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 湖南这10个家庭厉害了!

2016-12-13 阅读数 499750

据新华社消息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于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据悉,湖南省共有10个家庭获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称号。

杨文钦家庭,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桥南社区,家庭成员8人。杨文钦和妻子扎西志玛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留京工作。7年后,两人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杨文钦地处湘西、贫困落后的家乡新晃县,先后在扶罗乡卫生院、新晃县人民医院工作,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如今80多岁高龄的杨文钦夫妇仍然工作在门诊一线,每年接待病人8000余人次。扎西志玛曾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

参会代表李琼,女,回族,群众,1970年7月出生,怀化市新晃县人民医院职工,13469324288。

何利群家庭,湖南省汝城县土桥镇周家村,家庭成员11人。何利群家庭四代同堂,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良好,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家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捐款。何利群家庭一直从事清洁用品手工艺制作,多年来用心照顾无儿无女的伯父和没有成家的小叔。何利群从小教育子孙要独立自主、热爱生活,遵循“戒赌博、戒懒惰、睦乡邻、尊师长”的家训做人做事。

参会代表刘国华,女,汉族,共青团员,1977年10月出生,郴州市汝城县周家村村民,15367358689。

吴才有家庭,湖南省东安县大盛镇中心小学,家庭成员3人。吴才有家庭始终为乡村教育兢兢业业作奉献。吴才有是一名乡村学校教师,因检修漏雨的教室而摔伤致残,为不影响教学,学校同意让他高中毕业的爱人代课,他躺在竹椅上指导。后吴才有患上青光眼,但他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坚持上课。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吴才有仍关心帮助贫困的学生,在生活上照顾他们,臝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尊重。吴才有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参会代表黄常淑,女,汉族,群众,1969年9月出生,永州市东安县大盛镇农民,15907497381。

鲁德权家庭,湖南省古丈县古阳镇罗依溪茶叶村,家庭成员4人。鲁德权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如宾。妻子谢根英患有尿毒症,鲁德权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并借钱为妻子换肾。在妻子第一次移植的肾脏坏死后,鲁德权没有放弃,选择“割肾救妻”。虽然病魔使他们生活贫寒,但全家人始终相互扶持、同舟共济。鲁德权是一名乡村教师,38年来一直在村小教学第一线。

参会代表鲁德权,男,土家族,群众,1965年7月出生,湘西州古丈县罗依溪学校退休教师,13762107350。

罗华家庭,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省人大社区,家庭成员4人。罗华现为湖南省人大法制委的工作人员,丈夫谭辉是重庆大学的科研老师。夫妻两人克服两地分居的困难和不便,在事业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体谅帮扶,谨守“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尊重双方父母,对父母恭顺有礼,婆媳关系融洽。夫妻俩工作上敬业负责,谭辉曾获得重庆大学优秀教师称号,两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罗华也因工作出色连年受到表彰。

参会代表罗华,女,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1月出生,省人大法制委社会立法处主任科员,13667304330。

聂东元家庭,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冶金街道新风里社区,家庭成员10人。聂东元家庭四世同堂,夫妻举案齐眉,家庭其乐融融。聂东元婚后挑起照顾婆家4个弟妹的重担,尽心照顾家里老人。爱人的大弟王勋桃因抢险导致全身瘫痪,聂东元细心照料47年直至王勋桃去世。公公瘫痪在床七年,她悉心照料直至老人去世。聂东元夫妻热心帮助他人,与邻里和睦相处,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媳,带头和睦孝敬,家里始终保持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

参会代表许雄杰,男,汉族,共青团员,1990年10月出生,衡阳市奥师龙教育机构体能老师,15580263646。

杨群康家庭,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杨坪社区,家庭成员5人。杨群康家庭践行治家格言,挖掘红色文化,关注困难群体。杨群康退休后担任夹山镇格言治家理事会成员,与同事们收集整理民间格言并形成《夹山治家格言》。为挖掘南乡起义英烈史料,他自费深入多地调研,写下系列文章,填补完整记载石门南乡起义的空白。家庭成员捐款捐物,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义务投工、投劳。

