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专访联合国妇女署高级官员马雷军:“男女平等,不光是女性的事”

2018-06-14 阅读数 425734

联合国妇女署驻华办公室 马雷军 专访

马雷军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

文: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与他在大会、论坛、讲堂上一贯的西装革履形象不同,刚刚跑步回来的马雷军见到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时候,穿着一件极其简单的白色T恤,T恤胸前,印着“他为她”三个字和代表着这项性别平等运动的标识。

作为联合国妇女署驻华办公室高级项目官员,马雷军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联合国“中国性别研究与倡导基金”项目,并与联合国驻华代表处一起与中国政府进行沟通,说服政府出台对社会性别平等有利的政策。而他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著名性别专家。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马雷军都奔走在全国各地,做关于社会性别和性别平等的研究与传播。

“一名为女性权益鼓与呼的男性”?在马雷军看来,如果刻意注重并提出他的男性身份,说明你的性别思维本身就存在偏见——“社会性别属于公共政策范围,男女平等,不光是女性的事”。

“他为她”

“他为她”是联合国妇女署于2014年9月发起的一项全球团结运动,呼吁全球男性参加到消除社会和文化壁垒、实现全社会性别平等的运动中来。在中国,它有一个更易懂的口号——性别平等,为她我能。

马雷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这项运动目前已经获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等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男性的支持。在中国,马云、黄晓明、佟大为等人也是“他为她”的支持者。

“佟大为听了我讲的课之后,在他主演的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里面加入了一个桥段,宣扬性别平等。”马雷军说。

在《人间至味是清欢》中,佟大为饰演的程序员丁人间有一大段台词,提出女性和男性应该享有同样的职业选择权利,“女人可以当救火队员,男人也可以当保姆、护士、造型师,男女都可以有产假”。

虽然在这部都市爱情喜剧中,这段台词多少显得有些“尬演”,但马雷军认为,作为影视明星,能主动在作品中加入反对性别歧视、呼吁男女平等的元素,这非常难得。

“很多人觉得中国的妇女地位已经很高了,但按照联合国的评判标准,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马雷军说,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中国女性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高,“管钱”、家里的大小事可以“说了算”,地位已经高出男性,其实,这是人们对性别平等的一种普遍性误解。

“联合国关于‘社会性别平等指数’中有很多硬指标,比如部级以上领导的女性比例、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工资比、拥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与男性数量比。”马雷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根据2014年社会性别指数(GDI)数据,中国排名为87位,越南为63,日本55,韩国61。而在2017年年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排名下滑至第100位,“这样的数据,实在让人无法乐观”。

在马雷军看来,男女不平等,给男性同样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女性没有平等的就业参政的机会,所以社会把这些责任全部强加在男的身上,一个男的就是该买房、买车,不然你算什么男的。而这对男性本身也是不公平的”。

“联合国的大官儿”更像村干部

在最基层的老百姓眼里,这个结实能干、走南闯北的小伙子,并不像“联合国的大官儿”,倒更像一名朴实的村干部。

他可以在大凉山深处,和彝族老乡一起,围着火塘,吃土豆和烤包谷;也能在内蒙古草原上,与牧民兄弟大碗喝酒,“几碗酒干下去,蒙语都会说了”;在青藏高原调研,适应了高原反应后,他跑去帮藏族老乡收青稞……在马雷军看来,只有融入你所面对的对象的生活环境和话语方式中,才能谈得上进一步去了解并影响他们。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庙堂之高。

在一场名为“灾害管理与社会性别”的培训上,当听到马雷军用他那标志性的和缓笃定的语调,说出开场白“性别是两性的,包括男性和女性”后,底下几名被“赶鸭子上架”硬拉过来听课的男性专家百无聊赖地嘀咕:“让我们来听这种课,真是莫名其妙”!

这是联合国与国家救灾中心合作的一个培训项目。马雷军要求,在第一次培训中,一定要保证1/3的男性出席率——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弄过来。

马雷军讲着讲着,几名男性专家听入了神。

他谈到很专业的救灾数据和研究——联合国和伦敦经济学院就2008年前所有自然灾害做的调研中,发现灾害中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普遍达到1∶4,这意味着,灾害中每死亡1名男性,同时有4名女性死亡。

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并非人们所设想的“女性在体力生理和求生本领上不如男性”,而是4个社会因素导致了女性极高的死亡率。“许多男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爬树、游泳;女孩则被教育要矜持。加上自然灾害中75%到80%的死亡都发生在屋里,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文化中,女性呆在家里的时间本来就多,又不像男性,一有风吹草动提个大裤衩就能往屋外跑。”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优先得到父母舍命相救,救灾时获得更多物资的,几乎都是男孩。即便在日常,男性也总是能比女性更多地获取灾害信息。

