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谭里和:讲好故事的好记者

2014-11-06 阅读数 314725

今日女报 谭里和 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 好记者讲好故事

特殊婚礼

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时间:11月4日晚,地点:中央电视台演播,婚礼的主角:今日女报首席记者谭里和与他的妻儿。当身穿婚纱的妻子赵会抱着一岁五个月大的孩子出现在面前时,谭里和潸然泪下……

当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中央电视台协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正在进行录制。谭里和作为湖南新闻界唯一选手,与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9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一起向全国人民讲述了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谭里和是一名残疾人记者,他用朴实感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一名记者的故事以及他《用拐杖撑起的新闻理想》。央视了解到谭里和当年结婚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举办婚礼,特意为他安排了这场特殊的婚礼。

如果从中国几十万名记者中层层挑选出几名来讲述经历过的故事,这该有多精彩?

今年的记者节,10位优秀的记者,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好记者讲好故事——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里向全国人民讲述其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在这个中国新闻界最“讲坛”上,一个撑着拐杖的残疾青年显得尤其打眼,他就是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谭里和。

11月4日,在由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北京决赛中,经过层层挑战,谭里和最终成为参加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的10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之一。

作为今日女报/凤网的老读者,这些年也许你没少读过谭里和写过的重磅报道。平时,听他讲故事;今天,看他的故事。现在,作为与他共事近8年的同事,我要跟大家讲述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一个残疾青年如何蝶变成一位优秀记者。

走过阴霾,他从自卑到自强

悲剧总是接踵而来。

15年前,株洲茶陵的残疾少年谭里和还是一个求助者。那年,他高考结束后,一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既是这个家最大的喜事也是最狼狈的悲剧,当一家人凑够了学费让他站在省城某高校的招生办老师面前时,却得到了一句“录取你是我们的误会”的冷语。

第二年,那条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的腿让他再次遭遇尴尬境地。他含着泪水,拖着被嘲讽又一次受创伤的残腿回到家乡。

然后,家里挤出所有的钱,母亲甚至拿出买棺材木的钱送他复读。在湖南乡下,那可是一笔不能轻易挪动的钱。

第三年参加高考之后,现实继续戏弄谭里和。父子俩从长沙回去,一路上父亲沉默寡言,儿子泪水涟涟。父亲绝望地说:“安心回家吧,你没有读书的命。”儿子咬破了嘴,血,染红了倔强不语的唇。

没有放弃,也不再放弃。也许至今还有不少长沙人记得,那年秋天,这个不愿被命运扼住喉咙的农村残疾少年独自在长沙街头为上大学奔走呼号。

一群有正义感的记者在新闻媒体上大声呼吁,使得事情峰回路转。2001年9月,时任湖南省代省长的张云川为谭里和深情作批示,圆了他的大学梦。他走进了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

从那时起,记者这个职业在谭里和当时几欲支离破碎的心里是多么温暖、多么神圣。

大学里,专业成绩并不好的谭里和开始凸显出了对文字几近执拗的兴趣,他还当选为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长。

谭里和靠写别人的故事来“养活自己”。《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等报刊“千字千元”的稿费,不仅供他衣食无忧地度过了大学时光,甚至他还寄钱回家补贴家用。

2005年6月,刚一毕业,谭里和入职《时代邮刊》杂志。除了担任编辑工作外,他每个月还要外出采访,为一些知名刊物撰写纪实报道。

那时,谭里和是今日女报的通讯员,他更想有朝一日成为今日女报的记者。

2006年,谭里和到今日女报应聘记者岗位,考试成绩不错,但是考虑到他身体残疾,只有一条健康的腿,跑采访不方便,社委会研究之后,最后没有录用他。

2007年5月,今日女报向全国招募编辑记者,谭里和又来应聘。虽然他考试成绩还不错,但社委会的领导考虑到去年同样的理由,最终仍选择放弃录用他。录取结果第二天就会被公布。

傍晚,社长、总编辑王伏虎从办公室出来下楼时,突然从楼梯口冲出一个黑影,原来竟是谭里和。这个青涩的年轻人诚恳地说:“王社长,这次会录用我吗?”

见王伏虎不说话,谭里和继续说:“如果不录取我是因为我身患残疾,我希望报社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其他记者一起试用,如果到时候觉得我不行,你们再淘汰我,我那时候会心服口服。”

王伏虎被他的执着和真诚所打动,说:“我再和其他社委商讨一下,你明天等结果吧。”第二天,他在社委会上提议,“既然这个小伙子这么想当记者,而且考试成绩也不错,我们如果给他这个机会,他一定会比一般人更珍惜这个岗位。”

经过反复权衡,最终,今日女报社决定增加一个名额,破格录用了这名学医出身的残疾青年。从此,谭里和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这一年,谭里和采写的《他带湘大百余贫困学子突围》一文在今日女报上引发了巨大反响,这篇独家报道将受访者杨怀保推上了当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光荣榜。

谭里和进入今日女报社时,纸质媒体尽管已遭遇拐点,但在诞生过包括邓飞(“免费午餐”发起人)等许多名记的今日女报采编团队里,靠一条腿跑新闻的谭里和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谭里和经常向我倾诉自己的不安,他有时会说:“我一个残疾人,搞不好,随时都会下岗。”入职今日女报的前两年里,他的生活,每天都跟工作压力交织在一起,他怕没有线索,怕不被领导待见,怕被受访者误会是骗子,怕写不出好报道……他害怕的东西太多。

在一般人看来许多稀松平常的事,但在谭里和眼里却有时是难以逾越的沟壑。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作为一个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地在外奔波的记者来说,一双健硕的腿是多么重要啊!

