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女队长的扶贫路:四年五次住院,会议桌上睡了一年……

2020-12-03 阅读数 34230

06490c162c08fc79db9948400544ec5d@100Q_680w

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女性作用愈发突出,不可替代。

继湖南省妇联开展的“巾帼初心耀三湘”——“红色湘女故事汇”和“传承篇·寻访三八红旗手”系列专题报道后,我们推出巾帼初心耀三湘·奋斗篇——“脱贫攻坚她力量”专题报道。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工厂村庄,讲述脱贫攻坚中的巾帼故事,展现她们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和担当、智慧和力量、柔情和美丽,彰显新时代湘女的新作为。

今天为您讲述的,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女队长邓和平的扶贫故事。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通讯员 陈兴东

“扶贫产业,晟兴公司为乾州街道关侯村规划的食用菌产业,菌棒长势喜人,即将出菇!”打开邓和平的朋友圈,她又在为村里的扶贫产业作宣传。

邓和平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财政局、档案馆联合派驻乾州街道社塘坡片区关侯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她2015年3月到关侯村扶贫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350元。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已上万元。而关侯村早在2017年就已经脱贫。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成绩背后,是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四年扶贫五次住院、在会议桌上睡了一年、在楼梯间关灯洗澡……

“如果乡村建设需要我,我愿意继续。”12月2日,面对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询问,邓和平依然斗志昂扬。

微信图片_20201203124324.png

邓和平

年长的苗族村民喊她“大姐”

从进村开始,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行驾车半小时才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街道社塘坡片区关侯村的村部,而要到海拔840米山上的齐心寨,驾车还要半个多小时。

“刚到村里时的困难,不仅仅是村子大,开车要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11月27日,刚从齐心寨回到村部的邓和平告诉记者,“关侯村是苗族村,我听不懂苗语,老百姓也认为我们是来走过场的,更觉得我一个女的干不了什么事。”

但邓和平没有放弃,听不懂苗语,她请村干部当翻译;老百姓不认可,她坚持走访了解情况,从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做起。

在走访了解中,邓和平发现村里有两个难题:龙牙组至半冲组的2.4公里组道硬化、九龙溪边的中寨组要建一座便民桥。

半冲组有几十户种姜人,但货车司机们害怕进组道路数尺深的大坑,都不敢进去收购。半冲人的好姜,只能贱卖。半冲组石新冬的父亲石福保靠酿酒为生,眼见着每回千斤包谷进山、百斤好酒出厂都要请人挑,曾一度放弃了手艺。

而关侯村5、6、8组100余户沿溪水而居,溪道最宽处有30余米,村民总是赤足涉水过河耕种。“有一年汛期,有人着急过河犁田被淹死了!”67岁的吴家贵回忆。

了解情况后的邓和平,很快向相关部门递交了修路和修桥报告。

由于当时通组公路建设并无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实施起来相当不容易。邓和平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我离开了,我也要想办法把这条路修好!”

经过努力沟通和争取,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8年,一座投资20余万元,宽4米、长16米的钢筋混凝土构架的新桥竣工;2019年春天, 2.4公里长的组道也完工并投入使用。患有听力障碍的石新冬如今正把父亲传下的酿酒技艺发扬光大,吴家贵常常到新建的便民桥上散步,他说:“我没见过邓和平这么好的扶贫干部!”

而邓和平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是:“现在很多年长的村民看到我都会热情地喊声‘大姐,你来了’。”

“大姐”,看似普通的两字,在关侯村苗民的口中,那是一种尊称。

微信图片_202012031231502.jpg

邓和平(右)走访贫困户。

人均收入从2350元增长到万元以上

“今天吉首市移民局联合齐心寨开发200亩的西梅项目,已整地完成。”12月2日,邓和平开心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关侯村下辖10个自然寨,15个村民小组,共585户、2348人,是乾州街道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交通最偏远的村落。在2015年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350元。

