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通讯员 胡文孝 魏雪乔 周晓梅
《岁时百问》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阳气生发,本是生机盎然,可雨水渐多,湿气弥漫。人体毛孔随阳气舒张,湿邪趁机经肌表侵入。
中医讲春季肝旺克脾,脾胃运化受影响,水湿停滞体内。内外交困,易“湿困型肥胖”,身体沉重、大便溏稀、体重增加。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邹晓玲教大家三招,应季祛湿减重之法。
第一招:药食同源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揭示了湿气与肥胖的核心关联。清明湿气较重,服用四神汤可帮助身体化解湿困,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四神汤
源自中医经典的健脾祛湿名方,由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四味药材组成,可健脾养胃、利湿消肿。
药材选用
茯苓20克、山药30克、莲子20克(去芯)、芡实20克、排骨500克(可选)、生姜3片。
制作方式
所有药材浸泡30分钟,排骨焯水去腥,全部食材入锅,加水没过药材2倍,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5小时,加盐调味。
第二招:疏泄经络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与进行针对性运动,能有效激发经络活力,让湿气有“路”可出,轻松恢复身体的清爽状态。
穴位按揉
阴陵泉穴
位于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可健脾利湿、通调水道。
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走窜等感觉即可,每次按揉3-5分钟,每日2-3次,可配合艾灸。
丰隆穴
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可调节水液代谢、祛除湿痰。
用大拇指略微用力按压穴位,以略感疼痛为基准,按住5秒后松开,双手交替互按3-5分钟,每日2-3次,可配合刮痧,化解“痰核型肥胖”。
八段锦运动
可通过八段锦,升降脾胃经气,其中“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需单举”这两式,可化湿醒脾、减脂塑形。
双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吸气时,双手掌心向上托举至头顶,指尖相对,抬头目视手背,带动脊柱伸展。呼气时,双手缓慢下落至体侧,重复6-8次。
调理脾胃需单举
左脚向左迈一步,成马步姿势,双手掌心向上捧于腹前。左手翻掌上举至头顶,右手下按至右胯旁,同时吸气,眼随左手。呼气时双手回收至腹前,左右交替重复6-8次。
第三招:起居化湿
早起晨练
早晨7:00-9:00散步、打太极拳,助阳气升发。避免剧烈运动耗气。
春捂有度
早晚温差大时及时添衣,重点保护颈背、腰腹及膝关节,避免寒湿入侵。
夜卧早起
最晚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伤肝。
清明养生,三招相辅相成,为身体构筑起抵御湿气的坚固防线,助力甩掉多余负担,解锁春日健康新体验,拥抱轻盈自在的生活状态。
编辑:罗雅洁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