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首个海外“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成立!“非洲母亲新农场” 项目在非扎根生长!

2025-09-15 阅读数 45316

湖南省首个海外“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正式落户非洲。

今日女报/凤网讯(记者 李立 通讯员 于文龙 冯卓娅)9月10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中国-肯尼亚企业家“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座谈会现场,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梅从湖南省妇联主席杨兰英手中,接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的牌子,湖南省首个海外“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正式落户非洲。

座谈会现场,杨兰英向中国和肯尼亚的企业家介绍了项目,中肯企业家围绕项目如何在肯尼亚纵深推进纷纷建言献策。

湖南省妇联与马达加斯加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部、粮食主权国务秘书部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

9月6日至12日,湖南省妇联代表团一行来到非洲马达加斯加、肯尼亚等国,就“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的开展和落地进行访问交流。此行访问,湖南省妇联与马达加斯加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部、粮食主权国务秘书部签署了关于“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的三方合作备忘录。为马达加斯加的索阿维那职业技术学校挂牌“非洲母亲新农场”。“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的合作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还为当地妇女开展了农业技能线上培训。湘非两地的儿童还开展了“手牵手、心种子”文化交流活动。湖南省妇联联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发起的这颗推动非洲妇女全面发展的新“种子”,在非洲这片广袤大陆上开始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杨兰英与当地田间与从事农业生产的非洲妇女沟通交流。


谱新篇

湖南省首个海外“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落户非洲

为了响应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兴农惠民伙伴行动”号召,湖南省妇联从自身专注的领域出发,积极联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发起“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

项目以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精准脱贫经验为依托,通过“政府搭台、科技支撑、企业参与、社会协同”方式,实施非洲母亲减贫、女性引领赋能、家庭促进关爱“三大工程”和木薯产量倍增、良种替代、天然橡胶扩链、杂交水稻推广、母亲能力提升、小型农机推广、女性素质拓展、文化融通暖心“八大行动”。

湖南省妇联赓续湘非传统友好,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既播种好能让非洲家庭端稳饭碗的“金种子”,更播撒好推动非洲妇女发展的“新种子”,通过妇女的全面发展促进性别减贫和男女平等。该项目于2025年6月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正式发布,已被纳入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清单”和《湖南省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方案》。

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湖南女企业家李洪梅,就加入了“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中,“一方面,我们有加速拓展非洲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能解决大量非洲女性就业,并为非洲女性和家庭赋能。”刚刚在非洲成立了湖南省首个海外“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的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要让这个“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为促进非洲性别平等和妇女赋能、提升非洲妇女儿童的就业和生活水平,贡献更多的湖南巾帼力量。

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李洪梅的手机膜工厂被当地人称作“希望之地”,光这一家工厂,通过赋能培训,就解决了200余名当地员工就业。这几年,非洲产品生产专线和非洲海外仓陆续建成,就业的女性员工也越来越多。“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身份让李洪梅格外关注非洲妇女发展,李洪梅说,接下来公司会成立更多的海外仓和工厂,让更多的非洲女性的不仅有一份薪资,更获得一个能改写人生命运的机会。


赋新能

农业多方协作结硕果

湖南省妇联主席杨兰英为索阿维那职业技术学校授予“非洲母亲新农场”的牌子。

9月9日,位于阿那拉芒加区的索阿维那职业技术学校的女学员和来自万里之外的湖南省妇联“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的代表团一行,共同见证索阿维那职业技术学校挂牌“非洲母亲新农场”。

当天,湖南省妇联主席杨兰英在与马达加斯加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部部长玛丽·马塞利娜·拉苏卢阿里苏阿以及粮食主权国务秘书部部长拉扎纳马海法详细交流阐释了“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两位部长对于“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第一站能够落地在马达加斯加表示高度欢迎。拉扎纳马海法表示,该项目有助于减少贫困,提高家庭营养,并通过农业和创业活动增加农村女性的收入。除了经济方面,“非洲母亲新农场”还促进了食品安全和社会包容。拉苏卢阿里苏阿认为,这一举措体现了成功的南南合作,反映了两个国家为农村社区创造更繁荣、更公平未来的承诺。会谈结束后,湖南省妇联与马达加斯加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部、粮食主权国务秘书部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

杨兰英和索阿维那职业技术学校女性学员交流。

在“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发端伊始,湖南省妇联就注重发挥“联”字优势,充分链接各类资源。

今年6月在长沙举办的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湖南省妇联就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关于“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的三方合作协议,三方在农业科技创新、良种选育、种植管理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关键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在非洲落地实施。湖南省妇联还与隆平高科联合开展面向非洲妇女发展的专项专班合作,培训更多的非洲女性农业人才。

杨兰英一行拜访肯尼亚的中非研究中心。

代表团与参加农业技能线上培训的马义奇妇女们在一起。

9月7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氏种业一起合办的农业技能线上培训在马义奇镇举办。远在中国长沙岳麓山实验室的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专家就水稻种植的相关技术问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马义奇镇的妇女们授课解惑。在肯尼亚基贝拉职业培训学校,根据下游企业实际需求,专门面向当地妇女精准投放的缝纫班、电商班、食品加工班即将相继开办。

据统计,“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发布以来,已在非洲培训赋能妇女1862人,帮助1150名妇女就业,缓解了950个家庭实际困难。


暖人心

文化交流“心”种子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助力非洲发展,不仅需要“硬援助”,更需要“软联通”。除了跨越山海送去的农业技术方面的赋能和交流,项目中的文化交流更是联接双方心灵的桥梁。

湖南是对非合作的“桥头堡”,如何在湖南女性和非洲妇女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是湖南省妇联的使命所在。此次湖南省首个海外“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的建立,就是要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更多勤劳、坚韧、创新、诚信的“她力量”,真正实现女性感召女性、女性引领女性,为非洲发展贡献更多湖南巾帼力量。

得到长沙市实验小学马栏山文创学校的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礼物,马义奇的孩子们很开心。

湖南省妇联“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代表团一行及湘籍在非投资发展的女企业家和马义奇镇的孩子们在一起。

湖南省妇联代表团还在马达加斯加、肯尼亚看望了参加中非儿童“手牵手、心种子”活动的孩子们,为他们带来了长沙市实验小学马栏山文创学校的孩子们为非洲小朋友精心准备的礼物,以及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捐赠的文具。得到万里之外长沙小朋友的馈赠,马达加斯加、肯尼亚的孩子们现场创作了画作作为回礼,请代表团带回长沙。当中非友好的“心种子”种在心田,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接过中非友谊的历史接力棒,成为赓续中非传统友好的接班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

马达加斯加小朋友拿着长沙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和自己画给长沙小朋友的画。

代表团的此次访问,还得到了当地孔子学院、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湘籍企业家和中非友好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各方一致同意依托“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广泛开展种植技能、养殖技能、手工技术、电商服务、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培育“语言+技能”“文化+旅游”“农户+订单”等新模式,帮助非洲妇女不断提升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推动妇女全面发展。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