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五一”假期出门别忘记这件事!否则可能要白跑一趟……

2020-05-03 阅读数 57420

“五一”假期来了,不少民众都打算利用这个难得的5天长假出去走走。

不过,目前国内疫情仍未结束,防范仍不可松懈。这个特殊的“五一”里,出行之前,这几件事情要提前了解!

微信图片_20200503104152.jpg

提前申领“健康码”

疫情期间,不少地区的商场、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实施了“健康码准入”制度,因此,这个“五一”假期出行,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码变化。

出行前,可通过当地政府网站、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App或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等,查询目的地疫情风险等级,及时了解当地疫情信息。 

个人可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App,或微信公众号“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上申领“防疫健康信息码”作为通行凭证。

此外,各地也设有本地区的“健康码”,民众出行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进行“健康码”申领。

去景区要提前预约!

这个“五一”假期,如果想去景区游览,一定要留意景区的预约规定。

早在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健委就联合印发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各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

例如,根据湖北近日发出的“五一”出游提示,除了游客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所有旅游景区还实行分时段预约制度。因此,游客须通过手机客户端、景区官网、电话预约等渠道,预约购票、按时段入园。

今年“五一”假期,北京市属11家公园中的10家售票公园将首次全部实行“网络实名预约购票、实名验票入园”。

因此,游客在出行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好景区的预约途径、入园是否需要携带身份证等相关信息,避免白跑一趟。

消费前别忘领券!

振经济、促进消费,近期各地陆续向民众派发了不同面值、不同种类的消费券。

例如,武汉市政府从4月19日起陆续向全体在汉人员投放5亿元的“武汉消费券”。包括来汉人员在内的全体在汉人员,可通过支付宝、美团等网络平台参与抢券,这批“消费券”可用在餐饮、商场、超市便利店和文体旅游四个方面。

郑州市近期也宣布将再发1.6亿元购物、餐饮两类社会消费券,继续鼓励本地消费。

因此,假期有出行、购物等需求的民众,可以提前领好消费券,以便享受实惠。

与他人保持距离!

“五一”假期出游,也不要放松疫情防控的弦。

游客在景区游玩过程中要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

另外,在景区内就餐时建议首选自带食品,如在餐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就餐用公筷!

近期,各地餐厅陆续恢复堂食。但疫情期间,民众要注意安全文明就餐,与其他顾客保持距离的同时,公筷也要用起来。

例如,根据北京市商务局制定的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4.0版,餐厅要全面推行公筷公勺,对于合餐顾客,要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餐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

使用公筷和公勺,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微信图片_20200503104147.jpg

这些物品随身携带!

“五一”假期出行,除了要佩戴好口罩外,一些消毒用品也建议随身携带。 

在景区内接触栏杆扶手、公共卫生间门把手等公共物品表面后,应注意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清洁双手。

不过,对于要乘坐火车或飞机出行的民众来说,一定注意相关规定。

以铁路为例,84消毒液、免洗抑菌洗手液等含酒精类产品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无法携带进站上车。

而按照民航局相关规定,多数免洗洗手液含有高浓度酒精,酒精的体积百分比含量>70%,不能托运,也不能手提或随身携带;酒精的体积百分比含量≤70%的消毒剂不能手提或随身携带登机,但可以托运,托运时应放置在零售包装内,每瓶不超过500mL。建议随身携带含有酒精的小型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或棉片,以便清洁双手和可能触碰到的地方。

近日,多地炎热天气继续蔓延,许多人在出游中下意识在游人密集处摘下口罩。小编提醒,安全第一!出行中一定时刻注意防护!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