那段时间,他表面很坚强,但深入了解他的人是能深深地感觉到他的自卑的。

好在,谭里和安然挺过了那些彷徨的岁月。

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赛 今日女报首席记者谭里和获评全国十佳(详情请点击这里)

他们的故事也等你来分享(详情请点击这里)

 

 

今日女报 谭里和 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 好记者讲好故事

新闻路上,他从自强到自信

对于谭里和能安然挺过了那些彷徨的岁月,或许只能用“天道酬勤”这老套的俗语一言以蔽之。

在谭里和看来,最重要的是因为今日女报不但不拘一格招人才,而且还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很多同事的眼中,谭里和是一个“不听安排”的记者。有时报社搞的重大活动,采编中心搞的策划报道,他都充耳不闻——这是一个近乎偏执的人,他沉迷于调查性报道而难以自拔。

到后来,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性报道题材,他干脆不写。他的口头禅也从“别人写过的没意思”变成了“写出来没影响没意思”。

为了采访到独家新闻,谭里和的“线人”遍布三湘大地。接连好几年,湖南许多报社组织通讯员座谈会或培训班,他就“潜伏”在里面,以便认识更多的通讯员。

如果说前些年,谭里和只想着“妙手著文章”,而之后的几年,他则致力于“铁肩担道义”。

《洞庭湖上的“天吊户”》、《临湘女交警双手托起九幼童生命》、《湘大副教授和她的小摊贩丈夫》、《岳阳县一中为何状告“跳楼证清白”的学生》……每一篇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在这些报道里,不仅充满了正义和智慧,也布满了艰辛和危险。

2012年元旦节前夕,洞庭湖渔民们的船被困在一片淤泥的湖上。连四肢健康的渔民们都望而怯步,谭里和却蹒跚着身躯,陪他们度过了新年到来的第一天,并记录了他们的艰难险阻;

2011年7月,谭里和报道了湖南娄底一个山区上百名越南新娘突然集体失踪事件。因为报道触犯了犯罪团伙的利益,他接连几个晚上都接到恐吓短信:听说你只有一条腿,把你的这一条腿打断,你就一辈子只能躺在床上了。

2011年,寒冬,为了采访一个许多男人娶不到老婆的光棍村,谭里和独自去湘西最偏远的山村,搭了一趟汽车,又坐摩的,摩托车师傅在载了他两个多小时后,把他丢在途中……

他撑着一根拐杖,采访的足迹已经走遍了三湘四水。全省120多个县市区,他只有两个没有涉足。他采写了300多篇近200万字的深度报道。

当一篇篇影响巨大的稿件累积之后,同时也累积了他的自信和乐观。

自信的人常常自嘲。谭里和的自嘲起初让身边的人小心翼翼不敢接招——有时他还会拿自己那条“不方便”的腿跟同事开玩笑,有时他又自诩是郑智化,还扯着嗓子吼上一曲;有时他又用“我一拐杖拍你”的话来逗乐同事,好像忘记了那东西应该是他身上的一个敏感词……后来大家就习以为常了,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四肢健康的记者。

2010年年初,谭里和被今日女报聘任为唯一的首席记者。

2010年11月8日,中国第十一个记者节。谭里和在这一天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长沙广电集团时政访谈节目《对话长沙》中,他和时任湖南省省委常委、长沙市市委书记陈润儿对话。陈润儿感慨地说:“想不到你还是首席记者,可以看出今日女报用人不拘一格啊!”

谭里和在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湖南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许云昭也十分关注他的成长。湖南省人大委员会原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傅学俭还称他为“省城名记”。

2014年6月,谭里和被评为“湖南省十佳记者”,是今日女报社继李玲、王伏虎、刘桂林、熊梦玮之后获得该项殊荣的第五人。

谭里和工作越发勤奋,做采写工作更是倔强,还常跟合作的编辑或记者争得面红耳赤。坦白讲,不少同事并不喜欢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或者说是怕他“太较真”。大到报道的标题,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他都可能“咬”着不放。

不过,同事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简单而直率的人。

他的生活更是简单。他几乎没逛过街,一年到头都很少买衣服,偶尔买一件,都会好些天跟同事津津乐道。他买得最好的一身行头应该是最近应付去北京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决赛时,花了近两千元买到的衣服、裤子和鞋子。

