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有”

2017-12-27 阅读数 368423

》谐音汉字 谐趣人生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要“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那么,如何继承如何创新?

谐音汉字 谐趣人生

作为长期致力于宣传工作和文化传播的石川,对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有过不少思考和探索——这位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学网高级顾问近年来在工作之余,用文字记录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今日女报/凤网全媒体自11月24日起推出他的专栏,思想可见一斑。

我们取名《谐音汉字谐趣人生》——他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生活体验为基调,用谐趣笔墨,用乐观态度,对一些汉字进行了精妙解读,并用创新思维丰富了其内涵,同时还将谐音汉字进行比较、联系和结合解读,博古通今,言简意赅,读来振奋,予人启迪。

不信,您看—— 

“忧”与“有”

文/石川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一个“水煮青蛙实验”: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入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这个实验再一次验证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古训,也让人联想到了“忧”与“有”两个谐音字的辩证关系。 

“有”,就是拥有、具备、占有,是一种天赐或是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已有状态;而“忧”,则是忧虑、忧患,是一种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清醒,是一种不测的防备与应对,是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表面看来,“忧”与“有”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但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规律看,“忧”却是“有”的保障,“有”则是“忧”的保持与扩充。不管是个人的稳健发展,还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成长,抑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的建设,都不能忽视“忧”与“有”。 

一个人现在的拥有,都有一个拥有的缘由或成因,并不是完全个人的独有本事。懂得“忧”与“有”关系的人,总是奋发进取,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现在的拥有会变得不断充实和完善;不明了“忧”与“有”关系的人,要么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妄自尊大,要么消极悲观、灰心丧气,妄自菲薄,其结果不是好景不长,就是每况愈下。 

成功的企业或组织都是重视“忧”与“有”关系的处理的。微软之所以能雄霸天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就是“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90天”。我国的跨国企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一直倡导和践行“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曾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带有质量问题的近百台电冰箱予以砸毁,使员工们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 

一个政党的强盛,更是要“有”中有“忧”、以“忧”保“有”、以“忧”增“有”。从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发出的“进京赶考”和保持“两个务必”的警醒,到今天中央向全党所警示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就是提醒全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正是由于这种“忧”与“有”关系的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才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我国古人所倡导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训条,其实,也就是对“忧”与“有”关系的经典诠释。 

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有忧,方可常拥有;无忧,拥有也会变没有。“有”而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实际上是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是促进进步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强大、政党的兴旺、企业的发展、事业的兴盛、个人的完善,都应避免“温水煮青蛙”效应,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始终拥有一种“狼来了”的危机感,常备一种“今天是起点”和“从零开始”的奋发意识。

谐音汉字谐趣人生:拙与卓

谐音汉字谐趣人生:知与智

谐音汉字谐趣人生:政与正

谐音汉字谐趣人生:予

  谐音汉字 谐趣人生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