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寒冰
11月10日,傍晚的长沙,14岁的小思(化名)系着围裙在厨房帮妈妈择菜,嘴里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趣事——外语课上被老师表扬发音,排球社团要打友谊赛。妈妈一边切菜,一边笑着回应,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暖意融融。
长沙市向芳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向芳说,谁能想到,一年前的小思,还是个躲在厕所偷偷抽烟、跟妈妈说不上三句就吵架的叛逆女孩?“这场改变,源于湖南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走进了社区。我学到了太多实用的育儿知识,懂得了怎么跟孩子相处,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小思妈妈的感慨,道出了千万湖南家长的心声。
作为连续两年入选全省重点民生实事的工程,“向阳花”行动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千万个陷入育儿困境的家庭。

2025年“向阳花”行动发布仪式
搭好“服务网”:让每个家庭能找到帮手
“以前对着两个孩子的照料难题整夜愁得睡不着,现在社区家长学校的老师手把手教我跟孩子说话,家里终于不是整天吵了!”11月6日,在岳阳市某社区家长学校的特殊儿童家庭互助会上,4岁特殊儿童晨晨的妈妈攥着记满亲子沟通技巧的笔记本,眼眶泛红地说道。
此前,她因全职照料轻度智力障碍的晨晨与重度智力障碍的哥哥,既要承受经济压力,又要面对丈夫的精神打压,直到社区家长学校联动“向阳花”行动指导师介入,帮她调解家庭矛盾,才让她重拾育儿信心。
这背后,是湖南“向阳花”行动搭建的“全域服务体系”——从省级中心到村社站点,从专家团队到志愿者,从线上课程到线下指导,让每个家庭遇到育儿难题时,都能及时找到靠谱的“帮手”。
湖南构建了“省级龙头+市县枢纽+村社兜底”的三级阵地网络。省级层面,湖南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统筹全省资源,像“大脑”一样研发课程、调配专家;市县层面,100多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扎根当地,既解决区域内的共性问题,更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小思的妈妈就是在这里,第一次明白“物质补偿换不来情感亲近”;最贴近群众的,是2.9万个社区(村)家长学校和指导站点,比如菲菲爷爷步行可达的村家长学校,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们在这里学会了不偏心、不打骂孩子等科学育儿理念与技巧。
除了线下阵地,还有“不打烊”的线上平台,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覆盖全国800多万家长,无论身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白天黑夜,家长们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上育儿课。
在“向阳花”的队伍里,既有“科班出身”的专家,也有“接地气”的志愿者。省级专家库汇聚了湖南师大的教育学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心理医生,他们研发课程、培训骨干,确保服务专业性;3000余名经过“种子计划”培训的骨干,把科学育儿知识传到乡镇村落;还有30万“爱心妈妈”“暖心姐姐”,她们可能是隔壁邻居,也可能是学校老师,就近、及时用陪伴温暖留守孩子的童年。
课程设置始终围绕家长的真实需求,“怎么让叛逆期的孩子听进去话?”“隔代带娃怎么跟儿女统一意见?”这些家长最头疼的问题,都是“向阳花”课程的核心。2025年,湖南围绕儿童运动、营养、心理、家庭关系四大主题,研发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系列课程;针对农村隔代教育多、城市亲子沟通难等问题,还推出“双师课堂”——线上听专家讲课,线下有妇联执委、“五老”志愿者手把手指导。
长沙市湘江新区的“爸爸课堂”很受欢迎,专门教爸爸们怎么陪孩子玩、怎么跟孩子聊心事,不少爸爸上完课后感慨:“以前总觉得带娃是妈妈的事,现在才知道,专心陪孩子一小时,比买一堆玩具管用多了。”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骨干培训班(第一期)现场。
解开“育儿结”:给不同家庭开“定制药方”
每个家庭的难题都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缺陪伴,有的家长缺方法,有的家庭遇变故。“向阳花”行动不搞“一刀切”,而是针对不同家庭的“痛点”,开出“定制药方”,让陷入困境的家庭一步步走出阴霾。
邵阳市绥宁县鹅公岭侗族苗族乡苗族女孩菲菲,爸妈离婚后外出打工,她与弟弟跟随爷爷、大伯生活。爷爷只给弟弟零花钱,大伯常无故责骂她,长期委屈让菲菲偷偷自伤,甚至有跳河念头。绥宁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公益团队初见她时,瘦弱的女孩低着头,手背上满是掐痕。团队用“情绪温度计”引导她倾诉,肯定其排球特长帮她重拾自信,还让爷爷、大伯换位思考——模拟被冤枉、只让弟弟做家务的场景,两人当场红了眼。在团队协助下,家里制定《家庭公平公约》,明确零花钱与家务分工。三个月后,菲菲主动与人打招呼,成绩提高,还成了班级排球兴趣小组组长,爷爷感慨:“孩子要的不是钱,是一碗水端平的疼爱。”
