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刘延东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这也是继吴桂贤、陈慕华、吴仪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四位女副总理。一时间,她们的成长经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第一位女副总理
吴桂贤:纺织女工当上副总理
1938年生,祖籍河南,陕西人,1975年1月—1978年3月在任。
文/黄禹康
1938年,吴桂贤出生在河南巩义县一个农民家里。1951年,13岁的吴桂贤就踏上了列车独自出门谋职立业,并成了西北国棉一厂的第一批工人。
1958年入党转正的那天,领导找吴桂贤谈话,郑重其事地告诉她,鉴于她表现非凡,决定把她调到赵梦桃小组去,担任赵梦桃所在小组的党小组长。由于姐妹们齐心协力,小组年年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年年被评为先进标兵,以赵梦桃小组为代表的西北国棉一厂班组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一时传遍全国纺织系统。不久,吴桂贤被推选为西北国棉一厂副厂长。
1975年,国家提出要从工农兵中选拔干部,而且,需要从工人中选拔一名副总理,而且要求是女性。周恩来想到了吴桂贤。
吴桂贤到北京后,心中忐忑,不知道要她来干什么。周恩来找她谈话,她问总理:“让我来北京有什么任务?”周总理笑吟吟地说:“有大任务啊,让你当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大吃一惊:“不行,不行,我干不了!”周总理说:“许多事情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干,我这个总理也是在干中学会的,况且还要经过全国人大的选举任命呢!”在四届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经选举,吴桂贤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那年,她37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理。
到了北京当副总理,吴桂贤仍然每月只拿西北国棉一厂76元的工资。她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无论是在政治局开会还是在国务院开会,喝茶水都要交2角钱的茶叶费。吴桂贤每次都只喝白开水,不喝茶水。服务员问她:“吴副总理,您为什么不喝茶?”她笑笑说:“我不爱喝茶,怕睡不着觉。”每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宴会,她都要按规定交餐费。她分管纺织部、卫生部和工青妇工作。吴桂贤与陈永贵实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吴桂贤要求回到西北国棉一厂去,组织上也同意了。
又因为一番机缘,吴桂贤到了深圳一家企业担任副总经理。1998年,她从企业退休时,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文件,她享受正厅级待遇。(摘自《党史博采》)
第二位女副总理
陈慕华:与党同龄的铿锵巾帼
1921年6月21日生,浙江青田人,1978年3月—1982年5月在任。陈慕华因病于2011年5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文/余玮
共和国央行第一位女行长
1921年,陈慕华出生于素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美誉的江南小城浙江青田,可以说是与中国共产党同龄。她的父亲是位正直的军人,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军界服务。
七七事变爆发后,正在南京读中学的陈慕华辗转到了延安。陈慕华曾回忆说:“那时候,林伯渠负责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我临走前他还跟我谈了话。他讲延安很苦,你到那里去要准备吃苦,要有吃苦的精神。第二点意思是到那里要好好地学习,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上进。第三条不要过早恋爱。就这样,我交了10块钱,就搭上八路军往延安运粮的卡车,坐在卡车后面到了延安。”
1978年3月,陈慕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陈慕华继续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是当时政治局中唯一的女性。1982年,陈慕华由副总理改任国务委员。
1985年3月,陈慕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成为共和国央行第一位女行长,时年64岁。
妇女儿童慈善事业的奠基人
1988年4月,陈慕华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9月,又当选全国妇联主席。在谈及全面提高妇女素质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时,陈慕华曾说,作为一个女人,有女儿、妻子、母亲、祖母、外祖母等多重身份。“教育好一个女孩,就等于教育好一代人,甚至两代人。如果她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那么她生育的子女,也会像母亲那样,懂得怎么生活,她的丈夫也会受到她的影响。作为一个女人,最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子女,因此最懂得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后来,在陈慕华的倡导和全国妇联的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了“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等公益行动。
这两项公益计划,陈慕华每年都是第一个捐款者。她曾特意给家人与亲友立下了一个规矩,凡是有工作的人都要资助一个“春蕾计划”的贫困孩子。她和全家人每年至少资助13名女童,累计资助女童195人次。为此,“春蕾计划”成为我国民间公益组织促进女童教育发展的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范例。
为了创造培养妇女人才的良好环境,在陈慕华的倡导下,中华女子学院成立了,并成为专门培养新型女性人才的现代化的大学。(摘自《党史文苑》)
第三位女副总理
吴仪:“铁娘子”的强势外交
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2003年3月-2008年3月在任。
文/晓德
吴仪从来没有进入外交部工作过,但她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外交的一名杰出代表。
