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遗产鲜活起来 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

2014-04-04 阅读数 286879

让自然遗产鲜活起来

——“科普”与“国际交流”,CMGS的内核

中华民族需要科学理性

什么是科普?科普的根本意义是什么?“科普”,顾名思义,“科学普及”,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社会教育,其根本意义在于普及科学理性(科学精神),而不仅止是知识。

为什么要普及科学理性?因为这是科学的根本和灵魂所在。费曼说:从科学中可以得到一种标准的正直与诚实。这就是科学的精髓,西方几百年来的发达根本正来源于此。

地学科普与国际交流是破除愚昧之良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古老民族,对自然的认知停留在地表加天象,而西方对自然的认知,则是基于近300年工业文明的成果。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我们有必要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接做更深入的思考。

中国历经三十余年开放改革,但总体来说,从理念到知识体系,仍有强烈的传统农耕文明痕迹。新闻改革、思想开放等虽在逐步推进当中,但仍尚未达到与国际社会融通并进的程度。CMGS作为国家级国际矿物宝石专业博览会,正是以矿物晶体为载体,搭建起中西方文化交流平台。

CMGS所倡导的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接,并不仅仅是指将传统的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以开阔的胸襟和国际化的视野,营造与国际社会的共通语境,以矿物为载体,为中国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储备文化养分,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树立一种开阔达观的文化视野。

提高全社会科学认知水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下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尤显重要。最近几十年我们的工业化发展很快,可我们光学会了基础设施建设,学会了房地产,学会了高楼大厦,学会了工业区,这还远远不够。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我们有必要对东西方文化及发展的对接做更深入的思考。

科技水平差异不仅是尖端研究、工业技术方面,全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决策者及公众面的科学意识更为重要。愚昧、缺乏科学常识、违背自然规律无疑是当下社会乱象和发展危机的深层原因之一。

矿博会依托的矿物化石宝石,延伸的是产业,但主题己然是科教、科普与文化交流。作为首台国家级专业博览会,矿博会在当前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特殊。不可低估一台国际展对人们观念更新和政务生态的影响力,海关、商检、外汇、税务、商务最为触动。

通过博览会及其常年开放的主秀馆,以及倡议在大、中小学设立“地学科普陈列室”,把矿物晶体标本、化石标本普及到中小学课堂和家庭中去,推进城市自然历史博物馆建设,联动释放张家界、知名矿山、韶山等景点的地学科普功能,带动博物馆事业发展,有益于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科学的感性认知,启迪人们认知自然、探素科学的热情,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储备文化养分,让中华民族子孙世代树立一种开阔达观的文化视野。

矿物,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课题

矿物是工业文明的基石,是现代化和尖端科技的力量源泉,对矿物的研究与应用使西方国家取得近现代的国际领先地位。矿物宝石以其天然性和不可再生性承载着极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收藏价值和教育科普功能,是大自然的宝贵遗产。

作为科学文明载体,矿物是西方社会的“文化母乳”和国际社会的共通语境。因其兼具极高科研科普价值、美学价值与地球资源稀缺性,矿物晶体标本已有上千年的收藏史,并成为全球科学界、企业界、文化界精英及上层社会嗜好的收藏,更是西方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和青少年认识自然的感性教材。在当代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对矿物的持续探索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说,“做科普,是一种责任”。中国速成的工业化,急需补上地学科普这一课。矿物化石恰逢其时担当起科教、科普与文化交流的重任,并在以矿物为源头的行业蕴育新型产业升级,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的重要载体。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中国需要一台高品质的国际矿物展,这台展会放在湖南最为合适。”湖南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即是全球倚重的精品矿物晶体出产地,瑶岗仙黑钨、石门雄黄、凤凰辰砂、冷水江辉锑、上堡莹石、香花岭香花石等数十个晶体矿山出产的顶级精品成为西方知名博物馆的重要馆藏,30余年屡获殊荣,拥有极强的国际号召力。湖南还拥有全世界不可复制的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和以张家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十多处世界自然遗产。湖南及周边五百公里半径区域,是全球最重要的地质资源、有色金属矿产及矿物晶体资源集聚区。中国周边的俄罗斯、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阿富汗、越南等均是举世公认的重要资源国,这也为中国发展矿物宝石事业做好了丰厚的资源储备。

