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模”故事背后的吊诡

2011-01-13 阅读数 456585

  苏紫紫是一个好听的名字,拥有这个名字的,是一个十九岁的姑娘,人民大学美术专业大二学生。现在,另一个含义复杂的称谓也被安在她的身上,裸模。

  不少媒体报道了十九岁的苏紫紫所拥有似乎过分复杂的成长历程,这个湖北宜昌的女孩,从小父母离异,随长辈生活,不完整的家庭让她一度走上“邪路”,混社会,吸毒……而当她将要成年之时,一场更大的,也更具有普遍性的灾难降临在她的头上,她遭遇到了这个时代常见的伤痛:“拆迁”。一夜之间,她的家没有了,与之相伴的祖父母,也因此住进了医院,而这个被迫成熟起来的女孩子,为了伸张合法权利,曾经到当地政府门口上访,甚至下跪以求得到某些回应,然而一切皆无果,于是苏紫紫决心以努力上进来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近乎残酷的学习后—有其疲惫至极跪搓衣板的照片为证,她考上了中国一流名校中国人民大学,成为该校艺术学院学生,而到北京后,面对生活费用和学费的压力,被迫成为“裸模”,不少流言向她铺天盖地袭来,开始时她有点畏缩,但是她最终站了起来,超越了某些流俗之见,也超越了她面对的形形色色的或者欣赏或者暧昧的镜头与目光,裸体最终成了她的艺术创作方式,她的形式和符号,也成了她的“事业”,她要为人体正名,艺术展览也在人民大学展出,她的故事被很多人知晓,虽然还有杂音,但她的行为也被同学们和社会宽容、体谅。总之,一切似乎都好起来了,这是个有光明尾巴的故事。

  平心而论,人大女生苏紫紫的故事,实在是有些过分曲折感人,其发展模式实在是太符合中国当下发行量极大的杂志《知音》的叙事套路,而且掺杂了种种能引起比《知音》高端的公众媒体关注的因素:拆迁,跪倒市政府。苏紫紫的故事复杂而内涵丰富,有情感,有政治,有艺术,有性,有底层情结,有小资味道,有社会批评,有励志,有成功,这决定了她具备了最大限度获取社会关注提高影响力的条件,而有了影响力,她的艺术理想和生活目标,或者用我们世俗语言所表达的,成功,正从“遥不可及”变成为现实。

  事实上,按照报道,苏紫紫的故事确实是上过著名的《知音》杂志的,而且是其第一次被媒体关注。也就是在那篇报道中,苏紫紫被称为裸体模特,并且将她的这一选择与贫困联系起来,随后腾讯网的视频采访则是对苏紫紫故事传播的某种提升,这段在围脖中风传的视频终于引来严肃媒体的关注,《新京报》等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将苏紫紫的故事由底层故事提升到了社会隐喻的高度,而苏紫紫也有了阐述她的艺术主张的机会—关于身体,关于裸体模特,而不少评论也在表态,对待艺术应该宽容,特别是对待弱女子,苏紫紫的行为,也由此染上了异样光泽。

  可是,熟悉媒体的人应该知道,所谓“裸模”,在这个时代并非“人体模特”的简称。为艺术献身之类的语言,其实与这个职业未必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有人曾经举出了刘海粟当年在中国遭遇人体模特禁令来类比苏紫紫,以此唤起社会同情,可事实上,这种“私拍”虽然一直富有争议,但是由于其处于某种灰色地带,并没有真正遭遇过什么实质性的阻力,此前《非诚勿扰》女嘉宾因为一些裸体图片被迫宣布退出该节目,真正原因并非因为人体艺术而是图片中的情色味道,以及面对这些照片公然撒谎。

  苏紫紫的故事是有不少疑点,比如,到今天为止,这依然是一个只有当事人自己陈述的故事,而且陈述的重心不断发生游离,由裸模到拆迁,上访,下跪控诉,现在又转向身体艺术,而据媒体调查,这个故事背后网络推手公关公司的影子也可以说是若隐若现。放在聚光灯下,当悲情过去,在媒体和其背后公众苛刻眼光的注视下,苏紫紫的故事也许又会有新的情节乃至版本出来。

  我不认为这是一次所谓“炒作”,即便存在夸张成分,也无改我对整个事件的判断,这是一场社会多种力量共谋出来的“故事”,是对于今天社会奇幻现实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因为,这个悲情励志故事的每个因素都是“真实”的,符合我们对于今天的“认知”,甚至即便整个故事被证伪,也无法颠覆我们的这种认知,反而会因此得以强化、确认。更要指出的是,不应指责公众认知的这种吊诡,人们可能都清楚,制造这种吊诡的,其实是某种深层次逻辑,是不断被召唤却同时在不断下降的道德水准,以及被诡异现实不断拓展的人们的想象力与承受度。

 

  苏紫紫 时代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