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民星”

2012-07-26 阅读数 447869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谭里和 陈炜  实习生 石榕

没错,我们也追星。但凡打上“《今日女报》出品”烙印的“星”们,不会是稍纵即逝的流星,即便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回归到了平凡的岗位和平静的生活,甚至有些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带来的精神力量,会是一笔永不磨灭的,甚至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民星”。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民星”

从“无脚女人”到“板凳妈妈”,前后两篇报道相差整整24年。

26年,“板凳妈妈”成励志明星

——1986.6.12《无脚女人走过的路——记湘潭市社会福利院许月华》
2010.11.12《无腿的“板凳妈妈”和138个孤儿》

如今已闻名全国的“板凳妈妈”许月华,居然还清晰地记得,26年前《湖南妇女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发过一篇《无脚女人走过的路》——那是关于她最早的一则报道。

自臀部以下截去双肢,1973年,许月华被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破例收留时,已失去行走能力。但她没有放弃,硬是凭着两把木凳和坚强的毅力,学会了走路,也学会了独自上厕所、进食堂……重残之下能够自理,在许多人看来已经不啻奇迹了,可许月华仍不满足,她又开始学习、帮忙照看起福利院里的被遗弃儿童来……当年,关于许月华的故事经《湖南妇女报》披露后,立即引起巨大关注。省内多家媒体第一时间进行追踪采访,很快,许月华的名字成了湘潭市慈善事业的代名词。2010年11月12日,《今日女报》又在头版显著位置对她进行了回访。
如今,26年一晃而过。尽管已有“板凳妈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在身,56岁的许月华仍居住在福利院内,坚持每天凌晨5时起床,没有午休,帮工作人员照看近百名孩子。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现在的成就全部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报答方式。”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民星”


“今日汤瑞仁”红了,“毛家饭店”也红了!

——1988.11.10 《今日汤瑞仁》

采访汤瑞仁着实有些困难,倒不是老人家摆谱,而是年届八旬的她口齿已远不复当年的清晰与伶俐——遥想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冲时,与时年29岁的汤瑞仁有过好几回合对答,可是把主席都给逗乐了的。

上世纪70年代末,和当时大多数农民一样,汤瑞仁面对“分田单干”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茫然无措,冲着主席故居的方向哭红了眼睛。

痛哭之后,还得面对现实。1988年11月10日的《湖南妇女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的一篇《今日汤瑞仁》,见证了她的奋斗史:从免费茶水招待,到路边摆摊售卖稀粥和纪念品……汤瑞仁的胆魄随着“生意”的日益兴隆而一点点放宽,直至1987年,无惧旁人惊诧的目光甚至非议责难,在毛主席故居对面开办了“毛家饭店”……报道刊发后,汤瑞仁的故事在全国迅速传开。

再看“今日汤瑞仁”,让人无法不对24年前那篇报道的末尾,她自己那句“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都要讲”的预见性致敬:如今的她,已是湖南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全国拥有300多家连锁店;同时还是韶山市政协常委、湖南省工商联执委……
协助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对汤瑞仁进行采访的长沙“毛家饭店”工作人员称,别看“汤妈妈”现在年事已高,对饭店的管理却毫不懈怠,因为在她看来,“可不能对不住毛主席”。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民星”

韩素云引领的“好军嫂效应”,时隔18年还在“持续发声”。


带病坚持工作,“好军嫂”还想再干4年

 ——1994.12.15《韩素云和“好军嫂效应”》

从网上查到韩素云的工作单位——南宁市财政局,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居然正是她本人。这或许就是韩素云与《今日女报》的缘分使然。

18年前,“好军嫂”韩素云身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俗称骨癌——记者注)”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今日女报》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前往广西采访。发黄的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广西军区303医院某病房内,病床上的韩素云一脸微笑但无比认真地回答记者提问……在媒体助推下,韩素云最终被全国人民熟悉。

如今,已淡出公众视野的韩素云是南宁市财政局一名正科级干部,丈夫倪效武也于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工作,女儿则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对于目前的生活,我很满意。”韩素云强调,她本就是个平凡人,对于能安安静静地为社会做点事情,感到很满足。

“还有4年我就退休了,现在唯一担心的是身体能不能支撑。”韩素云说,随着年岁增长,自己的脚又发生了一些状况,家人都劝她尽早做手术,但她却想“先撑完这四年再说”。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从“世界屋脊”下来后,继续教书育人

——1996.8.22 《世界屋脊上的对话——援藏女教师吴淑荣侧记》

现年56岁的吴淑荣,回忆起16年前那篇《世界屋脊上的对话》时,连当时的采访细节都一五一十,记忆犹新。对于《今日女报》将她评为当年的“十大新闻人物”,她更是满怀感激。

38岁那年,面对援藏机会,邵东县一中教师吴淑荣义无反顾地响应前往。来到西藏山南地区后,恶劣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活条件都没有难倒她,唯有家人,每每让她魂牵梦萦。于是,每周给家里打上一通电话,成了吴淑荣来到藏区之后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而山南邮电局则是她想家、念家、探家的“瞭望塔”,以至于邮局工作人员都认识这个“奇怪的女人”了——“她经常长久地对着话筒不说话,只是流泪”……