参会代表易先庆,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8月出生,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人大副主席,13973636764。

段意花家庭,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南站社区,家庭成员4人。丈夫李国庆在益阳水文站工作,妻子段意花是水文局的临时工。因为工作的安排,他们安家在趸船上,一住就是十多年。夫妻俩曾五十多次勇赴江流,拯救落水溺水者,其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7岁。数年如一日,段意花一家为社会和他人奉献出爱心。段意花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参会代表李国庆,男,汉族,群众,1960年4月出生,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益阳水文站工作人员,13875399444。

刘天健家庭,湖南省醴陵市板杉镇竹花山村,家庭成员6人。刘天健家庭是一个注重家风传承的大家庭,勤奋创业,回报乡邻,连续30年走访慰问村五保户和高龄老人。奶奶刘凤英虽已过世,但她从60岁开始,慰问村里五保户和高龄老人,从不间断。刘天健今年40岁,为村里做了很多善事,在去年村干部选举中,他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刘天健的父亲刘明春学历很低,但如今,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已经获得9个专利。

参会代表刘天健,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出生,湖南顺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3975310210。

曾令超家庭,湖南省新宁县金石镇观瀑社区,家庭成员6人。曾令超是一位法院退休干部,也是盲人作家。1981年,一个腰缠炸药的歹徒在医院行凶,曾令超挺身而出,被爆炸致伤,眼睛从此失明。为了充实生活,曾令超萌生了写作的念头。由于失明,他的字迹像歪七扭八的蝌蚪。曾令超每写好一篇文章,妻子蒋妹就会誊抄两份,一份留底,一份向外发稿。30年来,他先后发表作品近300万字,蒋妹共誊抄文稿近600万字。在曾令超和妻子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一双儿女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缋。曾令超曾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国家图书奖等荣誉。

参会代表曾洪波,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9月出生,邵阳市新宁县政府办主任科员,15973288266。

 

湖南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简要事迹材料

杨文钦家庭事迹材料

杨文钦(侗族)和扎西志玛(藏族)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分别留在了北大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优越的工作条件并没有改变这对年轻人的初心,在北京工作7年后,杨文钦毅然带着妻子扎西志玛回到了地处湘西、贫困落后的家乡新晃。

刚回乡的杨文钦夫妇被安排在仅有六张病床、无手术器材、医疗设备极为简陋的扶罗乡卫生院工作。但他们并没有气馁。杨文钦马上到北京求援,争取到一批手术器械,使外科、妇产科手术得以开展。来自藏族地区的扎西志玛努力适应新环境,全力克服语言不通、民族习俗不同所带来的困难,热情接待每一位病人,不因异族他乡而降低标准。他们既当医生又当护士,几乎承担了看病、敷药、动手术、洗器械、为病人洗污物等所有工作。有时遇到孕妇难产等突发病情,还必须挑着麻醉机、吸引器等器械,翻山越岭送手术上门。新晃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杨文钦在一次出诊做完手术返回途中甚至被毒蛇咬伤,经全力抢救才保全性命。

仅第一年,他们就在院外医疗点进行手术400余例,无一例出状况。一时间,湘黔边境七个县市都传播着扶罗卫生院有北京来的“大医师”的消息,慕名求医者众多。

1973年夫妇俩调入新晃县人民医院,成为了外科、妇产科的骨干医生,积极传、帮、带。1983年杨文钦接任院长后,大胆改革,使医院由4个管理单元发展到行管、临床等30个管理体系,新开展诊疗项目200余项,并选送技术骨干到北京深造,推动医院逐步发展成科室设置齐全、人才济济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杨文钦因此被授予“全省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扎西志玛因对新晃民族地区卫生科技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尽管已退休20余年,80多岁高龄的杨文钦夫妇直到今天仍然工作在门诊一线,每年接待病人8000余人次。