国际业界普遍认为,继美洲图森展、欧洲慕尼黑展、圣玛丽展长达半个世纪的兴盛之后,随着中国工业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最有可能从中国湖南成就一台与其比肩的世界级矿物宝石展会。首届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印证了中国市场对矿物宝石的庞大需求及民众对科普文化的浓烈兴趣。博览会在全球业界首创“展览+主秀+论坛”三合一展会模式,探索中国办展特色,适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多元需求。

 

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亟需同步世界

西方发达国家在抓大中小学正规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青少年课余科普教育,而我们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上与先进国家差距巨大。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速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势在必行。

在西方,各大中小学都设有矿物标本陈列室,青少年在学习之初就增加了对自然和地球的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众多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散布在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的场所和机会;电视台在政府等的资助下不断推出趣味横生的科普节目;高品位的科普科幻类书刊琳琅满目,赢得众多青少年读者;科普专业组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也经常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组织参观自然博物馆、参加自然科学类博览会等科普活动。所有这些弥补了学校科学教育的不足,普及了科学知识,拓宽了青少年的科学视野,对青少年科学兴趣、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科普工作做得好,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常常超乎人们想像。比如在美国,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动手型科技馆,每年多达1.35亿人次的观众来科技馆参观,比观看各种体育赛事的观众加在一起还要多。

科普活动的另一个很微妙却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吸引原本对科学学习无兴趣、无积极性的青少年学生。西方国家青少年科普工作开展得好,正是得益于他们在追求趣味性和多样性上的不懈努力。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应包含学校教育及青少年科普教育两个方面。如果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需要改革,我们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上则更薄弱,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

在西方社会,矿物晶体标本是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和青少年认识自然的感性教材。作为科学文明的载体,矿物化石在当代中国恰逢其时地担当起科教、科普与文化交流的重任,并在以矿物为源头的行业蕴育新型产业升级,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的重要载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前程,国家的未来。要在中国社会普及一种科学理性,则不能仅停留在将传统农耕文明与西方文明进行简单组合的层面,还需要以更开放的心襟和胸怀,面向世界,差异互补,融通并进。CMGS这个国际平台正是基于此内核与要义,一马当先,肩负起“科普”与“国际交流”之重任。

对自然的认知,是科学文明的内涵。矿物、化石、殒石是宏观认识地球生命与地外空间的感性教材。2014年,第二届博览会以“地学科普与国际交流”为展会主题,除举办高规格的系列论坛外,展会现场也将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如科普读物签名赠送与销售、科普标本现场捐赠、开紫晶洞、现场淘宝、矿物化石及珠宝鉴定、专家现场讲座答疑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青少年及社会民众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矿物、了解矿物,身临其境地获得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和科学认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让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认识自然,走进自然;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借助对自然的科学认知,透切理解科学发展的文化内涵,籍此建立一种根植自然的科学精神与立足全球的文化格局。

让矿物成为中国同世界对话交流的语言

习主席说,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天,开放的中国,正在用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

矿物晶体是西方国际社会的共同语境,中国要与国际交融,就要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载体”。而这一载体恰恰就是“矿物晶体”。

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矿物化石,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能够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我们把对自然的认知延伸到地下,到矿物化石,延伸到浩瀚的宇宙,那么我们中国的风水概念可能就是一个真正科学的概念。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也许就能更有机、更深入的结合,我们的认知,甚至我们的整个世界观可能都会更加完整。

站在传统文明的角度批判西方文明,有偏激的痕迹;站在工业文明的角度,对几千年的传统文明不屑一顾,这也是一种亵渎。作为一个要面向未来的民族,要振兴的民族,我们应该有更高的国际视野和更达观的文化意识。

普及自然科普知识,汇聚、整合矿物化石资源和市场,兴建自然博物馆,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接;启迪人们对自然的认知,通过矿物晶体、宝石和化石等载体,让青少年及社会民众更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知自然,补全在传统农耕文明模式下对自然抽象理解和人文演绎的不足,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业,是CMGS肩负的使命,也将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语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