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军同志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事迹

2014-12-26 阅读数 210006

王怀军,女,土家族,1964年11月出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大专学历,中小 学高级教师,现为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全学校教师。

一、情撒教育守山乡

她出生在大山深处的石门县雁池乡,距县城89多公里,1984年高中毕业后成为民办教师,一干就是30年。1988年,父亲病退,她本可以到县城顶职。此时她参加工作仅仅4年,是一名村教学点民办教师,她告诉父亲离不开山里的孩子,亲朋好友替她惋惜,她却无怨无悔。1996年,父亲因病早逝,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晚年患上了周期性的精神病,每次发病总是持续一个多月。为了既照顾母亲,又不耽误工作,她将母亲接到身边,以校为家,在学校过了14个春节,带着患病的母亲教书育人。18年来,日子再苦她没有叫过累,再难她从未迟过到,从未请过假,从没耽误一节课。

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痴心热爱学生,深受学生爱戴。30年如一日,她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她爱生如子,甘当人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从不歧视、打击后进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从教30年,在教学点工作了21年,包教两个年级的所有科目。没有资料,她就翻山越岭到十里外的红旗中心校去借、去抄。校舍陈旧,设施简陋。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召开家长会,带领家长在学校两亩学农基地里栽种茶叶和橘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培管,挖地、剪枝、施肥、打药水,手上磨了多少血泡。常常白天采茶,培管橘树,晚上做茶到深夜,用卖茶叶和橘子所得的资金,加上自己工资积蓄1000元,维修了校舍,购置了教具。为学生义务热中饭21年,学生最多时53个,最少时有30多个。女儿跟着她读书,等到她和女儿吃完饭,下午又开始上课了,没有休息时间。女儿年幼不理解,曾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不爱我,每天中午总是先给学生热饭,我都是最后一个吃饭。

学生覃涛天资聪慧,但没有上幼儿园,不仅习惯未养成好,学习成绩差,还是个捉蜂子蜇人,同学上厕所拿针刺同学的屁股的“调皮蛋”,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无力照看。父母外出打工时,便将孩子托付给王老师,王老师没有推辞,和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在生活上给予悉心照顾,晚上给覃涛补习功课,讲授做人的道理,不到一个学期,覃涛面目一新,不仅当上了班干部,落下去的学业成绩也很快达到优秀水平,后来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三年级学生吴远明,因为家里太穷辍学了,王老师前往他家劝学,但他父亲执意不让孩子继续上学。回到学校,这一夜王老师失眠了。第二天天一亮,王老师又来到吴远明家,经过一早上的耐心劝说,她承诺每月拿出20元钱帮助该生,该生父亲最后同意孩子入学。那时她每月的工资只有86元。7年后,这个学生考上了石门一中,王老师陪该生乘车80多公里,送他到一中报名,替他交清2000多元费用。从那时起,她每月给他100元生活费,还联系广东的朋友,让该生父母出去打工,这个孩子节假日就住在她家。高中毕业后,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现在已经是一名工程师了。30年来,王老师为近百个贫困学生担保或者垫付过学杂费、生活费大约1万多元。山区学生家住分散,距校很远,上学路途崎岖。特别是留守儿童多,大部分学生住校寄宿,学生年龄小,生活很难自理。她白天教书,晚上教学生洗澡、换衣,为孩子们洗衣服,在寝室里陪孩子们睡觉。学生病了,就为学生请医买药,向母亲对孩子一样,学生们亲切地叫她“妈妈”老师。

二、爱岗敬业育桃李

该同志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驾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强,特别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为陈规所拘,敢于大胆尝试,善于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005年,她在水晶完小任教导主任,还承担了六年级班主任和数学、科学等任务,当时学校缺英语教师,她主动承担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为了练好口语,当时40多岁的她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短期培训,一边教一边学,英语词典不离手,复读机子随身带,单词本子不离身,口语朗读不离口,夜深人静她还在读英语,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她所教的科目综合评估获全乡四个第一,一个第二,水晶完小的教学质量仅在一年时间里就走出低谷,挤入全乡的先进行列。

