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末年初,阖家团圆。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为弘扬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家书传统,培养好的家教家风,湖南省妇联面向全省妇女姐妹发出倡议——新年新景走潇湘,美家美妇写家书!
让我们通过一封家书,把三湘大地脱贫攻坚发生的喜人变化转达给在外的湖南人,将湖南父老乡亲的深情牵挂和谆谆教导、留守儿童对远在他乡妇女的浓情思念传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以梦为马新年再出发!一起感受这些朴实文字里蕴含的精神和力量。
母亲的口头禅
文/刘逸中
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们兄妹三人能够从那个小山村走出来,找到各自的谋生之道,确属不易,也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传承,得益于母亲念“波罗经”一样的口头禅。
母亲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为人处事却大方得体,说起话来让人心服口服。父亲在离家20多公里外的一家厂子上班,家里的事都是母亲一手打理,田间地头,菜米油盐,养育我们三兄妹。母亲常常言传身教,用一句句言简意赅的口头禅鞭策我们,引导我们。
记忆中,我一上学,母亲就说了,“读书是个宝,别人偷不到抢不到。”然后就详细地解释,你学到的东西,永远在你脑海里,越积越多,你要用的时候,拿出来就是了,别人偷不到也抢不到吧?
的确,学到的知识永远是自己的,别人偷不去也抢不去。母亲这句口头禅无疑是对读书意义的高度概括,和后来我们学到的“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名言警句异曲同工,相得益彰,激励着我们发狠读书,认真学习。
为了让我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母亲常常唠叨,“书就像一个朋友,你不去看她,她也不会来看你”,你只有经常看书,才能把书读到心里,才会有亲切感,才会爱上书。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引导下,我爱上了书,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而我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也无时不发挥着作用。我高中毕业之后在一家企业上班,继续坚持自学,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应聘考进了县广播电视台,找到了发挥特长的用武之地,10多年一直奋战在采编一线,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小时候家里穷,我们兄妹要砍柴,要扯猪草,要帮家里做的事很多。小孩子天性使然,做事啊,学习啊,就想耍赖,想偷懒,母亲就及时纠正我们,引导我们。捡柴也好,扯猪草也好,学习也好,我不要求你一次一定要做多少,要学多少,我只要你去做,每天坚持就可以了。“只要去做,不论多少”!让我克服了懈怠思想和畏难心理,一步一步,一次一次,完成着捡一捆柴、扯一筛野草、背一篇课文等一个个小任务。分解任务,逐步落实,坚持不懈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一次次小小胜利的惊喜中,我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那时候农活儿很多,挖土、打禾、挑红薯,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都是重活儿,都感到头痛,就拈轻怕重,想逃避。但是母亲一点儿也没有心痛我的意思,语句铿锵地说:“累不死人,力气用不完,用了还会有。”
母亲身材娇小,但是做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做起事来一阵风。幼小的我虽然有些恼恨母亲的无情,但是转念一想,母亲都那么做了,作为小小男子汉的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好跟着做了。
你还别说,做事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不就是多出一份力吗,休息一阵,力气又有了,又能够重新开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从不拈轻怕重,也不分份里份外,只要自己能做的,主动去做;领导交办的工作,也从不讲价钱,谈条件;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也该出手时就出手。虽然当时辛苦一点,但是更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信任和认同,感觉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惊喜。
打小时候记事起,母亲就常常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自己的东西舍不得”,“做贼偷瓜起,痨病扯哈起”,教导我们“违规的事不做,犯法的事不为”,正是在母亲的警示鞭策下,我三兄妹都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努力工作,轻松生活,享受着平平淡淡的幸福。
母亲的口头禅还有很多,比如“出门看天色,进屋看脸色”,比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比如“不能讲假话,讲假话阎王老子会扯舌子”等等。
这些口头禅有的是谚语,有的是俗语,饱含着为人处事的哲理;听起来让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些口头禅,是母亲对儿女们的深深期许,咂摸着这些口头禅,我更能辨是非,明真理;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邵东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