1991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前,因中方团长突然患病,刚担任4个月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的吴仪替补出战。面对美方代表咄咄逼人的“与小偷谈判”论调,吴仪回应得干脆而利落:“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吴仪因此一战成名,被誉为“铁娘子”。
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部长、党组书记长达7年之久的吴仪,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后来在国务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任上,吴仪在中外交往中的纵横捭阖更是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道独特风景。
吴仪最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提气”的大动作,发生在2005年5月。当时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跌入谷底的中日关系正岌岌可危,中国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此时,日本爱知世博会被中日双方认为是改善关系的机会。在此背景下,时任副总理的吴仪在5月17日开始访日之旅。但5月20日,小泉却再次高调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其个人信仰。此外,日本还宣称把18个日本人户籍落在钓鱼岛,这都为吴仪访问投下了阴影。非常时刻,必须采取非常手段。5月23日中午,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了原定当天下午与小泉的会面,提前回国。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被认为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标志性事件。尽管后来披露的信息表明,突然回国并非是吴仪一个人在战斗,但这种行事风格,却颇契合吴仪在国人心中的印象:强硬,雷厉风行,坚持原则。
而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2003年的SARS疫情时,吴仪临危受命,兼任卫生部部长。这时,距她接任副总理不到20天。吴仪坦言:“虽然我从事革命工作40年来,从未对国家说过‘不’字,可如今已是六十多岁的人啦,重新去分管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压力不小啊!”在她的组织下,一场抗击非典的“雷霆行动”迅即展开,有效遏制了疫情。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有了吴仪,定能无疫!”
2008年,吴仪以69岁高龄“裸退”,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并表示“希望完全把我忘记”。她的淡然、超脱与从容,一如她最喜欢的那句《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四位女副总理
刘延东:曾被香港媒体称“刘旋风”
祖籍江苏南通,1945年11月出生。2013年3月16日起,成为新中国第四位女副总理。
文/刘斌 袁红
家庭:父亲曾任农业部副部长
刘延东低调的做事风格,让她的家世鲜为人知。其实,她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其父刘瑞龙是1927年就加入中共的“老革命”,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创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刘瑞龙曾担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是我国“三农”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刘瑞龙与夫人江彤育有四个子女,刘延东为次女。
1964年,刘延东进入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学习。1970年3月毕业后,她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化工厂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后又进入北京化工实验厂工作。1981年,她出任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时年36岁。1982年,刘延东调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当时的领导和同事有胡锦涛、王兆国、李克强、李源潮等。
刘延东还十分重视学习,1990年开始,已经45岁的刘延东在公职之余,连续用8年时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91年开始,刘延东进入中央统战部工作,并做到了部长。中共十七大前,中新社曾发表文章评价统战部的工作,称“过去五年来,这个部门至少为共产党联系了超过5000万的新朋友”。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著名美国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表示:“在她的领导下,统战部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两位非党内人士升任部长职务。”这两位官员是科技部部长万钢和曾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
个人魅力:访港时被称为“刘旋风”
作为一个成功的女性领导者,多个媒体曾评价:刘延东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自然地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气质美感。
最让舆论津津乐道的是2004年5月,刘延东首次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的身份赴港访问。其间,刘延东出席了30场左右的各种活动,日程从早餐时间到深夜几乎排满,故港报诙谐地称之为“刘旋风”。尽管连随行的工作人员和记者都有些吃不消,但刘延东始终神采奕奕面带微笑,使人不得不佩服其过人精力和精神状态。
香港的舆论认为,刘延东做事果敢干练,但又不失女性的温柔,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可称“刚柔并济”。她常讲,工作中要忘记性别,生活中要记住性别。
2012年,《财富》杂志列出了10位引导全球经济未来的女性,刘延东赫然在列。有观察人士称赞她是一位致力于促进中国与外界合作的改革家。(摘自2013年3月17日《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