1996年8月,随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采访团前往西藏山南地区采访的《今日女报》记者,将40多名援藏干部中唯一的女性——吴淑荣列为了重点报道对象,并在与她的闲聊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站在‘世界屋脊’上与家人通话”这一细节。见报后,这篇视角独特的通讯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一时好评如潮,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之后,该报道更荣获1996年度湖南省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1997年,吴淑荣在西藏山南地区任职期满后回到家乡湖南,继续在邵东县一中任职。直到5个月前,她才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从奋斗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战线上退下来。如今,她和丈夫随小女儿迁居到了北京,正在安度晚年。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杨海,铁汉病了!

——2006.3.24《柔情铁汉——“中国慈善个体户”杨海传奇(珍藏版)》

42岁的杨海头发斑白,完全失声,只能依靠写字条与旁人作简单的交流。任谁看到如今的他,都很难将之与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中国慈善个体户”联系起来。

杨海,何许人也?1969年出生于怀化会同,专职从事慈善事业。长达十多年时间里,他上高原,入盆地,进深山,蹚草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雪域边陲。而直到2006年3月《今日女报》“柔情铁汉”特刊面世,很多人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杨海拖着病躯强自支撑完成的。
“柔情铁汉”特刊的推出,是为突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杨海募集医疗费用——谁能想象得到,十余年来,每年从国外募集慈善资金达数十万美元的他,自己穷得叮当响:吃的大多是盒饭;住在200元/月租来的单间里……

在《今日女报》的大力宣传下,杨海的事迹与境遇引起了全国众多媒体和各界爱心人士的倾心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门派记者来湘采访;“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也向他捐款并致敬……在长沙治疗的两个多月里,杨海共收到各界捐款近16万元,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长年带病奔波对杨海身体的侵蚀太大了,之后,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大理想,让如今的他只能放弃心爱的慈善事业。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英雄的妈妈,‘中国骄傲’”

——2006.8.15《壮烈的奔走——中国女人陈淑秀》

时隔6年,谢响林的思绪依然会常常回到2006年7月的那个凌晨。当时,“电闪雷鸣,山洪暴发。”他身为郴州资兴市坪石乡昆村妇代会主任的妻子陈淑秀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穿梭于一户户熟睡中的村民家,把二十多户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村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时隔6年,如今已年满18岁的谢宇阳依然难忘母亲常挂嘴边的那句唠叨:“好好读书,好好做人”;难忘温家宝爷爷的嘱托:“给你妈妈上坟的时候,别忘了替我上柱香”……当年那个噙着热泪“要妈妈”的可爱男孩,现在是长沙一所技术学校的学生。年轻的谢宇阳说,妈妈永远是他仰慕的英雄。

时隔6年,今日女报社社长、总编辑王伏虎依然会经常向新晋的采编人员提起这篇当时由他亲自带队前往灾区一线采回的报道,以及树立起的“中国骄傲”。
2006年7月15日凌晨,陈淑秀被滔天的洪水吞没;三天后出版的《今日女报》以《掠过洪魔的生命绝响》为题,在头版头条独家推出报道;在陈淑秀牺牲一个月的纪念日,《今日女报》再次推出了报告文学《壮烈的奔走》;由今日女报社承办的“陈淑秀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更是在全省、全国掀起了学习陈淑秀事迹的高潮。

逝者已去,生者必须坚强而幸福地活着,这样,“她的在天之灵会得到慰藉”。现在,年过四十的谢响林已在浏阳安家。唯一不会改变的是,每年陈淑秀的祭日,仍是一家三口“团圆”的时刻。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自救”成功的杨怀保,想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2007.4.3《湘大22岁男生携千余同学突围贫困》

哪怕是一直以来受到众多主流媒体关注,提到《今日女报》,如今已经是“中国孝基金”理事长的杨怀保,依然会发自内心地表达感激。百度名人堂中关于他的介绍,在“感谢的媒体”一栏里,《今日女报》始终位居所有媒体的最前面。

2007年4月之前,在湘潭大学念书的杨怀保还是一枚不敢停歇的“陀螺”:带在身边的多病父母需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学费无着……他得一边上课一边打7份零工,才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最艰难之际,杨怀保的遭遇被《今日女报》记者谭里和知晓。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感动记者的不仅仅是杨怀保在生活重压下的坚强和执著,更是他的那颗大爱之心——在竭尽全力改变家人命运的同时,身为湘潭大学学工处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市场拓展部部长的他,还在帮助千余名同学一道突围贫困。

2007年4月,报道刊发后,迅速引发社会巨大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播发了这篇长篇通讯,并连线杨怀保和记者谭里和。很快,杨怀保的名字成为了时代标签。