何利群家庭事迹材料

何利群家庭四代同堂,一家11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因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良好,热心公益事业,一直以来,都是乡邻们羡慕的对象,大家眼中的和美之家。

何利群家庭一直从事清洁用品手工艺制作,挣钱养家糊口。多年来照顾无儿无女的伯父和没有成家的小叔。何利群从小教育子孙要独立自主、热爱生活,要用“戒赌博、戒懒惰、睦乡邻、尊师长”的周家家训严格要求自己。现在,儿媳、孙媳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带着老人们到外边旅游、给他们做喜欢吃的菜肴,过着平凡幸福生活。

何利群全家是全村的开心果。公公是公社时期样板戏导演,经常把口口相传的音乐用简谱记录下来,并编成舞曲,教习乡邻们练习表演。婆婆可说得上是村里的“演唱家”,年轻的时候就爱唱各类红歌、民间戏曲、小调,后来越来越专业,跟一群老志同道合的老人组成一支乐队,有空就相约到公园吹拉弹唱。为了支持婆婆,全家商定,儿子儿媳轮流接送老人们举办各类活动,令乐队的老人们羡慕不已。

何利群全家热衷公益,乐于助人。2014年以来,何利群家小儿子周建刚自办打印机、复印机,免费为全村村民打字复印,甚至要求不高的彩色照片,每年为全村节约费用5000元以上。2016年7月,周建刚全票通过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在过去的一年,周家村取得了多项荣誉,村民前所未有的团结,自筹资金完成了多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何利群家庭投入了极大热情,在每个项目中都有捐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周家村美丽乡村建设中。

 

吴才有家庭事迹材料

吴才有,现年44岁,永州市东安县大盛中心小学教师。妻子黄常淑,现年46岁,无固定工作。女儿吴姗,现年20岁,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学生,正待业。

吴才有从小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因双腿残疾,干不了重活,母亲是聋哑人,生活自理困难。2000年3月18日,他因检修漏雨的教室,不幸从屋顶摔落到水泥地上,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下半身完全失去知觉。经多方治疗无果,经鉴定为肢体叁级残疾。

然而,意外并没有压垮他们的家。吴才有请示学校,让高中毕业的爱人来代他上课,他躺在竹椅上指导。就这样,夫妇共同“站”在讲台边上了3个月的课。吴才有的脊髓损伤留下了后遗症,就是排尿不尽,有了尿意必须马上解决,否则就会尿裤子。为了安心上好课,他每次上课前,都会垫上尿不湿片,确保课堂不因自己而被打断。

吴才有家贫仍不忘贫寒学生。困难中长大的他,对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杂费的孩子,总是想尽办法帮助他们。2004年,班上有个叫魏满凤的女孩,开学两天了,她还没有到。妻子接连去家访了两次都吃了“闭门羹”。吴才有拄着拐杖拖着小腿,一步一步挪到了魏满凤家门口。热情的邻居见吴才有拄着拐杖来劝学,到地里把父女俩拉了回来,才使孩子没有过早失学。

吴才有“勤”字连着师生情。2011年,吴才有担任六年级寄宿班的班主任并教数学。为教好这个寄宿班,吴才有几乎时时刻刻和孩子们在一起,课间、饭后,随时启发孩子们找解题思路。不久,吴才有因为用眼过度患了青光眼,到湘雅二医院做手术时,已经是青光眼晚期,右眼只有光感,没有视力。手术后,医生嘱咐他全休一个月,可吴才有回到家第二天就上了讲台。当时,吴才有的眼睛看什么东西都有重影,就让妻子写板书,辅助他上课。孩子们深受感动,学习也特别自觉。吴才有总是谦虚地说自己教学并没有什么绝招,靠的就是一个“勤”字,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吴才有夫妇通过一件件生活小事留下了好口碑。2004年1月,一家人正在吃午饭,听到校门口传来了哭声。妻子黄常淑来不及放下碗筷就走到校门口,发现是一个迷路的小女孩,孩子急得大小便都拉在了裤裆里。黄常淑连忙找出女儿的换洗衣服,给小女孩洗澡,换上女儿的衣服,安慰小女孩吃饭,询问小女孩的情况,打电话联系学校和小女孩的班主任。吴才有担任六年级寄宿班的班主任时,遇到住校学生缺这少那的情况,妻子黄常淑总是把家里的拿来给他们用。

