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来长沙,为患儿家庭“雪中送炭”

2019-05-15 阅读数 88694    赞 1

湖南省儿童医院 先天性结构畸形

湖南省儿童医院 先天性结构畸形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实习生 刘聪 通讯员 江丰霞 李雅雯

图:李奇

我国每年大约有20~30万先天畸形儿出生——这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把好人生健康第一关,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国家卫健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早于2017年启动了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救助项目。为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和质量,推动深入实施,国家卫健委妇幼司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于5月15-16日在长沙举办2019年第一期全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承办,该院也是湖南省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管理机构。

培训会现场,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巡视员王巧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易露茜、基金会秘书长薛敬洁、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谭李红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31个省(区、市)272家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的310名临床医生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班主要针对项目涉及的6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系统先天性畸形、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五官严重先天性畸形)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培训,旨在通过规范化培训,全面提升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在先天性结构畸形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在开幕式上,作为本次会议承办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谭李红介绍,该院以宣传为重点,广泛普及救助政策,以筛查做引领,实现项目精准帮扶,以培训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技术能力,形成了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疾病筛查-畸形救治-健康宣教-科研教学“四位一体”的救助新模式。

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易露茜介绍了近两年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她表示,在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下,湖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已连续4年下降,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湖南省儿童医院 先天性结构畸形

湖南省儿童医院 先天性结构畸形

据了解,作为首批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省份,湖南省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扶贫要求,不断提升先天性结构畸形诊治和康复水平。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下乡义诊筛查等系列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自2017年启动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以来,湖南省5家定点医疗机构已救助贫困家庭患儿1050人,农村患儿救助数量占救助量的85.44%。

救助对象涵盖临床诊断患有6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72个病种)的患病儿童,项目申请数前十病种包括先天性漏斗胸、多指(趾)、胆管闭锁、尿道下裂、先天无神经节性巨结肠、隐睾、脊柱裂(包括脊髓栓系)、髋先天性变形、先天性肾盂积水、直肠和肛门先天性瘘。累计救助金额达1591万元,救助总额居全国32个项目实施省份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口碑。

目前,湖南省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为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潭市妇幼保健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5家医疗机构,此次会上,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增为项目定点医疗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 先天性结构畸形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