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问就是该过节了!
🤫🤫🤫
11月8日,我们迎来了
第26个中国记者节
这是一个很“牛”的节日
与教师节、警察节等一样
是我国以职业命名的节日之一
但它又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欧,今年恰逢周六,不过我相信肯定有小伙伴坚守一线)
小编:咱庆祝一下吧!
领导:好,咱做几个策划庆祝一下!
要求:
提前3天发力,日均N条硬核创意
要诙谐幽默、要体现媒体担当
要有节日温度、要冲浏览量
......

(发这个表情有点害怕,但是还是发一下吧)
趁着要过节了
小编带大家窥个屏
看看媒体人的“人间真实”
↓↓↓
(该图为虚构)
来吧!
带你走进媒体人“人间真实”的一面。
一、记者的颜值:主打一个“提前成熟”
入行前,以为是“无冕之王”,走路带风;
入行后,发现是“无眠之王”,额头顶光亮相。
二、记者的作息:自由,但没完全自由
别人问:“你们记者工作时间很自由吧?”
我们答:“是啊,自由地选择在凌晨一点、两点还是三点下班。”
三、记者的技能:不会剪视频的文案不是好记者
记者,不仅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还得当全能战士:策划、拍照、剪辑、修图、修电脑……
外加一项秒回绝技:“收到,我马上改!”
四、记者的敏感度:休假也像在值班
休假中,看到热点新闻:
网友们:“有点意思。”
记者朋友:“这选题能追!快找信源!快速成稿!”
五、记者的自我修养:从“被拒”开始
采访被拒时,心理素质锻炼得极好。
内心:“求求了接受采访吧我真的不容易……”
表面:“理解,理解,您方便的时候我们再联系!”
六:记者的日常:和错别字斗智斗勇
每篇推送,都是一场视力与脑力的终极考验。
推送前反复检查,自信满满。
推送后最怕看到读者留言:“小编,错别字!”(内心OS:我明明检查了八百遍啊!!)
尾声:我们的心声
自黑,是记者们最后的倔强与温柔。
每当热点发生,现场需要记录,声音需要被听见时,我们依然会条件反射地冲上去。
这份职业,有心酸,有无奈,有秃头,但也有热血,有理想,有坚守。
算了,既然气氛烘托到这了
按照惯例
下面要开始“走心升华”了

何以记者?记者何为?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这么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京报》主编邵飘萍提问北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哪些基本素质”,青年毛泽东回答:“知识博学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人的思想、立场还有职业操守。”
记者,是一个社会属性极强且极具人文精神的职业。与百年前相比,今天记者所处的环境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青年毛泽东的回答依然给我们以启示。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在圈外人眼中
记者风光好玩儿又神秘
但对大多数记者来说
把这个职业列入人生选择
也许是学了新闻专业
也许是有前辈领路
也许是受某篇报道的启发
但背后多多少少都有对文字的赤诚热爱
和对新闻理想的追求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
只要想向前走
就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
能够支撑我们闯过重重难关的
是初心
是心中那团
即便微弱也未曾熄灭的火花
只要理想不灭
心中的火光
就一定能够照亮前方的路
祝您第26个中国记者节快乐
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
新闻工作者
致!敬!
来源:综合自河南日报、浙江宣传、新华日报等
图片:AI生成
编辑:阿挽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