鲁德权家庭事迹材料

鲁德权、谢根英一家4口人,这个平凡的乡村教师家庭儿女双全,夫妻相敬如宾。

2002年妻子谢根英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他陪着妻子千辛万苦四处寻觅良方。为省钱给妻子治病,他前往长沙求医问药,两天只吃两个烧饼,渴了就喝自来水,晚上睡在地下通道。每周两次血液透析成了维持妻子生命的方式。为了治好妻子的病,他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并四处借债凑了20万元为妻子换肾。2012年谢根英旧病再次复发,移植肾脏出现严重排异,经过半年抢救,移植肾脏最终还是坏死了。只能继续依靠透析维持,要保住妻子性命,需要二次换肾。然而,当时家里已是一穷二白,手术费、购买匹配肾源的费用根本负担不起。鲁德权没有放弃,他悄悄到医院验血,得知自己的肾脏可以移植给妻子时,他毅然做出了“割肾救妻”的决定,给了妻子第三次生命。

手术3天后,身体转好的鲁德权就开始忙碌着给妻子煮饭熬粥,清理大小便。如今,鲁德权的两个肾分别在夫妻俩的身体里健康地工作着。

鲁德权今年59岁,他为了乡村的教育事业,一直坚持奋斗在村小教学第一线,38年的村小教学经历,让他一辈子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古丈的乡村教育事业,走哪里红哪里,被老师们一致认为是“走一路红一线”的好老师,获荣誉无数。

这一家人,虽然病魔使得他们贫困潦倒,但是正是在困难中,生病的谢根英不放弃,丈夫对生病的妻子也不抛弃,始终鼓励她振作、坚持,全家人相互扶持、同舟共济,谱写了一曲家庭和谐的赞歌。

 

罗华家庭事迹材料

罗华同志现为湖南省人大法制委的工作人员,爱人谭辉是重庆大学的科研老师。他们2011年结婚,2012年小孩出生,随后婆婆到长沙与罗华一起生活。这个年轻的小家庭结婚后虽然面临着夫妻两地分居等现实困难,但家庭成员之间很团结,希望通过一齐努力既实现个人的事业理想,也为家庭成员创造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共同跨越“双城”的距离。

怀揣着这个家庭梦,夫妻俩选择了将自己深深扎根于单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做好科研工作,谭辉基本上以实验室为家,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项目研发上。受爱人的影响和带动,罗华克服家里的困难,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夫妻俩重视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工作以后又努力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谭辉的科研工作经过艰难的摸索迎来了成果,他参与研发的科研项目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罗华也因工作出色,连年被评为湖南省人大机关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

怀揣着这个家庭梦,他们甘愿成为对方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守望者。在谭辉事业艰难探索时,罗华一直不断鼓励他不要轻言放弃;在他工作繁忙时,罗华不辞辛苦地利用休假、在重庆读博士等时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小孩出生以后,罗华更是主动担负起料理家务、照顾小孩和老人的重担,让丈夫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罗华的婆婆为了替他们分担家庭压力,常年忍受着腰椎劳损、膝关节严重劳损等病痛折磨,协助罗华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将小孩照顾得妥妥帖帖。

怀揣着这个家庭梦,他们努力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他们谨守“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尊重双方父母,对父母恭顺有礼;夫妻俩每年都会主动接父母到长沙同住,对年迈多病的父母照顾有加。这个家庭婆媳关系很融洽。罗华很尊重和孝顺婆婆;她感恩婆婆的付出,每天下班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抢着干重活、累活;婆婆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总是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个家庭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夫妻俩以身作则,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虽然谭辉不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经常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沟通。因为家庭关系融洽,家教、家风良好,他们家庭在2015、2016年先后受到湖南省妇联、全国妇联的表彰。

