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位吴先生带着一儿一女徒步回长沙的新闻,成为网络热议焦点。据报道,吴先生的徒步计划筹划了两年,他主要想通过长途徒步磨炼两个孩子的毅力,帮助他们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这段不寻常的家庭旅程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网友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必要锻炼,能培养毅力和责任感;也有不少人质疑这种做法过于严苛,属于“没苦硬吃”。
实际上,吴先生的做法并非个例。近两年来,已有不少父母尝试通过带孩子长途徒步的方式开展教育,希望通过这种独特形式让孩子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得到成长与磨砺。那么,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有效吗?它对孩子成长的长远影响又究竟如何呢?
本期分享嘉宾
王建平:心理学博士 | 知名幼儿家庭教育导师
从身体层面来看,长途徒步无疑是对孩子体能的极大挑战。徒步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克服身体疲劳,适应不同的路况和天气变化,这种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耐力和抵抗力。同时,徒步中孩子们要自己背负行囊、合理安排物品,这也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负重能力。长期坚持这类活动,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从心理层面分析,长途徒步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同样深远。面对漫长而艰辛的路途,孩子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克服内心的疲惫和放弃的念头。每一次成功坚持走完一段路程,都会让他们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为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生活中的其他困难。
从亲子关系角度而言,长途徒步也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绝佳的相处机会。徒步的日子里,亲子朝夕相伴,一起欣赏沿途风景、分享美食,共同经历困难与快乐,这种专属的共同经历会让亲子感情更加深厚,彼此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对方。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长途徒步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孩子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度徒步可能会对骨骼、关节等造成损伤;如果徒步计划安排不合理,孩子还可能因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教育目的。更值得深思的是,一次长途徒步未必能给孩子带来长久的积极影响——毕竟生活的教育从来不是单一的“挑战”或“极限”,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点滴的积累与呵护。
因此,父母们不妨将亲子徒步作为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常规方式,而非仅作为一次极限挑战。可以选择在周末或假期,结合孩子的年龄和体力状况,规划合适的短途徒步路线,合理安排行程。这样既能让孩子在徒步中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又能避免过度疲劳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日常徒步中父母也能有更多时间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进一步加深亲子感情。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