当马雷军把一个个数据、调查结论和全新的性别视角有条不紊地说出来后,台下不以为然的表情开始变得专注。在后来的培训中,他无需强调男性的参与度,男性专家会自觉前来参加,“不要以为男性对争取女性权益的事就天然不关心,这同样是一种对男性的刻板印象”。


 

联合国妇女署驻华办公室 马雷军 专访

马雷军在青海玉树调研

“怼天怼地”的马老师

“从2007年开始,我就在湖南做联合国的项目了。”来过多次湖南的马雷军,对湖南的社会性别平等工作评价很高。在他看来,湖南的男女平等、妇女参政、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成绩都可圈可点。

马雷军对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09年出台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司法保护的指导意见》印象很深,“湖南(省高院)是全国省级法院中率先对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关于家庭暴力,马雷军做过不少调研,他所负责的联合国项目中,其中就有一项是“将反家暴纳入到警察教育培训的倡导与实践”。项目试图解决公安民警处理家庭暴力的立场态度和干预技巧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公安民警处理家庭暴力的能力和水平。

马雷军还曾经在全国人大法工委做过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立法的专题陈述,在陈述中,他援引了发生在湖南省和西南某省的两件均为家暴导致的刑事案件迥异的判决结果,认为“是时候为反家庭暴力立法了”。

除了对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在讲座、培训、会议上,马雷军不放过一切宣传社会性别平等的机会,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也“怼天怼地”。

2011年8月底,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被曝光。2013年,历时一年多的“李阳家暴门”离婚案有了结果,法院认定李阳家庭暴力行为成立。

但马雷军认为,李阳并没有认识到错误,“他还在叫嚣:‘我狂不狂,因为我是李阳。知道我打老婆的事吧?我是家庭暴力的代言人,中美之间8年打一次算什么?这是中美两国的文化冲突,跟家庭暴力无关,总有一天,党和国家会为我平反的,我是做出一件教育美国人的事情’。”

2017年12月5日,参加网易教育金翼奖论坛的马雷军赫然发现,李阳就坐在他后面。上台发言时,马雷军毫不客气“开怼”:“教育的国际化也应包括价值观。在国际上,性别歧视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哈佛大学校长就因为发表性别歧视的言论被迫辞职,而在中国,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有的教育机构的校长,竟然对妻子使用家庭暴力”。

马雷军说,当时坐在台下的李阳,脸色铁青。

去年,纺织工业联合会开会,在联合会就职的朋友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照片是联合会的三十多名领导在一起合影,马雷军在底下留言:三十多个领导,全是男性,连纺织这样的行业,都没有女性一席之地吗?

底下不少人赞他敏感的性别意识。朋友只能讪讪地回:马老师,以前是有女性领导的,有一位女性副会长,退休了。

性别平等需要引导

这种坚持并非没有作用。马雷军认为,性别平等还是需要引导。

马雷军的老家在陕西。有一次,老家的大伯准备为马雷军已故的爷爷奶奶重新立碑,拟好的碑文发给马雷军看,“我那些伯伯叔叔堂弟等男性亲友都有名字,唯独家族里面的女性没有名字。”

马雷军问:为什么女性没有名字?结果,大伯说,老家都是这么弄,女的都没有名字。

“我就说这是陋习,在我这儿要改过来,不然我不出钱。”马雷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他的坚持下,最终碑文补上了全体女性亲人的名字。

后来,大伯到北京看马雷军,马雷军问起立碑的事儿,“(坚持要加女性亲人名字的事)没有给老家的亲人造成什么压力和困扰吧?”结果大伯说:“没麻烦,这样弄挺好的。现在村子里给逝去的老人立碑,都是按你的这么弄”。

中国社科院有一项中国青年科学基金,此基金面向的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经过调研,马雷军发现2012年前,基金的申请者95%的都是男性,“因为在30岁—35岁左右,女性正好处于生育、哺育子女时期,很多女性正是因此错过了最佳申报时机”。

在联合国妇女署的推动下,基金将项目的女性申报者年龄延迟到了40岁,如今,基金的获得者中,有30%是女性。

尽管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报告称,男女要达到经济上的性别平等还需要118年。但马雷军仍然对中国的社会性别平等事业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好的前提条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男女平等事业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探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很好的政治承诺。这一届中国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伟大中国梦的构想,中国梦肯定牵扯到每个人的梦想,男性和女性的梦想,我相信女性的梦想肯定不仅仅是在家里炒菜、做饭、带孩子的梦想,她也有自己职业发展的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