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吾:一份真意一分情

2015-05-22 阅读数 218992

家住沅江市三眼塘镇杨梅山村的黄敬吾一家,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夫妇和三个儿子,却共同演绎了不平凡的故事。

1996年的沅江大水,他们家不仅整个家庭经济彻底破产,还欠下数目不小的债务,然而就是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他们仍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送大儿子去当兵。可是作为长子,大儿子觉得他更有义务让这个家站起来,不再贫困潦倒,他知道父亲患有热风湿病,已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两个年幼的弟弟都在上学,他担心着这个家。唐介华咬咬牙,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不要因小失大,你要知道,有国才有家。”当兵的前天,大儿子帮父母搭建好一个64平方米的正方体彩条布帐篷,含着热泪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部队的旅程。在部队,大儿子牢记着父母的嘱托,先后入党立功并考上军校成为一名武警警官。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黄敬吾车祸至残,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从此一家的重担全部落在唐介华身上。为了让10亩西瓜卖高价,她一个人租一台车运10000多斤西瓜去江西;为了让养的鱼卖到更好的价钱,她一个人租一台车去长沙;一大早,她也是一个人划船渡过几百米宽的水流湍急的湖,只为了让全家省下的一担小菜变成现金。那以后,她贩卖起了小菜。冰天雪地里,她精疲力尽地在晚上12点时划船回家,只为老伴和儿子们在等待和盼望。

两个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她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为了督促孩子鼓励孩子,她每星期到学校走访一次,乐此不疲,被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戏称为“著名的副校长”。支撑这个家是如此艰难,她成天忙碌得如同上了发条的钟摆,可是老伴要加入农民诗社,她一个劲地说“好”。2004年黄敬吾被选举为诗社社长,她也是满心自豪和骄傲。从那天起,为了支持老伴的无偿的文化事业,她的付出,更是有目共睹。

她把原来小儿子的卧室也就是堂屋里的床铺撤掉,安置书架,放上书籍,建成广大农民阅读的“农家书屋”。

她有严重的心脏病,却经常骑电动车送黄敬吾去诗社办事(黄敬吾每年有近半年时间不能下床)。有次她送黄敬吾去诗社后,因劳累和寒冷,回家不得不用充氧机为自己输氧。

她赚的钱经常被老伴挪用成诗社资金,有次诗社资金短缺,她自告奋勇找她的两个妹妹借6000元钱。现在诗社还欠她家人民币13253元。

2013年,她因心脏病突发在长沙湘雅医院住院16天,黄敬吾服侍了她两个小时。电话里,她说:“三眼塘镇回龙山村建分社,你作为社长怎能不在场呢,你就安心在那里,治病有医生服侍我有儿子呢。”而她,那时正在医院里经受生死考验。

2014年,黄敬吾申报“中华诗词之乡”的材料是瘫倒在床上完成的,申报“中华诗词之乡”的成功,唐介华功不可没。

这个家,在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后不忘记党和人民,不忘记养育他们的父老乡亲。正是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无偿奉献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黄敬吾才以61岁高龄入党。诗社每期的刊物,大儿子必定会认认真真的读,在电话里和父亲谈读后感。二儿子帮助诗社在网络上建“乡音”博客,经常关注诗社的各项事情,给父亲出谋划策。三儿子也从经济上支持父亲。

如果说雷锋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别人,那么黄敬吾的一家,还有他倾心付出的诗社,给予他人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帮助,这也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他们这一家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感染和感动了更多的人。

这样的家,才是最美丽的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