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12月25日,在湖南省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驻地酒店外,阵阵歌声婉转悠扬。来自侗族、土家族、瑶族、苗族、白族五个少数民族代表身着民族传统服饰,一起合唱《爱我中华》。
她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坚守在基层的广袤田野上,有的奋斗在推广女书文化的道路上。作为女性,她们细腻而坚韧;作为少数民族,她们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与期望。她们共襄盛会,一起推动妇女事业翻开新篇章,并携手迈向更广阔的光明未来。
瑶族妇女代表胡淑珍:带娃来上会,做女书文化的传播者
12月25日下午2点15分,永州市代表团分组讨论即将开始,江永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女书园区讲解员胡淑珍收拾好会议资料和自己发言材料,穿着艳丽的瑶族服饰准备出门参会。突然,胡淑珍妈妈怀里的婴孩开始哭泣,简单抚摸安抚过后,胡淑珍径直向会场走去。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收到当选妇代会代表的消息时,胡淑珍的小女儿才1岁2个多月,“我女儿出生后,从来没有跟我分开睡过,我也放心不下她。”于是,胡淑珍选择带着孩子来长沙参加省妇代会。
481公里,10个小时,从湖南南端的永州江永县上江圩镇普美村到省会长沙,她把娃一路背来了。
走进胡淑珍的房间,除了笔记和材料,就是宝宝的衣服、奶粉、奶瓶,“我除了开会,剩下的时间都在照顾我女儿,我妈妈也在一旁帮忙。”胡淑珍说。
在会场上,胡淑珍几乎是最低调的代表,她总是话不多,但骨子里可以看到她的自信。这份自信,源自女书文化的熏陶。
女书,作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传女不传男的文字,在湖南省江永县这座瑰丽神奇的小城中已播撒无数玫瑰种子。
“我奶奶那一辈的女性都是用女书交流、写信的,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女书文化,有很深的女书情结。”胡淑珍告诉记者,她从小耳濡目染女书文化,经常看到高银仙奶奶她们那一代的人读唱女书歌、做女红,便对女书产生了好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女书的热爱,让她在学习女书、发扬女书的道路上不断奔跑。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一独特文字,每年暑期,江永县在女书园内举办女书培训班,吸引了全国各地和海外人士,实际参加人数远大于预期,“我们的培训不只是教书写读唱,还有斗牛节、坐歌堂等场景演绎,让大家真正融入女书文化中。”
“在以前,女书只有女性使用,女性通过这种文化,与姐妹之间表达自己心中的压抑和不平,心中的雾霾便能被扫去一些。”作为女书传承人的胡淑珍坚定地告诉记者,“女书传承对我来说,既是工作,也是使命。回去后,我将把大会精神带回去,把女书文化传递出去,成为更多姐妹的精神食粮。”
侗族妇女代表王馨:站上全国舞台,用歌声传递爱
“天下邵阳红邵阳红天下,红透了资江两岸的新家园,红遍了海角天涯海角天涯……”12月25日下午,在邵阳市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上,经常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卫视出镜演出的王馨,以其甜美的嗓音,赢得了满堂喝彩。
侗族青年歌唱演员王馨出生在雪峰山下的“蜜橘之乡”邵阳市洞口县,从小,王馨就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秉承了在剧团工作的父母的艺术天赋,她跟着爸爸学画画,跟着妈妈学跳舞。
研究生毕业后,王馨凭着扎实的声乐功底,考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该团唯一的侗族女歌手。她获得了许多荣誉,最有含金量的是:2014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争奇斗艳》少数民族歌王争霸赛侗族冠军歌手,2016年荣获中央电视台《寻找刘三姐》全国总冠军。
王馨为湖南家乡唱了30余首歌曲,代表作品有:《天下邵阳红》《茶香邵阳红》等等,“唱家乡的歌,每次都有新的体会,每次都有自豪感,越唱越有亲情感。”
有一年,邵阳市新宁县举行助学扶贫崀山同行大型公益活动,王馨登上舞台,成为整场活动最耀眼的星,优美的歌声让家乡人民如痴如醉。这次演出,她捐出了会务组给付的所有劳务费,“家乡的孩子,更需要这笔钱,我想尽点力。”
“回去后,我想把大会精神融进我的歌曲创作和公益实践中,用我的歌声传递爱,让更多困境孩子在歌声中找到力量。”王馨说。
苗族妇女代表孙炼:变身农田“创客”,筑梦智慧田园
