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兰:这个城里女娃,用这三招智斗“穷魔”

2019-12-04 阅读数 28571

722fa16f7576aba94b0d820e5eee7219@100Q_680w

编者按

秉承湖湘精神的湘妹子,一向敢为人先,敢于绽放。现在,她们参与创造又一个时代奇迹: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南有6万多名干部驻村扶贫,其中不乏巾帼女将。

今日女报/凤网全媒体推出脱贫攻坚 驻村女将"特别策划——扶贫花开湘当红

我们关注了11位这样的扶贫女将,她们在精准扶贫路上绽放、开花,她们也见证了中国扶贫路上的胜利之花。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脱贫攻坚的事业会相当红,而新时代的幸福湖南也会“湘当红”!

人物简介 

张桂兰,46岁,郴州市安仁县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郴州市安仁县龙市乡双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获2018年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郴州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2a572adede7e7b2ae8fd6ea7852cd86d@100Q_680w

 483865d4ad250ec3f0656339e3791768@100Q_680w.png

受访者供图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漫画:潘晶慧

城里姑娘张桂兰如今在城里待不住,好不容易放假和丈夫到深圳玩,却闹着要回村,回到郴州市安仁县龙市乡双泉村——她是那里的驻村扶贫队长。

双泉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人均耕地少,产业模式单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贫困人口329人,其中不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残障人士。

2017年,张桂兰开始担任双泉村的驻村扶贫队长,一开始,她只是想着不能给县里拖后腿,不能给村里拖后腿,可村民们信任她的样子,让她下决心要把事情做好。如今,双泉村发展了多项特色产业,早已脱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的“扶贫三招”。

 e6c1687ada1c9301c8d8d638de51d71c@100Q_680w.png

受访者供图

第一招,与假贫困户较真

2017年5月11日,张桂兰到双泉村走马上任,人才刚到村口,就被几十名村民给了个下马威——他们都想当贫困户。

张桂兰只好先摆明态度:“你们不能钻牛角尖,争当贫困户可不光荣呀!”说了半天,现场还是闹哄哄一团糟。她意识到:“这块骨头不好啃。”

她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走家串户,做到心中有本账。

第二天,走访正要开始,张桂兰前脚刚出门,后脚就被村里一对60多岁的夫妇拦住。两人边缠边骂,坚决要当贫困户。

张桂兰一听,连忙向村干部、乡亲们了解情况,得知这家老汉腿脚虽有些毛病,但家里条件不错,女儿是代课教师。

于是,张桂兰拿出政策文件,一条一条摆出他们家不能当贫困户的理由。

没想到,老汉突然就地一躺,鞋子蹬了、袜子脱了,撒泼打滚起来。一时间,大家全围过来,张桂兰也有些害羞。

眼看着天下起了雨,老汉越滚越脏,张桂兰顾不上周围人的眼光,忙走过去蹲下身子,一边捡起老汉的鞋袜,帮他穿好,又扶他站起来,一边说道:“老叔,你年纪大了,别冻了身子,身体好总比当贫困户好呀。”

这个举动,让老汉心生愧疚,他对张桂兰说:“我看你是个女的,又是队长,想着闹你几天,看你给不给我当贫困户!没想到,你这个妹子蛮好!”老汉很不好意思地带着老伴离开了。

几天后,张桂兰决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群众民主评议大会,一家一代表无记名投票,选出谁该进档、谁该退档。

会前,有人骂:“呷了死的,有关系就当贫困户,我们没关系再穷也当不上,有这样的道理吗?”但当扶贫队把投票纸发下后,大家觉得可以作主了,当场就有人嘀咕:“看来这批干部搞明的不搞暗的。”

最终,全村贫困户经过出档和进档,由原来的135户下调到90户;低保户经过清退,由原来的109户降为25户。

d61c224fd007cefc6b60ae236e641d8c@100Q_680w.png

受访者供图

第二招,就业产业相结合

贫困户里,有一对小夫妻,丈夫孙金良30多岁,驼背,妻子有智力障碍,已生了一个孩子,又怀了二胎,家里全靠年迈父母支撑。

张桂兰到他家一看,鸡窝就在门边上,几只鸡和大人、孩子住在一起,乱成一团。

张桂兰决定和他家结对帮扶。

双泉村离县城不远,张桂兰替孙金良找到份洗车的工作,包吃包住,每月工资1600元。但孙金良却不肯去,理由是:“没出门见过世面,不敢去。”