长沙市的小雨曾是留守孩子,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务工,初中阶段妈妈才回长沙,但只想用物质补偿代替陪伴,且对她学业高压管控,每次看到小雨玩手机就打骂。小雨讨厌妈妈的约束,开始逃学,并结交社会朋友,从那之后母女争吵不断。指导师给出定制方案:让妈妈每天留20分钟聊明星、穿搭等兴趣话题,不提及学习;约定完成作业后可玩1小时手机,互不随意干涉。一年后,小雨主动不与社会朋友交往,还含泪说:“妈,我知道你是真爱我。”
岳阳县的女孩子小王曾是“校霸”,因喜欢男装打扮,带头打架,成绩垫底,爸爸就经常打骂她,她便离家出走。没人知道,这个强悍的女孩也曾遭遇霸凌。志愿者“心灵姐姐”李星利第一次见到她时,小王满是戒备。李星利不说教,只是慢慢听小王讲经历,当小王放声哭诉委屈后,李星利成了她的“特殊朋友”:节假日会用微信交流,每月到校陪住一晚,暑假驱车80公里去探望。一次家庭争吵后小王萌生轻生念头,李星利则耐心地陪她讲了一整晚电话。渐渐地,小王开始认真听课,期末成绩提高了,她的爸爸也开始醒悟。
记者从湖南省妇联了解到,近两年来,湖南各地创新精准帮扶模式:长沙市、株洲市等地开展“点单式”课程服务;湘西州、娄底市双峰县等地为祖辈开展隔代教育指导;省妇联创新“爱心妈妈+暖心姐姐”结对关爱行动,为28万留守、困境儿童提供陪伴与指导。仅100家专门服务特殊群体家长的咨询指导点,就已累计提供面对面精准指导2.4万余人次。
2025年“向阳花”行动系列活动。
按下“加速键”:让科学育儿触手可及
为了让更多家庭享受优质服务,“向阳花”行动拥抱数字化,用“村村响”播育儿课,用动漫电影讲育儿知识,用大数据精准匹配需求,让科学育儿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村家长、上班族都能轻松获取实用知识。
在衡阳市衡南县农村,每天早上7点,“村村响”准时播报家庭教育课:“怎么跟孩子说‘不’”“孩子撒谎别先骂,先问原因”……村民王大姐说:“以前只知道干活、刷手机,现在听听育儿课,不跟孩子急了,孩子反而更听话。”
湖南还把《家庭教育你我知》动漫电影送到农村,在村部广场、学校操场免费放映。可爱的画面、通俗的台词,让家长孩子一起看,看完还能跟志愿者交流。一些家长说:“动画片比讲道理管用,孩子看完还提醒我‘别像里面的爸爸一样凶’。”
更贴心的是“大数据匹配”:通过湖南省家长学校和“向阳花”管理平台,分析家长核心诉求——低年级家长愁“孩子不写作业”,青春期家长愁“叛逆”,然后精准推送课程。在“由你来定”直播投票中,家长们聚焦“培养孩子好习惯”,平台立刻邀请联合国儿基会专家直播,还支持回放,方便上班族课后学习。
据了解,“向阳花”行动还联动省广播电视台,遴选优质音频课纳入学习强国《田间地头大联播》,在全国294家县级电台及村村响播出;举办AI家庭教育短视频大赛,展播作品70部,浏览量超300万,让科学育儿理念传播得更广更远。
“向阳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收获“幸福果”:三湘大地开遍向阳花
“向阳花”行动不仅改变了一个个家庭,更让科学育儿理念在三湘大地生根结果。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妇联与高校、医院、企业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12家省直单位、高校和企业发布“向阳花行动·家庭健康年”十件实事,形成“妇联+职能部门+高校+医疗机构+企业”的指导服务联盟,按时序开展德育、食育、体育等指导服务上万场。
第三方评估显示,“向阳花”行动实施后,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分别提高了6.45、11.25和11.66个百分点;孩子的道德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升。不少老师说:“以前觉得孩子难管,现在发现,家长用对方法,每个孩子都愿意变好。”
从湘江之畔到武陵山区,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向阳花”行动正用专业与温暖,让千万个家庭找回幸福模样。
“家庭教育不是小事,是每个家庭的心事,也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我们要让‘向阳花’开得更艳更久,让每个孩子笑得更美。”湖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兰英介绍,截至2025年11月,全省已开展线下指导服务2.1万余场,线上线下惠及家长超1000万人次,100余个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点精准帮扶2.4万余人次。以“五讲模式”创新开展“千馆万员讲家风”等工作得到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晓薇的肯定批示。这朵绽放在三湘大地的“向阳花”,正用专业与温暖,编织出一张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守护网”。
这些浸润着专业与温暖的服务成果,最终都落在了一个个家庭的日常烟火里——就像小思家,曾经剑拔弩张的母女关系,如今已变成饭桌上的欢声笑语与生活里的彼此牵挂。
11月10日晚饭时,弟弟闹着要吃肉,小思笑着给弟弟夹菜,妈妈竖起大拇指,夹了一块女儿最爱的糖醋排骨,还主动聊起她关心的排球赛事。
这样温馨的画面,正在湖南千万个家庭里上演。
这,就是“向阳花”行动最动人、最珍贵的成果。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