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谒檵木山

2025-09-05 阅读数 4185    赞 25

文/张毅龙

晨光熹微时,我踏着露水浸润的苔径徐步上山。退休甫几日,便重返这檵木山——数十年前赤足奔跑的旧地,而今竟需竹杖相扶。半山东麓,青石碑碣默然矗立,父母便长眠于此。石上沁着山岚气息,凉意依稀,恍若他们当年的掌心温度。

山道盘曲如旧,翠竹却较往日愈发蓊郁。雾霭自畴渠生发,初时如缕,继而成团,终化作乳色沧海,将父母坟茔温柔环抱。竹叶隙间漏下碎金,在雾中浮沉跃动,颇似儿时灶膛迸溅的火星。彼时家中九口待哺,母亲灶前忙碌,鬓发常染柴灰,每遇火星噼啪,总是笑言:“灶王爷也替咱们助威呢。”而今灶冷灰寒,惟见坟周青草灌木,犹摇动着温煦光影。

岩壁老藤垂垂,时有山雀惊飞,啁啾声撞在峭壁,碎裂成三五回声,反而比原声更显清越。半山处有垒岩探出,我倚石暂歇。岩畔茶花正繁,花瓣承露,欲坠还留,恰似母亲当年簪于鬓角的野花。父亲昔时在此采药,佝偻背影在崖边摇曳,教人心悬。白芨、乌药、半夏……每筐草药仅换得半升糙米,惟以草茎束就的野花是可无偿相赠的礼物。母亲总将野花供于豁口陶罐,轻叹:“食粮虽薄,花香管饱。”而今他们枕着山花长眠,竟一语成谶。

wechat_2025-09-05_174252_963.png

AI制图

渠涧声淙淙自谷底传来。循声而左,见深潭悬于苍黛之间。父亲曾在此捕鱼,数九寒天荡游于水中,网中二三小鱼便是九子难得的荤腥。他常言:“溪水冻骨,志气需烫心。”如今我掬水洗面,凉意直透顶门,仿佛将半世文书积尘涤去大半,却洗不尽血脉中传承的倔强。水珠顺颊滴落时,恍惚见得父母并肩立于水湄,笑纹里漾着清波。

转过幽篁俯瞰,昔日茅舍隐约于脑海。残垣早被瓦舍替代,唯存石臼半埋土中。指触臼沿磨痕,恍惚间似闻舂米声咚咚——那是母亲捣蕨根的韵律。最艰难时,全家赖蕨根度日,母亲舂至月明星稀,煤油灯光在墙上映出九个晃动的小脑袋。母亲飞针缝补衣衫,针脚密如她的愁绪,口中却总是哼唱着:“衣衫破,志不破,补丁叠出云纹朵。”而今歌谣散入长风,惟余父母坟头荠菜花摇着星星点点的白。

日影西斜时,我坐于父母墓前观云。岚气自峰隙间流溢,聚散无常,宛若他们呼吸的起伏。偶有樵歌破空而来,曲调与童时一般无二。当年砍柴少年今应亦鬓染秋霜,却不知可还记得崖边那户贫寒人家——衣衫褴褛,书包却是母亲以染黄土布细细缝制,墨香混着山间清气,竟走出几个读书人。而今所有艰辛皆化作碑上寥寥数行,倒似他们一生的微缩注脚。

wechat_2025-09-05_174452_226.png

AI制图

暮色四合时,蝉声陡然如沸。这些饮风餐露的生灵,曾见证父母担柴换米的身影,聆听过九姊妹诵书声穿透茅屋。我拄杖缓行,任竹影将身形渐次吞没。归途忽悟:此身虽老,青山仍以稚子待我。父母当年手植的樟树已参天,树皮皲裂如他们手掌,却撑起满冠新绿,正似父母骨血滋养的九脉枝叶,早已散作人间蓊郁林海。

山下灯火渐起,而我犹在云深处。今日方识得山中真味,原非避世逃禅,不过是还骨血于黄土,寄形骸于清风。忽闻山风送来父母当年教诲:“吃得了苦,嚼得穿书!”不由面向碑茔朗声应和:“千峰收夕照,一杖领云归。莫笑蹒跚步,苔痕识旧衣。”

崖壁荡回余音,恍若九童声叠唱。暮色里漫山无名野花悄然绽放,似父母未曾褪色的期望。青石墓碑温凉相间,恰似他们粗糙手掌,一面紧贴黄土,一面轻抚青云。

 

张毅龙,男,湖南人,务过农、做过工、教过书,习作发表于较多媒体平台。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张毅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