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纪实

2012-07-19 阅读数 117675

新化 新化县 经济发展纪实

1-5月,全县签约及在谈项目45个,合同引进内资56.4亿元、外资6000万美元,到位内资15.5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个,到位外资2483万美元。

新化 新化县 经济发展纪实

投资6亿元、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的湖南海螺二线项目顺利推进。

新化 新化县 经济发展纪实

未来五年,途经新化县境内的沪昆高铁、娄新高速、新溆高速将相继通车,对新化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质的飞跃。图为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鑫盛手袋厂繁忙的生产线。

人民网娄底7月19日电(记者吴向家通讯员袁华新袁晓晖)2012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下午3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尽管当地最高气温达到35度,但娄新高速新化段的施工现场,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手中的活计却始终没有停下。同样,在沪昆高铁新化段全线,此起彼伏的工号声和机器的轰鸣声,远远盖过了火热的天气,形成一波又一波建设热浪。

在县重点项目办,该县确定的68个重点建设项目正按照预定的调度计划,在进度图表上生成一个个崭新的数据、形成一条条优美的曲线。这些项目总投资额285.5亿元,年度将完成投资47.6亿元,是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的主体。

事实上,这些仅仅是新化县推进“基础先行、城建领跑、产业助推、协调发展”战略的一个个小缩影。近年来,新化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变作风、提升绩效为抓手,正在朝着富有活力、魅力、实力和幸福感的区域次中心城市迅跑。

活力新化:以战略思维突破县域发展瓶颈

新化地处梅山腹地,自古以来就以山高路险、溪深谷幽著称于世。煌煌《宋史》,提到以新化为中心的这片广袤地区时,第一句话就是:“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

娄底市副市长吴建平多次评价新化的交通:“走进新化,就像钻进了一个布袋子,从哪来还得从哪回去。这种外无出路、内无好路的状况,不但阻隔了新化与外界的交流,也阻挡了新化内部的沟通,成为新化人民加速发展、脱贫致富的心腹之患、心头之痛。”

为突破这些制约“瓶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与项目资金投向,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有效运作,集中争取和推进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启动了娄新高速、新溆高速等交通建设项目,争取沪昆高铁、安铁高速、湄琅高速在新化境内通过;建设完成了S225、S217和S312等3条省干线公路和吉田公路等新升级的8条省道改造,形成“六纵五横”国省主干线。同时,加快构建城市交通网,以资江三桥为节点,连通现有的3条省道和新怀高速绕城连接线,形成城区“二环四线”的城市交通网络;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继续实施通畅工程,新建河西沿江公路,连通断头路,改造县乡道,形成了通达、便捷、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改善交通所投入的资金,相当于建国六十年的总和。

县委书记胡忠威认为,“基础先行”不仅是贯穿“十一五”的一根主线,也是新化未来5-10年里矢志不移的战略重点:“在新化工作,就要破除立竿见影的功利思想,树立强基固本的发展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铺路石精神,以‘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接力赛理念,多做利大局、益长远的事情,做好强基础、添内力的工作。”

基础要先行,首务在规划,关键在项目。县委书记胡忠威,县委副书记、县长邓光吕对交通建设规划高度重视,组织和指导交通、规划等部门,围绕县委确立的“将新化打造成湘中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按照“适度超前、体系完善、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出台了“十二五”县域交通建设专项规划,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干线公路为主线,以机场港口为平台,以农村公路为补充”的交通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采取超常规力度、超常规措施,对干扰、阻工、破坏建设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在建交通项目全线领先。

记者获悉,未来五年,沪昆高铁、娄新高速、新溆高速和资江三桥将实现通车,安铁高速、湄塘高速和资江航道疏浚将动工建设。届时,一张以“三高两铁”为主动脉、“六纵五横”为主干线、“二环四线”为主通道、“一江多港”为主航道的交通路网格局将初步形成,新化境内的任意一个乡镇,都可以实现“半小时上高速”的目标。

在打造大交通格局的同时,县委、政府大力加强水利、电力设施建设。抢抓中央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和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的机遇,整合资源,争取项目资金,解决城区及沿河乡镇的供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着力抓好县城及沿资江河流域的城镇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以及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抓紧编制完成梅山大灌区、渠江大灌区规划,着力推动大中型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完善工程和所有病险水库(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害和抗风险的能力。在电力方面,以提高供电能力、保障供电质量、推进节能降耗为目标,加快改造完善电力网络,加快建设骨干输变电工程,逐步建成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且适当超前的电力体系。

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极大地突破了新化发展的瓶颈,促进了经济要素的流动,增强了县域经济的活力。新化正由落后匮乏的人口大县,跃升为充满生机的投资热土;由蛰居梅山的化外之境,蜕变为辐射周边的次中心城市。这一份气势如虹的精美答卷,让很多新化人感慨良多:“做梦都想不到啊,几年时间,车子就从水泥路上开到了家门口,不出门就用上了自来水!”

