利率则要根据对合作公司的综合评估来决定,最低档利率也在7%左右。每个月还款的本息直接从借贷人的银行卡里扣除。

前程无忧网站的长春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页面显示,该公司“隶属于中软集团,是大型的综合性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企业”,“于2014年10月份成立”。其他不少招聘网站也有这一信息。

不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则显示,长春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2日,法定代表人为“唐振明”。该公司的注册地址,就是张楠去面试的地址。

唐振明系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位于长春的中软国际卓越体验中心是该公司的分支机构。据长春中软国际卓越体验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体验中心的直接管理部门是长春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中软集团”网站列出的地方分支机构中,并无长春机构。中软国际投资关系部门工作人员说,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目前与中软集团没有关系。

拒绝删微博让其他求职者引以为戒

事发后两天,刚好是周末。张楠尝试给“宜学贷”总部打电话,但对方告知应该找长春分公司,但后者的电话周末两天一直未打通。张楠很煎熬,也没敢告诉家人。

找不到解决方法的张楠,周日晚上在微博上讲述了求职遭遇。一想到此前一些大学生借贷被高额利息缠身的报道,她就不寒而栗。

6月5日上午9点半左右,她终于打通了“宜学贷”长春分中心的电话,提出要取消贷款。对方告知:“要向总部申请,在3个工作日后有消息。”

当天10点多,张楠就接到“宜学贷”北京总公司电话,告知她贷款已经取消。张楠看到自己的App账户页面显示“贷款已放弃”后,她才放心。

贷款被取消了,但让张楠纠结的是,如何拿回面试时签的实习培训合同,“合同只有一份,在公司那里”。担心个人安全,张楠不敢再去长春的这家公司,希望面试官李女士能把合同寄给她。不过对方则坚持让张楠到公司当场撕毁,或由她代替撕毁合同。

贷款被取消后,姓李的面试官联系张楠,要求她删微博,提醒她不要“诽谤”。这名李女士解释说,在面试过程中,所有合同都是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签署的,贷款申请如果张楠不知道,她也不可能办理,目前贷款已被取消,合同她也已经撕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张楠一事致电李女士,对方以事情已解决为由挂断了电话。

在张楠看来,能及时发现贷款并取消,是不幸中的万幸。她反思,自己因为考研失利错过求职黄金期,眼看毕业了,急于找工作,使得对方有机可乘。但她不想事情解决了就删除微博,“希望自己的教训能让其他求职大学生引以为戒”。

在吉林泉商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资深律师张维平看来,张楠的遭遇显然是其应聘公司面试官预先设计好的陷阱,抓住了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情,是一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欺诈行为。

张维平提醒应聘者,在找工作时,不要轻易提供与应聘岗位无关的个人信息,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他建议,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应该对长春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介入调查,以避免同类事情再次发生。(应采访对象要求,张楠为化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