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缘国(中)的高考分数公布后,姑姑和姑父高兴极了,拉着他拍下这张合影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实习生 周鹏程 供图:受访者
从紧张地等待成绩到高考大捷的兴奋,从填报志愿的忐忑到入学前的惆怅……暑假短短2个月,对于今年19岁的王缘国来说,实在太漫长!
王缘国是娄底市双峰县甘棠镇苏林村的一名高中毕业生,用村支书的话说“这个孩子是今年全村唯一的希望”。不负众望的是,他今年以超出湖南一本分数线30分的成绩,成为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
只是,当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王缘国反倒迷茫了——一边,是寒门苦读换来的大学梦想;一边,是全家出动都凑不齐的学费。
母亲去世,姑姑一家供他读书
“这个孩子很不容易,家庭很特殊。”提到王缘国,苏林村党支部书记龚顺桥特别感慨。王缘国的父亲患有侏儒症,身高不足140cm;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去世。父子俩生活举步维艰,于是,姑姑和姑父承担起照顾王缘国的义务,将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抚养。
三个孩子要读书,全家6口人要生活。王缘国的父亲体力有限,只能靠亲朋好友推荐一些熟人家的零碎活赚些日常生活费,而姑姑和姑父便靠着在工地搬运石头、砌砖等赚来孩子们的学费,“只是劳力市场活很不稳定,干一天才有一天的钱”。
好在王缘国从小成绩好,也不怎么花钱。姑父龚可渭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穷人家孩子早当家,早在2015年王缘国中考时,他们就感觉到了孩子的懂事。那一年,王缘国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上了双峰县一中,但他考虑到路途遥远要在学校寄宿,毅然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双峰县八中,“当时学校为了录取他,还承诺免了三年学费”。
高中三年,他不仅成了学校备受师生关注的“免费生”,还凭借优异的成绩争取到每年的助学奖学金。
王缘国的懂事,也让父亲和姑姑、姑父倍感欣慰。龚可渭说,尽管孩子父亲身患残疾,但为了让孩子读上书,也很努力,“前几年,我介绍他去广东一个朋友的厂里做搬运工,没多久,他就因身体原因吃不消了。回家后的一天,他突然晕倒了,被送去医院抢救,还动了一个大手术”。
父亲的付出,王缘国看在眼里。他告诉记者,从那一次父亲晕倒开始,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当医生,“我要是医生,给家人治病就不需要再花钱,还能靠自己的本事赚更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为了省钱,他在校几乎从不打菜吃
然而家庭条件不好,便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龚可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27岁,小儿子今年25岁,都是高中未毕业就出门打工了。
“我们全家人都是靠苦力赚钱,很辛苦。”王缘国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初中开始,每年寒暑假,家人都会带着自己外出打工。他在建筑工地搬过大石头,在玻璃厂运过玻璃,每天风吹日晒,却赚不回几十元钱。
“你要是再不发奋读书,就真要跟我们过一样的苦日子了!”大表哥曾经的一句话让王缘国印象特别深刻,眼见家人的身体因过度劳累越来越差,王缘国告诉自己:“靠劳力赚不到钱,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在学校里,为了省钱,他早上吃包子,中午吃炒饭,晚上吃饼,几乎从不打菜吃。学校为他提供的困难补助金,他都积攒起来购买学习资料。
“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咨询哪一本资料是最好的。”龚可渭说,为了不乱花一分钱,他一本语文课复习资料做了三年,不放过任何一道题,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温习,实在全部掌握了,他就向同学借来一些复习资料。最终,王缘国以理科543分的好成绩考上了一本。
学费难筹,他想上“很便宜”的大学
“老师,你知道吗,我其实很想去外省的重点大学瞧瞧!”聊起大学的憧憬,王缘国的一句话让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尤为深刻。
今年理科543分的成绩已然超出一本分数线30分,原本可以选择不少211重点大学,而王缘国最早想去的学校是广西大学。
只是,广西大学上线专业旁边注明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字样,王缘国默默点开了“学费”一栏,高昂的数字让他退缩了,“很多学校的学费都是我难以承担的,我不想给家人带来沉重负担”。
于是,王缘国在查看了众多院校后,选择了学费“很便宜”的南华大学。
如今,为了给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凑齐学费,尽管烈日当头,王缘国一家六口人又开始忙碌地打工了。王缘国刚做完手术不宜重活的父亲也开始外出寻工,王缘国自己也再次来到了玻璃厂打暑假工。
“上了大学我也会申请助学金,平时还会出去打工做兼职。大学毕业后,我要努力工作,帮家人分担家庭负担。”面对未来,王缘国有着自己的打算。
编后: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金榜题名,不忘反哺之义。这样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寒门学子,值得我们钦佩,不应该被贫困挡在大学门外。我们希望有爱心人士和企业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王缘国实现梦想,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