 

实力新化:依靠增量投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作为全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新化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面临着‘长个子’和‘强体质’的双重任务。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强有力的增量投入。只有全力以赴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着力争取那些既‘优’又‘新’的增量,我们才能做大总量‘盘子’,才有足够空间和回旋余地优化结构,进而在‘长个子’和‘强体质’的良性互动中,增强新化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谈到新化的产业发展时,县委副书记、县长邓光吕成竹在胸。

2011年11月12日,湖南省首家村级煤炭综合开发集团公司——祥星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化县温塘镇挂牌成立,集团旗下年产15万吨的韩家冲煤矿正式开工建设;在祥星矿业集团的带动下,全县47对煤矿全部纳入9家矿业人集团,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煤矿集团化、采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化;2012年2月12日,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市长易鹏飞率市直领导到新化现场办公,就引进国电集团开发杨家山深部4630万吨煤炭资源,实行煤电一体化经营的重大项目进行协调、调度。在优质增量的带动下,2012年1-5月,全县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7.5%,产值完成12.14亿元,同比增长66.31%。

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仅仅是新化产业提质升级的一个样本。2012年1-5月,随着投资6个亿、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的湖南海螺二线项目的顺利推进,投资2.5亿的琅塘冶金工业小区的破土动工,以及鑫星电陶等11个重大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全县工业投资总量和技术改造投资实现了超过30%的增速,1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23.8:28.6:47.6,二次产业比例大幅跃升。与此同时,新化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切实激发投资活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绿(水稻、蔬菜)、黑(梅山黑猪、黑茶)、红(杨梅等小水果)、金(中药材)、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新局面,粮食生产先后跻身全省先进、全国先进,广益农贸、前进食品晋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4个、1.49万户;切实增强投入,着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大熊山、紫鹊界、梅山龙宫、油溪河漂流、奉家古桃花园等景区建设,2011年接待游客32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1亿元,分别增长36.5%和34.9%,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和全省旅游强县,全县三产业增加值达46.3亿元,城乡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大做“加法”、加大增量投入,对素来“资金饥渴”的欠发达地区来说,知易行难。但县委、县政府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举措,较好地解决了优质增量从何而来的难题。

用活政策争取增量。今年以来,决策层抢抓发展机遇,用足政策空间,组织编制了67个争取2013年中央预算内计划草案,全力推进了56个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专项规划,储备了大量攸关全县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招商引资吸收增量。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增量的重中之重,层层签订责任目标,大力推广敲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成功做法,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全县形成了全员招商、全力招商的浓厚氛围。1-5月,全县签约及在谈项目45个,合同引进内资56.4亿元、外资6000万美元,到位内资15.5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个,到位外资2483万美元;新批外资企业1家,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今年新批外资企业零的突破。

激活民资创造增量。县委、县政府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创办实体,集聚生产要素,以蓬勃发展的“百姓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繁荣发展,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45亿元。

打造平台集聚增量。县委、县政府对工业园区进行了新一轮调规扩规,使园区总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即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下辖四个园区:梅苑工业园,以轻纺工业、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主;向红工业园,以陶瓷、机械制造、冶炼为主;游家工业园,定位为化工工业园区;桑梓工业园,定位为高新技术园区。1-5月,全县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入库工业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分别42%、41.6%、69.6%。

“7月中旬,我们还将组织县体育文化中心、资江三桥及连接线建设、湖南海螺二期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县委书记胡忠威告诉记者。

 

魅力新化:将新型城市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踏访梅山古城,城市建设的热浪迎面扑来。几年来,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们按照县委、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城市结构,不断激发城市活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初步形成了城东板块、城西板块以及城市中心板块三足鼎立的城市格局。

在县委书记胡忠威看来,仅仅把城市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不够的:“新化是一个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县,既有横跨资水两岸的环境优势,又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沪昆高铁、娄新高速、新溆高速、娄底机场建成后的立体交通优势”,这些巨大的比较优势,与新化城镇化率落后全省30个百分点、落后全市20个百分点的境况极不相称,“对新化而言,新型城市化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既关乎总量又关乎结构,既关乎投资又关乎消费,既关乎全局又关乎三农;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改善民生,就是发展产业,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推进现代化。”在2012年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将“城建兴县”战略修改为“城建领跑”,拉开了“十二五”期间新化城市建设大攻坚、大跨越的序幕。

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干群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起来。随后,城市建设整体规划被重新修订、调整和完善。按照新的规划的要求,世茂城市广场、城东防洪堤二期工程及沿江公路和风光带建设、县体育文化中心、天华南路下水道改造工程、北塔综合区改造工程、天然气管网工程、县城安全饮水改扩建等一大批项目开始相继启动。据统计,这些项目总投资62.4亿元,2012年将完成21亿元。