为了提高村民收入,邓和平和工作队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一方面鼓励村民外出务工,一方面发展产业扶贫。

“这里的村民久居深山,有些害怕外出。”邓和平告诉记者,她和工作队一边上门做思想工作,一边对接吉首市人社部门和吉首市经开区企业,安排车接送村民去面试。易地扶贫搬迁户石志强原来的居住地不通公路,母亲也患病。在邓和平的帮扶下,他如今在经开区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他母亲也被安排到精神病医院进行救治。

“还有不少村民积极去省外工作,不少人月收入七八千元。”邓和平说。

而在外务工的贫困户吴合心,去年回村创业,在扶贫贷款的帮扶下养了100多头猪。还有贫困户和村民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养起了稻花鱼,种起了蘑菇……

2016年,关侯村成为全州精准扶贫现场示范点,并且率先完成“户脱贫、村退出”任务。2018年,关侯村的人均年收入增长到了8795元;如今,关侯村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万元。

微信图片_20201203123150.jpg

稻花鱼成为村民增收的一大助力。供图:受访者

楼梯间摸黑冲澡,4年5次住院

关侯村早早脱贫了,邓和平洒下的汗水和泪水却很少有人知道。

邓和平自2008年开始驻村扶贫,辗转于原排绸乡王腊村和己略乡原古者村、简台村,至今已有11个年头、4000多个日夜。

尤其是在关侯村,扶贫更显艰难。

“刚到关侯村时,只能住在老村部。但老村部条件有限,我和一个队员晚上就睡在会议桌上,另外的队员就把椅子拼起来当床。我们这样睡了一年多。”邓和平回忆,“当时也没有地方洗澡,我就在夜深时,提两桶水,走到楼梯间,把灯拉灭,用水冲一下。男队员就在两边帮我放哨。”

后来,新的村部建起来后,邓和平才有了一间房和床。而更让邓和平老公揪心的是,邓和平在关侯村扶贫期间,几次住院。

“2016年1次,2017年1次,2018年1次,2019年2次。”邓和平掰着指头向记者回忆近年来的住院次数。

2016年夏天,邓和平出现心悸、体热、失眠、晕眩等症状,但因忙着驻村帮扶工作,一直不去就医,最终因脑供血不足几次差点晕厥才入院救治;2017年夏天,她和工作队员来到齐心寨向贫困户分发鸡崽,一蹲就是几小时,在站立的刹那,腰椎撕裂般疼痛,无法直立,当即被送入医院;2018年5月,因连续驻村工作十分疲倦,负责开车的扶贫队员将车撞向路边,坐在后座的邓和平受到强烈的冲击,腰椎受伤,当即不能动弹。

让邓和平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帮村民调解到凌晨2点,第二天,她口不能言,只能用纸笔交流。实在撑不住了,才去住院。

每次她住院,扶贫队员和村干部会来看望她,并请教具体扶贫工作,因为所有的扶贫账本都是她做的。获悉消息的村民也会来看她。邓和平的帮扶对象麻正家还托人送来了红包。邓和平当然没收。

一心扶贫的邓和平心里也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也曾忍不住泪流满面。

2015年6月,邓和平82岁的老父亲因病入院,而她正在村里忙于走访调查。父亲弥留的6天里,邓和平未能陪伴。

2017年12月,在省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期间,邓和平88岁高龄的公公因心脏病休克入院,她也未能守护。

10年前,邓和平驻村扶贫时,女儿还是高一学生;如今,她已经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邓和平说:“在女儿最艰苦的日子里,我没能陪伴她……”

但幸好家人理解她,支持她。

而这些荣誉见证了邓和平的努力和不凡:2014~2015年获吉首市委市政府嘉奖,2016年获吉首市委市政府三等功,2017被评为州“精准扶贫帮扶成效突出干部”,2018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获吉首市委市政府嘉奖,201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狮子型”干部。

“如果乡村建设需要我,我选择继续!”面对未来,邓和平响亮地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