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湘女:与水共生的湘女如此强大

2017-07-03 阅读数 105481

文/陈晓丹

2017年7月2日,洪水袭击湖南,长沙的洪水保卫战连夜展开,无数湘女扛起沙包、操起家伙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一位72岁的长沙娭毑与年轻人一起扎沙包不肯下火线,人们劝她离开,她说:“这么大的灾,我要尽自己微薄之力!”一夜无眠,长沙城基本保住……水中湘女,如此美丽和强大。

大约没有哪个地方的女子,比湘女更接近水的气质,柔软并坚韧,温柔并豪放,多情并刚硬,随和并火爆……看似矛盾的两极在她们身上完美融合,除了同样内蕴丰富的水,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与她们媲美。

湘女的气质,受益于湖南多水多山的地理环境,湘资沅澧四水、长江四口、洞庭大湖与罗霄山脉、衡山、雪峰山、武陵山、南岭等山脉纵横交织,滚滚北上、东去。湘地河流数目惊人,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就有1300多条,小河小溪更是不计其数。湘女生于水边长于水边,明白水的温柔、坚韧与美丽,也看到了水的凶险、刁蛮与恐怖,她们的智慧与水共生,胸怀如水宽阔。

如果把湘女比做一条河流从古至今地流淌,溯源而上,我们将遇到湘女上游的那些神仙姐姐们,看到湘女原始的模样。

第一眼看到的神仙姐姐是娥皇、女英。4000多年前,正是她们在洞庭湖君山岛发端了“湘女多情”的源头。那时的君山还叫洞庭山,美丽的娥皇和女英日夜哭泣,她们的丈夫舜帝去九嶷山平乱了,久无消息。之前她们跋山涉水千里寻夫,不料翻船落水,被渔民救到了洞庭山暂且安顿。

不久,“舜帝葬于苍梧之野”的噩耗传来,二妃扶竹泣望七天七夜,泪水把竹子染得斑斑点点。她们再也无法苟活于世,纵身跃入湘水去与舜团聚。后人感于娥皇女英的忠贞多情,将她们化做水神“湘夫人”,将舜化为水神“湘君”,洞庭山改名君山。湘妃的魂魄永远留在东洞庭湖浩淼如烟的水面,多情湘妃成为“湘女多情”的始祖。

湘妃之后,又出了一位神仙姐姐——攸女。攸县酒仙湖畔,人们纪念着大禹的妻子攸女,当微风吹皱湖面,一阵渔歌传来,似乎还在讲述她的故事。攸女是上古皋陶部族首领的女儿,祖先逐水迁移攸土流域,攸水汤汤汇入酒仙湖,又迂回曲折流入洣水、西赴湘江。

攸水时常狂躁,山洪来临就会吞噬部落。攸女跟随父亲抗洪抢险,她的心情随着攸水的神经质而飘忽不定。终于有一天,大禹奉命来攸土治水,得到皋陶部族倾囊相助。大禹治水成功,与攸女结为夫妇。新婚第四天,大禹又接到治水的命令,次日凌晨带着部族男丁匆匆离开。没有丈夫,没有男劳力,攸女穿起粗布衣裳,带领老弱妇孺耕耘田地、修筑堤坝、阻挡洪水。她站在与大禹分别的树下,想起两人击掌为誓“不治服洪水,决不相见”,不禁弹泪而吟:“候人兮猗。”

大禹走后,攸女独自生下儿子启,并拉扯他长大。整整13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水患;而攸女懿范长存,把儿子启培养为夏朝开国明君,她是古今“贤妻良母”第一人,也是有史以来首位抗洪女英雄。

溯源沅水上游,来到麻阳辰水河。远古的辰水有位神仙姐姐辛女,她与丈夫盘瓠便是五溪少数民族的始祖。据传,盘瓠是蚩尤之后,他与中原部落公主辛女的联姻,获得五溪徭役的免征,结下中原汉族与五溪少数民族永好的盟约。辛女是湘女和平的始祖,她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和亲。

而在澧水河畔的澧县,流传着孟姜女的传说。孟姜女,秦朝澧州人,从小足不出户,长大嫁给同乡青年范杞良。范郎家贫而好学,姜女白天帮他耕耘,夜里为他绩麻,不接受外人周济。婚后两年,范郎被秦始皇召服劳役,北筑长城,一去杳无音讯。姜女苦思无果。第二年有消息传来,说范郎在筑长城时被折磨而死。孟姜女恸哭不食,定要万里寻夫尸骨。

当她万里迢迢来到榆林府长城边,大哭三日使长城轰然倒塌。遍地白骨无法辨认,姜女咬破手指,滴血骨上说“是我夫血入骨,非我夫血直流”,终于得丈夫骸骨。她背着白骨行至陝西同官,半路忧思患病而死。从此孟姜女与夫就永留陕西同官,而在她的家乡澧州,人们为她修建姜女庙、姜女祠,奉她为水神“姜女娘娘”。她是湘女多情、勇敢、刚烈的化身,死后也保佑着家乡父老。

千百年来,湘人爱慕水、敬畏水,湘女上游的神仙姐姐们更从水中汲取营养,化为一个个水中精灵,水中神仙,她们得到世人敬仰爱戴,成为后世湘女的精神标高。一代又一代,湘女在神仙姐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湘水、资水、沅水、澧水、洞庭湖……在万千条河流涌动的湖湘大地上,多情地活在风霜雪雨的世界,燃烧自己,奉献他人,温暖人间。

湘水不朽,湘女不朽。

  湘女 湖南暴雨 湖南抗洪 今日女报/凤网 陈晓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