当年9月,杨怀保与袁隆平、钟南山等名人一同获评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命运的改变,需要耕耘者不断努力。杨怀保成名后,没有陶醉在掌声和鲜花中,自2010年从湘潭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在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等领导支持下,杨怀保成立了“中国孝基金”,短短两年时间里便募集到善款500多万元,用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群。

采访中,杨怀保向记者报喜:他那个当年差点因贫辍学的弟弟杨哲,刚考上华南理工大学。杨怀保说,我们感恩于社会,对于如何传承这份恩德任重道远,将来我弟弟也会加入慈善行业,一起努力。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救人受伤留下的后遗症,不会让我后悔”

——2008.6.17《刘新红:新时代的“戴碧蓉”》

刘新红依然是4年前那个朴实勤劳的农妇,翻土种菜,烧水煮饭,日复一日。偶尔能听到别人对她道上一声“不怕死”的夸赞。

当年身上的多处重伤经过数次手术后已基本痊愈,却还是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如今每逢湿冷天气便头部刺痛。不过,这并没有让刘新红感到后悔:“如果再遇上类似情况,我还会这么做,总不能见死不救啊!”

时间回溯至2008年6月10日下午4时。32岁的刘新红出门买东西,在经过家附近的冷水江市金竹山煤矿运输铁路时,突然发出一声尖利的呼喊:“快跑,火车来了!快跑!”

原来,铁轨上,一辆火车正在快速地倒退行驶。而前方约100米处,两名本在欢笑嬉戏的孩子木然而立,一动不动——很显然,他们是被迅速逼近的火车吓懵了!

千钧一发之际,刘新红冲了过去,将一个孩子推出轨道,另一个孩子则被她扑倒、护在自己身下……疾驰的火车呼啸着从她瘦削的脊背上碾过。事后,经医生诊断,刘新红身负头皮撕脱伤、脑震荡、上牙槽骨骨折、四颗牙齿外伤性脱落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7日之后,《今日女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刘新红:新时代的“戴碧蓉”》,一时间震惊全国——据刘新红告诉记者,这份报纸至今仍被她放在木质箱底完好地保存着。随后,省市媒体和中央电视台也纷至沓来。时任株洲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戴碧蓉更是不顾身体不便,在今日女报社领导的陪同下专程赶往冷水江,看望和慰问这位和她有着相同救人经历的好妹妹——两代女英雄聚首,一度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湖南省见义勇为英雄、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娄底市人大代表……一连串荣誉加身的刘新红,生活状态一如往昔。就连丈夫张向荣,也仍旧干着泥瓦匠,靠奔波于附近各村揽活来维系生计。要说生活上最大的改变,当属一家人住上了由冷水江市政府嘉奖的一套130平米的平房。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怕黄舸孤单,父亲每月都去看“他”

——2009.11.10《用我的眼为灾区孩子看世界》

离儿子去世近三年了,黄小勇依然保留一个习惯:每月都会去长沙凤凰山遗爱人间公益陵园,看望长眠于此的黄舸,“就想跟他说说话,怕他一个人孤单”。

在黄小勇眼里,儿子的一生短暂且辛苦——一直在与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作斗争。但就是这个脆弱的、被预言活不过18岁的儿子,给了他无法割舍的勇气和温暖。

这对父子的“感恩之旅”曾让无数国人感动。生命弥留之际,黄舸,这个饱经疾病折磨的阳光少年,还惦记着要把光明留给别人。

回忆儿子捐赠眼角膜的细节,黄小勇的声音有些哽咽:“这孩子,在他16岁时从报纸上得知捐眼角膜可以让患眼疾的人重拾光明,就向我提过将来有天要捐献眼角膜的意愿。”黄小勇说,2008年汶川地震后,看到灾区有那么多孩子受灾,黄舸哭过很多回,又多次重提当时的那个愿望,“其实孩子那时候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2009年11月6日,“感动中国”的阳光男孩黄舸去世。黄小勇遵照儿子遗愿,通过《今日女报》牵线搭桥,无偿把眼角膜分别捐给了四川灾区的一名10岁孩子和常德的一位年轻妈妈。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最美女交警”有一些“甜蜜的烦恼”

——2012.7.10《临湘女交警双手撑起九幼童生命》

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交警,到被全国网民热议的“最美女交警”,并被省公安厅领导盛赞为“湖南警察的骄傲”,这段时间以来,李珊感觉稍有些不适应。

李珊的生活,以2012年7月10日今日女报/凤网的报道为分水岭。在这之前,作为一名基层交警,她每天的工作只是巡逻和执勤,但自她在激流中撑起倾斜校车的照片见诸报纸和网络后,生活再不复平静。

7月11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播发了有关李珊的报道;之后,来自省内甚至全国各地媒体的追踪采访每天排得满满当当。同时,她的事迹也受到湖南省公安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这些都让李珊感到很荣耀,但也有一些小小的“甜蜜的烦恼”:“在很多人看来,我现在成名了,每天生活在聚光灯下,肯定风光无限。但随之而来的是莫大的压力,让我说话行事都必须更加谨慎——只有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全国人民的关心。”

  最美女交警 陈淑秀 凤网/今日女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