为了让所有城建项目真正顺乎民情、合乎民意,县委、政府对所有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每个项目立项之前都必须进行广泛调研,民众呼声高的项目优先立项,受益面积大的项目优先建设;每个项目指挥部都必须安排最精干的力量做群众思想工作,群众思想不通不开工,信访工作不到位须追责;所有项目都必须按照“思想工作一户不缺、法定程序一项不减、补偿金额一分不少”的原则,认真解决拆迁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民意与决策的良性互动,消融了诸多城市在建设进程中屡见不鲜的官民对峙、商民对峙,使新化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更多的和谐,甚至成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催化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群众幸福视为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按照“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思路,两眼向下倾听民声,换位思考体恤民情,依法决策聚集民意,启动和推进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工作,形成和完善了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工作体制,将创建的过程变成了凝聚民心民力的过程,变成了群众享受幸福的过程,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摘取了省级卫生县城的牌子,成为全省城乡环境共整洁行动十佳县。

古老的新化县城开始改变往昔的容颜,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但变化最大的,还是人们对执政者的认同度,以及建设家园的参与度。

“县委政府搞城市建设,就是为了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舒服、更幸福、更美好。”“城建领跑”战略,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支持,他们纷纷献计献策,舍小家顾大家,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许多城市居民开始从城市的居住者、享受者,变成了城市建设的拥护者、参与者。

未来一段时期,县委、县政府还将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围绕打造近期容纳30万人、远期容纳50万人的湘中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继续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以科学理念谋划城市建设,以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建设,以设施完善提升城市建设,以务实管理推进城市建设,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居之需、生活之便、创业之所,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新格局。

有人说,新化开始变得陌生又亲切。迅速而巨大的改变,冲刷着人们对这座古老城市的传统记忆。人们在陌生中惊叹,在惊叹中重新书写着对这座城市的理解。

 

幸福新化:把民生写在发展旗帜上

每当夜幕初合,在新化明源阳光购物公园,在滨江公园,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跳舞、散步、下棋、健身操,扇子舞……各种群众文体活动缤纷上演,给美丽的新化夜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生、民困、民忧、民福、民安”,这是近年来在新化各级会议和文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今年以来,新化县委、县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困难群众,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建设的薄弱环节,大力实施就业保障、教育医疗、百姓安居、扶贫解困、文化惠民等民生工程,扎实为民实事,改善民生福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将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就得先转作风、察实情。今年年初,县委、政府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一场“进千村入万户、聚民心促发展”主题活动。全县县直机关和乡镇7300多名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十张民情联系卡,按照“单位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干部联户联人”的要求,深入村组农户,下到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化解他们的所忧所患。

活动中,县委书记胡忠威反复告诫各级干部:“干实实在在的事,说实实在在的话”。在他和四大家主要领导的带头示范下,全县各级干部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挂点扶贫村、新农村建设村、社情复杂村、信访频发村以及偏僻山村,向民问计,为民解忧,强化了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的民生取向。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县委、政府出台了“五个一律免职”文件。文件规定,凡参与赌博的,利用职务之便索拿卡要的,违反规定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的,无故缺席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要会议3次以上(含3次)的,上班时间打牌、打麻将、下棋、炒股、玩电游或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消费,经查实2次以上(含2次)的,一律先予免职,再视情依纪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从严处理。县委书记胡忠威、县长邓光吕、县委副书记邓敏炉等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单位,不定期督查作风建设,引导各级干部创先争优、服务基层群众。今年6月,23名不在状态、不思进取、违反禁令的干部(其中科局级7名)受到查究并通报全县,有力地刹住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庸、懒、贪、浮、奢等“顽疾”。

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安民之策、常谋亲民之举,正在成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同的行为准则。据统计,今年1-5月,关系民生的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5%、81.9%、40.2%、328.5%,四项支出总额为8.27亿元,占总支出的6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99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0元,增长20.1%;全县“五险”参保人数达9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其中养老保险参保65.95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5.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3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0.25万人;发放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资金3.7亿元,其中发放低保金4179.6万元,放各类救助资金253万元,各类优抚资金1560万元,孤儿生活费336万元。

辉煌数字背后,还有着更为鼓舞人心的变化:随着廉租房、公租房、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等惠民工程的实施,全县城乡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多的笑容爬上了普通百姓的脸;县城乡村,“讲卫生、讲文明”意识开始深入人心,道路干净了,环境美化了,文明提质了,古老的梅邑越来越现代、越来越让人有归属感。

“在发展民生事业上,我们既要按照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让人民吃放心食物、喝放心水,共享碧水蓝天,也要落实民本理念,按照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要求,将学校、医院、道路、公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县委副书记、县长邓光吕说。在他桌上的文件盒里,记者发现,今年县委、县政府下发的1号文件,就是关于推进和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

建设幸福新化,改变的不仅是贫困乡村的面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创新创业的热情加速激发。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把民生写在发展旗帜上的新化,一定会让幸福阳光照亮每个角落,也一定会在崛起振兴的路上越走越顺、越行越宽。

东风浩荡满眼春,跨越发展正当时。

新化,这一方孕育了梅山文化的热土,在140万新化儿女的托举中生机勃发,每时每刻都在诞生着新的繁荣、创造着新的奇迹。

新化,这座千年古城,正在“基础先行、城建领跑、产业助推、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书写着富民强县、科学跨越的崭新篇章。

  新化 新化县 经济发展纪实 人民网-湖南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