他极少去KTV嗨上一把,但在报社走廊上,我们时常听到他高昂开心的歌声。

他至今还使用一个老式的诺基亚手机,他说:“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我不知道拿手机可以做什么。”

甚至,长沙的夜生活,他也极少参与。有一天晚上,我带他去湘江边吃夜宵,他环顾周围的热闹,眺望远处的灯火,突然说:“长沙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地方,我真的是第一次来。”

谭里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小气,但对别人却很大方。他偶尔会请同事们去饭店里吃上一顿;采访时奉献爱心是时常有的事。有一次,他采访一个被强奸的贫困少女,身上没钱,还向同去的摩的司机借了200元送给了她。

不少人笑他太小气。有一回,他很悲壮地跟我说:“我跟你们不一样,再怎么难,你们都可以选择走下去,可我,随时会倒下。而现在我绝对不能倒下去,我的牵挂太多了,我必须想到未来。”

 

今日女报 谭里和 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 好记者讲好故事

爱情驾到,他从自信到自谦

现在,谭里和最牵挂的人应该是赵会,他的妻子。

“我非常感谢今日女报,因为他的包容,让我这辈子有幸成为一名记者,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妻子,因为有她的默默支持,我才能当好一名新闻记者。”11月4日晚,《好记者讲好故事——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进行录制,谭里和在演讲台上激动地说。

2010年12月24日,平安夜,他从永州东安采访回长沙,在一趟绿皮火车上邂逅了从南宁去浙江金华的湖北女孩赵会。

赵会后来动情地说,她之所以选择跟他在一起,因为他是记者,她能感觉到他身上的一股正义感。

爱情,对谭里和来说,如同工作一样,也是来之不易的。

2010年春节,谭里和并没回老家,他独自一人赶去湖北宜昌。他很清楚,“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的!

尽管在他来之前,赵会已跟家人说过,他是记者,是个优秀的人,但刚一进门,屋子里热闹的人群刚一看到谭里和——看到了他那根拐杖,还不待细细解释,屋子里的空气顿时就凝固了,赵会的妈把她痛骂了一顿:“你看看他这样子,像个记者吗?肯定是个骗子!”

那年春节,谭里和是在赵会家镇上的小旅馆里度过的,一整天一整天,他都在窝着小旅馆的床上,他只干一件事——等消息。当欢乐的烟花划过热闹的夜空时,也灼伤了他的心。

直到正月初五,消息还没来,他郁郁寡欢地回了长沙。临行时,他丢给女友一句话:“我在长沙等你一个月,你不来,我们就分手。”

一天,两天,三天……他每天都在长沙左家塘那间公寓里等着爱人的到来,直到他开始绝望。有一天,外面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他开了门,她拖着行李站在门外。他没有惊呼,只是慢慢地带她进了门。但她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泪流满面。

后来,他们就在一起了,应该说是结婚了。他们并没在长沙办酒席,因为谭里和这些年做记者一直在各地奔波,长沙实在是没有几个可以喊来喝喜酒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她的父母家人依然不支持这桩婚姻。

那些日子,谭里和写稿子的热情非常高,每次采访归来,第一时间在今日女报上发稿,然后又写几个版本,投向知名报刊上。那段时间,他差不多每隔几天就有一张稿费汇款单。

爱情的力量让他们很快又在长沙南边买了个大房子,房产本上只写了赵会的名字。

2011年冬天,谭里和向报社请假,说要在老家办酒席,但很少有人知道,理由竟然是他父亲在楼上摔下来,希望一场婚礼可以冲喜。他们的婚姻真正开始应该是在他们“结婚”一年之后——那时,赵会有了8个月的身孕,孩子降生必须有准生证,可他们连一张结婚证都没有。直到彼时,赵会的父母才终于送来了户口本。

凭借更多的赤诚和真心,谭里和弥补了身体的缺陷。赵会的父母渐渐地接受了这个女婿,两位老人都在长沙帮忙带孩子,谭里和还给岳父在小区里找了一份做保安的工作。

每一个记者的另一半必然要承受很多的委屈和辛劳,而赵会除了是妻子,有时也是谭里和的私人助理。

有一回,谭里和在衡东采访,拐杖坏了,他摔倒在地,实在没办法了,只好给赵会打电话。她从长沙坐车过去,在衡阳汽车站的一家店子里,一次就买了6根拐杖送给他。

从此,谭里和每次外出,赵会都会悉心查看他的拐杖,也会把他所需的东西都一一检查,他的穿着也愈发显得整洁干净。

谭里和撑着一根拐杖,跑遍了湖南,写了无数别人的故事,但他没想的是,他正铸就了他励志的人生。

2014年10月30日,在谭里和赴京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之前的晚上,在今日女报社附近的某家西餐厅里,这一次,坐在我对面的谭里和,不仅仅是我的同事、朋友,也是我的受访者。

斑驳的灯光打在谭里和那张圆脸上,在聊到他的新闻和他的爱情时,我倏忽间见到泪水在他眼里翻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