聂东元家庭事迹材料

聂东元,今年73岁,丈夫王琳,今年81岁,膝下二个女儿,一家四世同堂共10口人,夫妻举案齐眉,家庭其乐融融。

1962年,聂东元与在衡冶总厂工作的王琳结婚。王琳母亲早亡,父亲在外地工作,四个弟妹年龄最小的才6岁。她不嫌家庭生活困难,结婚后挑起家庭重担,呵护弟妹生活,尽心照顾家里老人。

细心照料瘫痪的家人,数十年如一日。1964年初春,因蒸水河涨洪水,王琳的大弟王勋桃作为衡阳建材厂职工,积极响应厂领导下河堵堤管涌的号召,在0-1度的气温下,在河水中浸泡2小时,直到管涌堵好才上岸。但他上岸后全身发紫,当夜高烧入院,住院治疗7个月后,全身瘫痪。这时聂东元刚生下大女儿,但为了让才20岁的弟弟能站起来,她带着弟弟到处求医、扎针,却没有效果,后经厂方同意回家疗养。她在街道民政办工作,尽管工作繁忙,但她克服了弟妹年幼、公公在外工作、丈夫工作繁忙等种种困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尽力给予小叔子最好的照顾,为他接大小便、清洗身体。两个女儿受到感染,也经常帮着她一起照料,直到2010年10月王勋桃过世。这一过就是47年。

1993年5月,87岁的公公不小心跌了一跤,摔断了大腿骨头,瘫痪在床。因为其他弟妹在外地成家、工作,聂东元默默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无微不至地细心照料老人七年,直至老人去世。

热心帮助他人,与邻里和睦相处尽心尽力。对待邻里老人、小孩,聂东元都是绝对尊敬尤加,遇到大事小事,她总是闻风就到,当仁不让。当年,居民有一句话“有困难就找我们的聂主任”。2008年衡阳遇特大冰灾,全市停电停水8天,虽然政府全力供水,但供不应求。聂东元家在80年代时打了一口水井,她叫街坊四邻到家里打水,因人太多邻居们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12点排队打水,家人吃饭都是在厨房应付,对邻居却是笑脸相迎。

凝心团结家人,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流汗。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媳,能紧紧团结一大家人,需要更多的付出。聂东元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榜样。现在,大女儿在社区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二女儿孝顺贤惠,家庭个个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家里始终保持四代同堂的和睦大家庭生活方式。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弟弟妹妹都会齐聚她家。在她影响下,女儿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始终团结一心,没有因琐事而红脸,没有因意见而隔阂,没有因矛盾而争吵。

 

杨群康家庭事迹材料

践行治家格言,弘扬文明新风尚。自2013年退休以来,杨群康担任夹山镇格言治家理事会成员,与同事们收集整理夹山民间格言上万条,经层层筛选,反复斟酌,最终形成了66句880字的《夹山治家格言》,现已经成为夹山家家户户的道德法宝,成了夹山镇文明创建一张响亮的名片。2012年下半年以来,为宣传《治家格言》在社会上产生的效果,他采写的《湖南石门“治家格言”淳民风》在《光明日报》光明网头版登载;拍摄了《夹山治家格言“4进”实况》电视纪录片等,对宣传夹山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呕心沥血,挖掘红色文化。为挖掘南乡起义英烈史料,寻找快被遗忘的足迹,杨群康自费深入常德市临澧县、石门县、张家界市慈县利等地进行调研,先后写下了《南乡起义烈士墓亟待维修》《忠骨眠青山杂草长作伴》《追忆湘西石门南乡起义83周年》等文章。耗时近2年时间,与张德富、周友林合作,撰写出5万多字的《石门南乡起义揭秘》,填补了完整记载石门南乡起义的空白。

