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七成人能保对配偶忠贞 “临时夫妻”现象普遍

2013-08-21 阅读数 195821

今年全国两会上,曾做过“洗脚妹”的人大代表刘丽直言,打工族中出现的“临时夫妻”在她身边已很普遍。如何看待这种社会现象?昨天,市妇联和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联手发布的关于《“临时夫妻”还是“忠贞不渝”》的调查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受访者不接受婚姻中的不忠,但对于长期分居下自我能否坚守表示出不确定。

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其中本市户籍177人,占比81.2%;本市居住证18人,占比8.3%;外省市户籍23人,占比10.6%。72.9%的受访者表示 “不能接受”配偶对自己有过不忠,14.7%的受访者认为“偶尔一次,能接受”,5%的人认为 “只要迷途知返都能接受”,4.6%的人认为“因生理原因或有几次也能接受”,2.8%的人认为“只要精神上不背叛都能接受”。

虽然知道不忠不妥,但在被问到不得已要接受夫妻“双城生活”二到三年,是否有把握保证自己对配偶“忠贞不渝”问题时,38.5%的受访者说自己绝对有把握,37.2%的受访者说自己基本有把握,合计占比达到75.7%。24.3%的人坦陈自己没有把握、很难把握或者说不清。研究不同年龄人群也可以发现:31—4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自述身边碰到 “临时夫妻”的概率最高。

与冲击原有婚姻关系的婚外恋和“小三”现象不同,“临时夫妻”最大特点是以保全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为特色,以不拆散原有家庭为底线。“临时夫妻”往往平日搭伙、一起起居,看似与正常夫妻无异;但一到节假日期间,或者孩子放寒暑假期间,“临时夫妻”就会有默契地各自回到原配偶身边生活。

“离开故乡到城市打工,在彼此不认识情况下,使得熟人社会里的道德约束有些失效了。”家庭问题研究者指出,这一现象的浮出水面,使人们更加关注农民工的精神需求。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2010年有近1.5亿外出农民工,其中有8487万人出生于1980年以后,占58.4%。这份报告还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平均消费更高,但在城市中“缺乏幸福感”。

“临时夫妻”现象,应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纾解?在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答案的排序是,首先要通过社会舆论加以引导(认同率为55.96%),而后是通过妇联等组织进行教育 (认同率为43.11%),再之是通过社会治安进行管理(认同率为36.70%),最后是通过法律手段加以惩戒(认同率为25.23%)。(记者 沈轶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