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夫妇办爱心课堂 无偿辅导学生十六载

2014-04-04 阅读数 81731

湖南寻找最美家庭

现年75岁的王胜伯是邵东县仙槎桥镇退休教师,妻子刘祝英是普通农村妇女,今年77岁,患胃病、风湿病多年,疾病的折磨和生活的劳累使她过早地苍老,背也驼得厉害。夫妻2人就靠王胜伯每月1400多元退休工资生活,2儿1女都在外地打工维持生活,经济上算得上寒酸。可是,从1998年夫妻俩办起仙槎桥高木塘校外辅导小组至今,16年来他们节衣缩食从不间断地义务辅导青少年,关心学生成长、帮助贫困学生、教育转化差生、挽救失足青年,丰富了当地及附近乡镇的学生校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不为名利献爱心

王胜伯1998年退休后,心中依然牵挂着他的学生,一心琢磨着要为农村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余热。在妻子的提议下,夫妻俩决定开办校外辅导小组。他们空出自家的楼房,夫妻俩自己发钱买木板、自己动手做土砖,用木板、土砖搭起简单的课桌、凳子,把本村应届小学毕业生、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学习,王胜伯负责辅导学生,妻子刘祝英帮忙打下手,负责照料孩子的生活、搞卫生、做家务。他们一干就是16年,利用寒暑假辅导学生,不但没收取学生一分钱的劳务费,而且免费供应他们所有的学习用品,纸、笔、墨、课本、体育器具、课桌修理费等已花费超过30000元。为了改善学习环境,王胜伯夫妇还用勤俭节约省下的钱,买了10几套标准的课桌、凳子。前些年,王胜伯自己当师傅,妻子当泥工,俩人动手砌了一间平房作教室,还自辟屋外空地,改成了学生课外活动场地,使一个简陋的乡村住宅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校外辅导小组,变成村里留守儿童的快乐天地。

王孟丽同学父母早年离异外出,王胜伯把她收养在家,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整整七年的学杂费、吃、穿、用全部由王胜伯负责。2010年高木塘一个家庭因矛盾走到破碎的边缘,父母亲丢下2个女儿各奔东西。王胜伯知道后,几经周折,寄去现金2500元予以资助,悉知该姊妹是一对双胞胎,常年受家庭影响,成绩较差,他和老伴商量决定把该对姊妹接来家住,耐心辅导教育,承诺一定资助她们到初中毕业。

 

言传身教为示范

在课堂上,王胜伯总是坚持用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思想,以雷锋精神为榜样,始终把转变学生的思想素质做为重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秀品德,鼓励他们奋发向上,立志做四有新人。

他力求做到言传身教,认真备课阅卷,上课严肃认真,这样学生的各科作业不但能按时完成,而且字迹工整,卷面清洁,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王胜伯夫妇俩还带领学生们做好人好事,帮助五保老人打柴挑水,开展送温暖活动等,参加人数达150多人,对象10户之多,受到社会好评。

2008年春季的一天,王胜伯带领三四个大一点的学生,挑着水泥,扛着工具在一座长20多米的虎溪坝上加高学生过往的路墩,一不小心,被大水冲入2米深的坝凼,遍体麟伤,被学生救上来后,他好几处伤口鲜血直流。第二天早晨,学生们送来了鸡汤、甜酒、补血糖浆、水果等。王胜伯把它们全部转送给了孤寡老人,受到学生们的钦佩和人们的赞扬。从此,同学们更加热爱学习,团结友爱,大家争做好人好事。

汗水定然结硕果

16年来,王胜伯夫妇不为名利,含辛茹苦,尽个人全部积蓄和家庭力量办好这个辅导小组,辛酸苦辣,难以言表。在王胜伯全心全意辅导学生的同时,妻子刘祝英总是默默无闻地承担所有的家务和学生们的服务工作。特别是2010年暑假有来自邵阳市、两市镇、火厂坪镇等外地的学生共2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12人,有5个男女生每天坐车来回,每天早晨7点半到,下午3点半离开,中餐就在王胜伯家吃方便面和玉米棒。在50天的假期里,天天上课,学生没有一个人去井里洗手、脸和挑水,为维护学生们的卫生和健康,茶杯和碗筷都是由王胜伯夫妇负责,做到人手一套。有损坏碗筷、灯泡、体育器具等,王胜伯从没批评过,更谈不上赔偿二字。平时,他总是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尽力维护学生们的自尊性,用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各科作业不但能按时完成,而且力求工整清洁,通过一个假期的学习,接受辅导的学生在作文、心得、日记、应用文、大小字等都有较大进步,作业除贴满学习园地,还出了一期“八·一”特刊。

16年来,参加辅导小组学习的人数共计187人次,其中男生85人,女生102人,考入重点大学的有5人,参军的有4人,经商办企业成功的有10多人,最为突出的是王海涛同学,父亲残疾,母亲是外地人,家境贫困,成绩一般,暑假中王胜伯对他耐心教育,该生深受感动,决心奋发努力,初中成绩直线上升,拔尖到邵东一中,后考入海军院校,每期获得了奖学金。总之,凡是参加高木塘辅导小组学习的学生,不论参加工作的、经商的、社会青年和在校的,至今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人,都走上了奉公守法、诚实劳动之路。

 

挽救失足青年成家业

近几年,高木塘村有好几个青年,不听父母教育,思想放荡,不明是非,染食毒品。王胜伯知道后,主动上门,配合家长苦口婆心进行耐心劝说,并用社会公德和撰写的劝吸毒人的韵文去对照检查吸毒的危害,使他们如梦初醒,下决心戒毒。有4名青年戒毒成功,现已成家立业。有一个青年被劳教判刑八年,王胜伯多次上门与家长取得联系,耐心做其父亲的思想工作,征得同意,先后两次与其母前往劳教所探监。王胜伯对该青年进行多方面的比方诱导,他不禁泪水夺眶而出,决心痛改前非,彻底改造,立功赎罪,结果提前出狱,在而立之年成亲,现在外经商。

总之附近村民,只要知晓夫妻、婆媳、兄弟不和的个别家庭,王胜伯总是闲不着,尽量上门调和矛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挽救失足青年,促进家庭和谐而四处奔走。

不遗余力献身心

在办好校外辅导小组和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同时,16年来,王胜伯为党、政、军、民的各个节日义务书写标语2000多条,编写“献给党的颂”、“五星红旗永飘扬”、“学生安全歌”、“老人十件歌"、“胡主席的八荣八耻”、“酒色、财气、养育恩须报答”等诗歌板报100多篇。王胜伯还把自己编写的《醒世良言帖》、《光辉的榜样》、《风雨人生展锦绣》等书籍骑自行车送给牛马司、廉桥、魏家桥、九龙岭、简家垅、火厂坪、周官桥等10多个乡镇的中小学学校的学生,走村串户颂党恩,还把养育恩等劝世条幅送给有关乡镇先进党支部、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公共场所。他的诺言是:“送书不为名利,动笔有益世人”。一句话只要别人看了他的书(条幅)后能够遵纪守法、茁壮成长,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好公民和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干部,他就心满意足了。

邵东县仙槎桥镇王胜伯、刘祝英家庭为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不遗余力地奉献他们的毕生精力,他们就是和谐和美家庭的代表。高木塘课外辅导小组在二老地爱心浇灌下,一定会开放鲜艳花朵,必然蒂结丰满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