关注弱势群体,两代争献爱心。儿女心系社会弱势群体,2014年以来,相继为南峰村白血病儿童孙某捐款2600元,卫星小学捐款3000元,土山村捐款7800元,马塔村贫困学生贺某捐款200元。两老口省吃俭用,为社会公益及贫困捐助在1.8万元以上。先后为7名石门藉抗战老兵建档立传写人生,写下了《见证长沙起义的石门老兵伍积福》《伍本义曲折经历写人生》《远征军孟凡群坎坷人生》等文章。帮助7名抗战老兵申报并享受到了4—6万元的民间爱心资助。

播撒点滴情,心系新农村。2013年退休后,正逢家乡创建美丽乡村,组上要扩路,涉及到部分农户的橘树要搬家,邻居70多岁的的刘奶奶恋恋不舍。为不影响整体规划,他与家人商量当场拿下600元用作橘树补偿,铺公路涵管又自掏250元。为有效的展示福田农耕文化园创建规划,小两口捐资3500元请广告公司绘制福田农耕园第一张效果图,用图说话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认可。在几年的美丽乡村创建中,杨群康义务投工、投劳,不完全统计远远超过了100天,按计酬应在一万元以上。如此的付出,家人均无怨言,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刘天健家庭事迹材料

刘天健家庭是醴陵市板杉乡的一个普通家庭,这里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一个让人惊叹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奋斗、饱含着爱、诠释着美德。这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奶奶生育了8个儿女,四世同堂,全家上下42口人。这是一个勤奋向上的大家庭,曾经家徒四壁,借住祠堂,现在高门大宅,洋房敞亮。这是一个注重家风传承的大家庭,奶奶一生奉行“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父亲恪守“不做坏事,多吃亏,多帮忙”;儿女们勤奋创业,回报乡邻,连续30年走访慰问村五保户和高龄老人。

刘天健:醴陵市最年轻的村书记。刘天健今年40岁,为村里做了很多善事:为小学解决用水难题、时常到敬老院去慰问……去年村干部选举中,没有参选的他却被村民高票选为村书记。在板杉乡19个行政村中,年仅39岁的他也成为了最年轻的村书记。

父亲刘明春:无学历打造高新企业。生于1952年的刘明春学历很低,小学四年级后就没继续上学,但在1982年,刘明春便通过外出打工成为了村子里的第一个万元户。后来历经破产、欠账,却仍不放弃,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又让事业起死回生。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通过自己的专研和努力,已经获得过9个专利,在他上百人的工厂里,他全权负责技术上的难题。

姐姐刘天姿:巾帼不让须眉。去河南学习武术的除了刘天健,还有姐姐刘天姿。现今,个子矮小但勤奋努力的刘天姿得过多块金牌,担任过省内国内的许多武术比赛裁判。回醴陵后,刘天姿开了武术馆、健身房。此外,她还会在每周四下午,义务给花竹山的学生教武术。他的姑姑刘丽娜也是巾帼女性,曾获评醴陵市“十佳创业明星”之一。2004年创立醴陵市辣妹子口味城,2007年“辣妹子美食城”挂牌营业,同时从事多元化创业,成为醴陵最大的餐饮连锁,在醴陵已带动400余人就业。

 

段意花家庭事迹材料

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用在段意花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工作需要,她安家在资江益阳城区段一艘水文测验趸船上,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因为勤劳朴实,她兢兢业业,用执着与信念抒写着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因为珍爱生命,她始终如一,不顾自身安危,16年如一日,信守自己的朴实承诺,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溺水濒临死亡的生命。

“每救起一个人,我们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住在水边上,我就应该担起这个责任!”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临时工,虽然讲不出高深的道理,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化身守护生命的天使。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已是深夜。“救命啊,救命啊!”突然,一阵刺耳的呼救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段意花。她一骨碌从床上跃起来,纵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使尽全身力气将一位因下雪路滑不慎落入河中的60多岁的大娘救上岸。2004年腊月一个深夜,躺在床上的段意花突然听见“扑通”一声。她大叫一声:“不好,有情况!”随即带着儿子,打着手电筒寻找,最终将一个因家庭矛盾寻短见的年轻女子救起。

