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家书丨父亲的榆木扁担

2020-01-21 阅读数 129627

d47bf73e2b2b6d39842140dc8443950e@100Q_680w

编者按

岁末年初,阖家团圆。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为弘扬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家书传统,培养好的家教家风,湖南省妇联面向全省妇女姐妹发出倡议——新年新景走潇湘,美家美妇写家书!

让我们通过一封家书,把三湘大地脱贫攻坚发生的喜人变化转达给在外的湖南人,将湖南父老乡亲的深情牵挂和谆谆教导、留守儿童对远在他乡妇女的浓情思念传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以梦为马新年再出发!一起感受这些朴实文字里蕴含的精神和力量。

父亲的榆木扁担

文/刘琦

2016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带着对新生活的不舍,我那苦命的父亲永远地离我而去。他老人家走的时候,我这个不孝之子没在他身边,他也没给我留下什么话,仅给我留下一根他谋生用的榆木扁担。

那是一根被岁月和汗水磨得油光发亮的榆木扁担,也是一根笔直而硬扎的榆木扁担,更是一根像极了父亲人生追求的榆木扁担。

父亲13岁的时候,我爷爷便去世了。为了养家糊口,父亲不得已辍学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上了爷爷生前使用的榆木扁担,而且,一扛便是一辈子。

小时候,我常常看到父亲光着膀子,用这根榆木扁担为生产队担谷子,而且他好像只会担谷子,因为生产队每次搞“双抢”,担谷子的事都是他包下来的。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从不知道疲倦,也从来没有叫过苦,脸上还时常挂着满足的笑容。其实,那时的生活状况还是很糟糕的。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姐姐每餐都是吃红薯,红薯堆里的一小钵米饭是我的专利。年幼的我那时太不懂事,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每次都是一扫而光,每次都竟然心安理得。从来没有去问过哥哥姐姐,为什么只吃红薯而不吃米饭?也从来没有去问过爸爸妈妈,饿还是不饿呢?

改革开放以后,吃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为了改善家中的经济状况,每次忙完“双抢”,父亲就用那根榆木扁担挑着简陋的编织工具,上广西的大山里,挨家挨户去给山里人家织蓑衣。既解决吃的问题,又挣点手工钱。每次回家,父亲都会买一些糖果类的东西给我吃,我就像迎接大英雄凯旋一样地迎接他回家。偶尔,他也会谈起广西的大山,有时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见到一户人家,我不免担心地问爸爸,你在那大山里怕不怕,父亲每次都很硬扎地跟我说:“那怕什么,我们刘家人一身正气,不偷不抢,凭力气呷饭,老天会保佑我们的,鬼魂也会躲着我们走呢!”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些年。凭着这根榆木扁担,凭着编织蓑衣的手艺,80年代末,我家向亲友们借了些钱,终于盖起了一栋属于自己的土砖房,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我们这些作儿女的一天天长大,父亲却一天天衰老了。他开始抱怨广西的深山老林,他说那实在是个鬼地方,有时走几十里都找不到一户人家,既找不到吃的,又怪吓人的,我一辈子也不去那鬼地方了。但话是这样说,因为盖房子还欠着亲友们的钱,父亲再次扛起那根榆木扁担,挑着编织蓑衣的工具上广西谋生。

1996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大学毕业后,我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哥哥姐姐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父亲很高兴,他逢人便讲:“今后打死我也不到广西的深山老林里去织蓑衣了,织蓑衣的钢针、油筒、铁抓等要彻底销毁。”我当时想,销毁也罢,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父亲苦难的记忆,心酸的回忆,但榆木扁担为什么留下来了呢?父亲语重心长地跟我讲:销毁那些织蓑衣的工具,是希望开启美好的新生活,也是希望我们不要重蹈他那“叫花子”式的谋生老路,更希望我们兄弟姊妹开辟一块崭新的天地,拥抱幸福的生活;而留下榆木扁担,是希望我们时刻不要忘记生活的苦难,要牢记家庭的渊源,要经常回想我们艰难的人生历程;作为一个男人,你一定要做一个像榆木扁担一样硬扎的人,要学会担当,敢挑重担,永远不要被困难吓倒,永远不要被磨难压垮。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前几年在城里买了房,又买了车。父亲去世前到我的新房里住过一段日子,我曾用车子载着他在邵东县城里到处转了一转。父亲的心里非常满足,他走的时候,神态很安详,似乎没有什么遗憾。也许,他要和我讲的话,早跟我讲得明明白白了;或许,他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全装进了他送我的榆木扁担里。

那根油光发亮的榆木扁担呀,可是一根笔直而硬扎的扁担啊!


(作者单位:邵东县第七中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