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翻车!女网红直播间卖假货当场被抓,被判3年4个月:真心认错

2021-07-03 阅读数 17878

直播带货是现在的流行趋势,如果直播卖假货,那麻烦就大了,去年8月,虹口警方就查获一起网红主播直播卖假货案。6月29日下午,杨浦区人民法院对这起直播售假案进行了宣判。

去年8月,虹口警方在直播间查获售假直播现场,当时主播廖某正在试穿衣服向粉丝推销,而后台工作团队也忙得不亦乐乎,同时被警方一举查获。

640.gif

原来,2020年6月,虹口警方接到某品牌公司报案,说有直播平台在销售假冒他们的商品,随后虹口警方迅速展开侦查,很快就掌握了直播团队的动向和工作流程,以及组织架构,8月28日一举将直播团队抓捕归案。

违法主播廖某说:“展现商品的时候,一般商家都会把logo贴掉,然后我们穿在身上展示,我主要是通过搭配来跟粉丝做引导。”

据廖某交代,在直播时,由于是假货,她不会直接称呼该商品的品牌名称,而是用别称,对粉丝来说指向性同样较强。为了逃避监管和追查,直播结束后廖某的直播团队会删除所有涉及假冒产品的购买链接和回看视频。

微信截图_20210703183336.png

廖某说:“我们真的是法律意识太淡薄了,所以才会犯这个错误,我们也是真心地认错。”

6月29日下午,杨浦区人民法院对廖某等人的直播售假案当庭宣判。廖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其他团队成员,包括运营、助理、场控等,均被判处有期徒刑2到3年不等,罚金5千至5万元不等。

微信截图_20210703183704.png

起初,大家喜欢直播是因为它足够生活化,对比于高高在上的明星们,接地气的主播们就显得可爱许多,所以很多人也愿意为此买单。

然而主播门槛却一降再降,甚至光明正大地进行犯罪。靠一张脸蛋,粉丝涨了,责任却不涨;收入涨了,公德却没长。

手里的“麦克风”比别人大好几圈,不想想巨大影响力下需背负更多责任,却光想着如何把影响力变现。直到自己走上犯罪道路,才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可为时已晚。

以说,为了足够的名气,很多网红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不仅衣服越来越夸张,语言越来越低俗,行为越来越猎奇,不关心美丑善恶,只想要“流量”! 你甚至永远也想象不到他们的下限在哪里。

现在还有一种新型吸血鬼,是吸附在小孩子身上的。他们以金钱利益为目标,经常哭穷卖惨编故事,只要能把孩子利用上,就绝对不放过任何机会。

某短视频平台上,有个名叫“韩文团队”的账号打着“扶贫”的旗号,在凉山多地以扶贫捐助、帮扶困难群众为名,通过故意摆拍,大肆渲染、虚构当地的贫困,以吸引粉丝关注,从而进行网络直播带货牟利。

在这些人拍摄的视频中,凉山地区的小姑娘阿佳从没见过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上不起学,身世凄惨。

640.png

很多人在同情之余慷慨解囊,购买视频中凉山地区贫困村民销售的自产苹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阿佳实际上有爸爸有继母,已经在幼教点上了三年学。阿佳一家也并不住在拍摄时破破烂烂的土坯房里——那个房子早就被废弃了。而且所谓自产苹果都是市面上批发回来的。

微信图片_20210703184233.png

为了卖惨效果,赵某某交代,他们编好台词让孩子背下来,甚至会给孩子滴眼药水或直接掐哭,以女孩的眼泪来赚取同情。

640 (1).png

你们看过吸小孩的血吗?这就是!

这样残忍的人还不少。某短视频平台主播“小文雯很可爱”所拍摄的视频,就都以一名叫“佳丽”的小女孩为主角。她称自己是女孩的后妈,但她已与孩子的生父离婚。

而就是凭着这样的关系,这个“前继母”带着孩子整整直播了两年,拍出了不少热门视频。

640 (2).png

比如,她和女孩拍摄《妈妈打工回来了》,通过打工者回家跟留守儿童团聚的情景,呼吁大家回家过年。

640 (3).png

比如另一段视频《妈妈不要丢下我》,通过爸妈离婚,妈妈出走的情景,呼吁大家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640 (4).png

这些看似“正能量”的作品里,大人都知道从头到尾都是演的,但只有4岁的小女孩当真了,她常常跌跌撞撞,哭得撕心裂肺,喉咙嘶哑。
640 (5).png

为人父母的看着一幕幕“吃小孩”的场景,心都要碎了!

流量狂欢的背后,是一个恐慌到极点的孩子,和一个张牙舞爪的恶毒“后妈”。

而很多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捧红的人,竟然是一群垃圾,这类问题值得深思。


短视频和直播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业态和营销模式,确实带来了新的致富机会,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凡事都该有底线。一小部分人眼中只有自己、只顾着谋取利益,利用公众善良和信任造假牟利,污染的是整个网络环境,伤到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度。

除了通过法律的完善来制约和规范行为、观众们保持理智判断和选择外,让违规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才能让网络空间更清朗更健康。


本文综合来源:看看新闻、河南商报、北京晚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编辑:王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