每年暑假,小孩都喜欢到河里游泳,这是段意花最为担心的时候。为了提醒学生在放假期间不要擅自下河游泳,她和丈夫用摄像机拍摄视频送到电视台播放,给孩子们起到安全警示作用;为了防止小孩落水,她在船上准备了几根特制的竹杆,即便吃中饭,她也顶着烈日,警惕地在船头张望。她守候的趸船上下数百米没有发生过一起学生落水的悲剧。

“快一秒救落水者,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段意花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6年来,她和丈夫李国庆勇赴江流,拯救了一个个溺水濒临死亡的生命,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只有7岁。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惊人壮举!16年来,段意花默默坚守在资江边,50余次的救人义举,50余次的生死搏击,只因一诺千金。但她从不声张,从未收取过被救者一分钱报酬,更没有以救人者自居。趸船上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冬天寒风嗖嗖,夏天酷热难当。她却总是这样默默地奉献着,如同资江中那小小浪花,朴实无华,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寒来暑往,她用实际行动为守护生命时刻准备着。一次又一次地诠释着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让我们从她身上读懂了雷锋精神的真正内涵。

曾令超家庭事迹材料

曾令超,又名蒋重超,1948年生,现年68岁,湖南省新宁县人,现为新宁县法院退休干部,中国作协会员、全国首个盲人一级作家;妻子蒋妹,65岁,现为新宁县委政法委退休干部。

见义勇为负重伤。1981年12月12日,曾令超带领法院新招收的4名干部去县人民医院体检。当他们到达医院时,一个腰缠炸药的歹徒正搂着医院的一名收费员行凶,见此情景,身为法官的曾令超没有丝毫犹豫,挺身而出。可亡命的歹徒却在此拉响了缠在腰间的炸药,一声巨响之后,歹徒与那名收费员当场身亡,曾令超则倒在了血泊之中。当休克了三天三夜的曾令超从死亡线上挣扎着苏醒后,那双明亮的眼睛却再也看不见了。

蒋妹苦学“蝌蚪文”。曾令超对文学颇有兴趣,为充实生活,便萌生了写作的念头。由于失明,曾令超的字迹像歪七扭八的蝌蚪,没人能够看得懂。为了认识丈夫写的这些“天书”,蒋妹就像教启蒙的孩子一样,教曾令超从简单笔划的字开始进行练习。经过整整三个多月的磨练,蒋妹终于学会了曾令超写的“天书”。于是,蒋妹除了教书上课、备课“带儿女、干家务之外,又多了一项誊写曾令超写“天书”的工作。曾令超每写好一篇文章,蒋妹就誊抄两份,一份留底,一份向外发稿。

盲人作家的成功。在妻子的鼓励下,曾令超的创作欲望日渐强烈。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蒋妹给丈夫念读的各种作品、报刊、文章、教材达到1000多万字,她就像一只啼血的杜鹃,不惜自己的生命,支持着丈夫的文学事业。1993年,曾令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调动》正式出版,此后见诸于各种报刊的作品越来越多。三十年来,曾令超先后发表作品近300万字,蒋妹共誊抄文稿近600万字。目前,曾令超已出版了诗集《铸造太阳》、散文集《人生在世》、长篇自传《跋涉光明》等11本书。他因此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首个盲人一级作家,2003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文明家庭的风采。曾令超一家十分重视对儿女的品德教育,在老人言传身教和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儿女都考上了大学,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番成绩,儿子在法院工作时被评为全市优秀法官、全市岗位能手,女儿在县司法局工作多次立功获奖,并评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工作者。为回报社会,曾令超夫妇向中国现代图书室捐赠了自己的《一个女人的调动》、《灿烂的明灯》等11部作品,并向湖南“爱心书屋”捐书200册,并资助上资助上学有困难的大学生和孤寡老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