该同志不仅自己功底深厚,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突出,还经常辅导培养青年教师。她责任心强,从思想上、业务上和生活上全面关心、帮助青年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公开课。近几年来,与10多位青年教师签订了师徒合同,长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指导,长期坚持跟班听课,督促他们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成为学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肖恋、唐舒扬等,刚参加工作时,教学缺乏经验,学生和家长反映很大,她主动和肖恋、唐舒扬签订师徒合同,经常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帮助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现在他们成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成绩优异。

该同志勤于思考,精于实践,勇于创新,认真探究教学改革实验,坚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并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和促进教研教改工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20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其中省级2篇、市级5篇。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并多次在全乡做班级管理经验发言。教学成绩领先全镇,在全县处于先进行列。

三、执著追求创佳绩

她因工作能力强,2008年8月调任苏市完小校长。该校当时条件极差,教师人心涣散,学生流失严重,300多名学生只剩下180多名。她向村支两委汇报取得支持,带领教师进行家访,走遍21个自然行政村,她穿坏了两双鞋,召开家长会郑重表态,一定让社会看到一所不一样的学校。在她的带领下,一期下来,学校工作在全镇综合评估中获3项第一、4项第二。2008年12月,大胆创建合格学校,她开源节流,带领师生开辟菜园,种菜养猪,每期养猪30头。为了卖得好价钱,她到县城、津市卖过猪,创纯利润3万余元。2008年寒假,到津市卖猪回来下了大雪,山里道路封闭,她只得在县城亲戚家住了四天。为了节约每一分钱,她出差尽量搭便车,随身带着方便面,住廉价的家庭小旅馆。那年冬天,天寒地冻,为了争取项目资金,她在县城等候了整整4天4夜,冒着倾盆大雨,终于等到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分管领导。她的执着和诚心感动了领导,给学校争取了10万元项目资金。几年来,她一共争取资金121万元,新修了食堂、浴室、厕所及传达室,添置了电脑、多媒体设备、实验室器材;争取外援资金31万元,完成了教学楼、办公用房的改造维修,硬化了200米校道,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拉通了2公里饮水管道,引来山泉水,解决了师生用水老大难问题。学校旧貌换新颜,顺利通过了省级合格学校创建验收。

石门县是土家族聚居地,生活条件较差,大部分中年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她认为农村孩子缺乏的就是对城市的了解,她把城市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城市生活,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她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民族扶持资金30万元,安装了智能广播系统,告别了古老的敲钟声,开通了校园“班班通”,给每位老师配备了电脑,是石门县最先使用现代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农村学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她带领全体师生捐树植树,添置了高标准的宣传橱窗,走廊楼道张贴着文明提示牌,教室墙壁上挂着名言警句,花坛里立着文明宣传牌。校道上干干净净,餐桌上不留饭菜,实行了光盘行动,寝室里整整齐齐。孩子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精神饱满。开通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一次广播,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活跃了校园气氛,丰富了师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师生争创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活动使学校充满了生机,活动培养了学生兴趣,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整个校园里处处都是景致,透露出繁华都市的气息,处处都是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山里的孩子们,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县教育局授予我校“书香校园”牌匾。

现在学校设施现代化了,管理规范制度化了,外出就读的孩子们又回来了,学校办好了,教师们安心了,学生们高兴了,家长们放心了,干部群众满意了。其事迹在《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登,编入《守望梦想》一书,拍成了微电影《红烛谣》,在石门电视台、常德电视台播出。2014年3月5日,在“石门故事百姓讲”女性专场宣讲活动中,事迹感动所有参会者。并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参加常德市优秀教师巡回报告和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在全省作巡回报告。

自1999年以来,她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师德标兵、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常德市三八红旗手、常德市扎根农村优秀教师、常德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连续9年获县政府嘉奖,记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2014年9月她又获得常德市首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

  全国三八红旗手 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