“妇代会报告中提到的‘支持女企业家等创业群体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未来的农村,会因为我们的努力更加美丽。”12月25日,“95后”苗族姑娘孙炼,在怀化市代表团分享了自己聆听报告的感受。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百灵杨梅家庭农场负责人孙炼,与杨梅有着不解之缘,
“我的父亲种植杨梅已有25年,自打我有记忆起,每到杨梅成熟季,我都要回家帮忙。”2021年,孙炼放弃在县城稳定的工作,回到父亲的家庭农场工作。
2022年,在成为“新农人”的第二年,孙炼规划着继续扩大设施栽培提高杨梅品质,发展深加工,把“6月份的生意”做成全年的生意,组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团队助农富农。
后来,孙炼还通过智慧农业的科技加持,实施杨梅设施栽培,全程智能化管理,采用“双膜保温+人工增温”、智能补光、水肥一体等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向智慧化的转变,让杨梅能够提前半个月抢“鲜”上市,品相、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
“看到直播卖货很火,我就通过抖音、视频号拍摄视频,记录新农人生活。”孙炼告诉记者,通过粉丝量的引流,我们不仅扩宽了杨梅销路,还让更多网友了解靖州杨梅。
“农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脏、苦、累’,而是一个充满科技、创新和挑战的领域。”作为一名“95后”新农人,孙炼对杨梅事业满怀期许,“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杨梅种得更好!”
土家族代表黄雨婷:校园手风琴班,让山区孩子站上国际赛场
12月26日,在湖南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签名墙,石门县洞国学校副校长黄雨婷身着一套黑色绣着蓝花边的土家族服装,简单素洁,飘逸而优雅,很快吸引了代表们纷纷与她合影。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构简单,男女老少皆穿无领绲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面对其他代表的好奇,黄雨婷饶有兴致地介绍着土家族民族的服饰特色。
“我们山区的孩子,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内心十分缺爱,而音乐是很好的治愈方式。”黄雨婷说,爱心人士为学校捐赠了30台手风琴,办起了校园手风琴班,“手风琴不仅在大山旮旯里成建制班‘落户’,还给我们山区的孩子提供了站在国际赛场的机会。”如今,课后服务时间,手风琴班演奏成为学校多彩活动的亮丽风景线。
“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当艰苦,需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留住优秀教师群体这一农村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黄雨婷发现,在乡村教师队伍中,女性占比颇高,但待遇却并不如人意,“乡村女教师在基层很不容易,我想为她们发声,希望妇联能和各部门合作,出台更多政策让基层留住优秀女老师。”
白族妇女代表刘艳青:家校共育,让家庭教育可感可及
“白族女性的帽子,帽檐饰有飘逸的流苏,代表‘风’,帽子上绣着花朵,代表‘花’,帽顶是白色的,代表‘雪’,帽形为半圆,代表‘月’。”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小埠头村妇联主席是一名白族委员,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700多年前,白族的一支从云南大理迁徙到湖南桑植,远离故土的白族人将大理的“风、花、雪、月”安放在年轻女性美丽的帽子上,带往他乡。如今桑植成为我国白族的第二大聚居区,也是湖南唯一的白族聚居地。
“妇代会报告里指出,要做实家庭教育指导,创新活动,打造触手可及、推门可见、服务可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对我启发很大。”这次妇代会,刘艳青最关心的是家庭教育,
今年自己在村里组织了多场家庭教育讲座,受到了村里妇女的一致好评。
“在村里,姐妹们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很高,有不少家庭因为家教不到位导致小孩患上心理疾病。”刘艳青说,她经常联系学校的老师,探索家校共育的好方法,“希望给每个乡镇配1-2名专职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心灵疗愈师,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为家庭和谐提供针对性服务,做到既治已病,又防未病。”
编辑:小清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