张桂兰只好一次次上门去劝。一天晚上,张桂兰又来到孙金良家,磨了半晌嘴皮子,对方仍不松口。张桂兰正准备离开,就在起身的瞬间,腰部一阵刺痛,一时有些站不稳。原来因为久坐,腰痛病犯了。见状,孙金良连忙把她扶住。也就在这一刻,孙金良心里动摇了,决定去上班。

几个月后,孙金良家来了个大变样。不仅孙金良有了收入,他的妻子也被安排到村里的公益岗位,每月工资500元。原本人、鸡混住的局面也在张桂兰的敦促下有了改变。孙家父母每次见到张桂兰,都感激不尽。

利用在县城担任工商联副主席的资源,张桂兰替村里121名贫困人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不过,要想增加村里的收入,只靠劳务输出可不行,得引进产业。“引进产业无非是两条路,把村里走出去的老板招回来,把好的项目引进来。”张桂兰说,2018至2019年,双泉村正好完成了这“一回一进”。

本地人谭政,长年在株洲攸县包田种,是乡亲们心目中的大老板。张桂兰找谭政谈话。“想是想回来发展,但土地流转太麻烦了。”谭政说,“向他们租田土要么漫天要价,要么东一块西一丘,把我都谈怕了。”

但话说回来,村民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要是谭政亏了,那他们的土地不是白租了,到哪里拿钱去?

这些,张桂兰也明白。夜里,她翻来覆去地想:“不如,先把抛荒的山、土、田、水全部流转给村里?”队员同意,第二天,村干部一通讨论下来,也觉得可行。这样一来,想租土地的人只需和村里签合同,所有矛盾纠纷村里担着。群众放心了,想搞产业的人也安心了。

就这样,2018年,村里抛荒的沼泽地变成了龙虾养殖基地,谭政还拉来了养虾专家。15户贫困户在此拿到了工资。

沼泽地有了新产业,山头也飞来了金凤凰。2018年,一家台商到安仁县找项目,被县工商联介绍到了双泉村。不久,一座包含鸡、鸭、猪在内的大型养殖场和59亩太阳树种植基地在原本的荒山上建成。“不仅周边的4个组有土地分红,留在村里的贫困户也都在那里上班。”张桂兰说,工人每人每年能拿两三万元。

“说实话,我们扶贫队真没什么钱直接给他们,都是在想办法找致富路子,实现‘内在造血’。”张桂兰说。

bde8dccabc75b8463c3bcadc305d0c82@100Q_680w.png

受访者供图

第三招,“乡村夜话”防返贫

在双泉村,夜晚有一道特色风景“乡村夜话”——由扶贫队和村干部向村民讲解卫生健康知识等等。

“你们别小看了卫生、健康问题。”今年11月的一个夜晚,张桂兰在村委会开讲“乡村夜话”,向围着她的村民讲起了一个身边的故事。

原来,村里有一对蔡姓老人,子女在外打工,把小孙子放在家里。小孙子从小就有皮肤病,身上抓得红通通,每周都要去县城医院看,好了又复发,不仅费钱,二老也累。

张桂兰第一次进他家的门,一股异味便扑鼻而来,原来,蔡家几十只鸡都养在一楼,卧室、厨房也在一楼,她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蔡奶奶把孩子叫来给张桂兰看,张桂兰劝道:“奶奶,你把鸡放在屋外头养。”蔡奶奶哪肯:“那会被全偷光。”没法子,张桂兰拨通了蔡家儿媳的电话。

儿媳心疼孩子,赶了回来,在屋后建了个小房养鸡,晚上锁上门,再把家里卫生重新打扫了一遍,还消了毒。不出几个月,孩子的皮肤病好了。

分享完这则故事,张桂兰说:“大家只要多注意卫生问题,就会少生病。你们想啊,老得病,咱哪有那么多钱看?”村民们听了,不住点头。

bc901fe39fa0d7be542a87fe7ebc683a@100Q_680w.png

受访者供图

现在,村里人见了她,就叫“老张”,贫困户常送来红薯片、小菜、鸡蛋……一位从龙市乡来考察的干部惊讶地对张桂兰说:“怎么每个人能都叫得出你的名字,喊你吃饭,又叫你吃粥?”

张桂兰笑笑,有了乡亲们的信任和认可,两年的辛劳,值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