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全球180多个国家的癌症发生率排行榜中,丹麦高居首位。而中国位居第62位。在中国,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
近年来癌症已经是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数据,在世界前五名癌症发病率的国家分别是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比利时,美国是排第七,英国是排第22,可以看出来癌症发病率比较高都是一些发达国家。中国是排第62位,处于中游。
专家表示,生活方式差异包括饮食差异,是导致不同国家地区癌症发病差异主要原因。从中国来看,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其实也是在不断上升,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是有312万,平均下来也就是说全国每分钟有6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中国因为癌症死亡的病例是达到270万,占到居民死因的13%,也就是每7-8个人是当中有一个人因为癌症死亡。
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就是你了解癌症吗?也是旨在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消除公众对癌症治疗的恐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肿瘤,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刘端祺总结了24个字:始于英年,饮食清淡,坚决戒严,适当锻炼、豁达乐观,定期体检。其中始于英年,就是指预防癌症一定要从年轻时抓起,二三十岁抽烟、喝酒虽然没有出现癌症症状,但其实基因改变已经开始。
乳腺癌
年轻女性发病猛增
对策
筛查方式要“因地制宜”
“乳腺癌发病率正在呈现‘东升西降’的特点。”解放军第307医院乳癌内科主任江泽飞说,在美国等原本乳腺癌高发的西方国家,由于及时合理控制环境、激素等诱发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10年前已经出现了发病率下降的趋势。由于生活方式、生存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城市西方化、农村城市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走高,其中年轻女性所占比例也在增加。
“美国还出现过发病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乳腺癌治愈率在不断提高。我国20年前的乳腺癌发病率较低,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也出现了死亡率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变化。”江泽飞补充说。
根据《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25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在50岁达到高峰。城市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我国一项乳腺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患者就诊年龄平均为48.7岁,比西方白种人发病提前了10年。
“目前的研究还主要来自对城市大医院的患者统计,虽然并不等同于全国乳腺癌发病年轻化、低龄化,但医生必须针对年轻患者,在诊断、治疗模式以及生育能力保存等方面有所调整。”江泽飞举例说,在国际上,乳腺癌筛查首选乳腺钼靶摄像,但4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乳腺结构更为致密,采用钼靶摄像成像并不清晰,不利于临床准确诊断,而且乳腺过早暴露在X线下,反而增加了患癌风险。“对于中国年轻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我们推荐首选更精确的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另外,对于自我检查方法的有效性,西方有研究认为,自我检查并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我国专家普遍认为乳腺癌的自我检查,目前仍是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简便手法。
江泽飞分析说,发达国家有国家乳腺癌筛查计划,较为完善的健保制度和家庭医生制度,能够让女性获得及时的专业筛查。而我国受现实条件所限,简单易行、不依赖仪器的自我检查仍是帮助女性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的重要方法。
“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对长期存活的生活质量要求更高,保留乳房的要求更为强烈。”江泽飞说,在可以选择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美国有80%~90%的患者选择保乳,而我国患者更多选择“积极切除”。
江泽飞认为,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传统文化观念、知识水平等因素造成。保乳治疗后还需要进行放疗,受医保尚未普及的限制,部分患者无力承担较高的治疗费用而被迫放弃。“事实上,肿瘤复发更多是受基因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乳房再次切除后也并不影响患者的总体寿命。”
小贴士 月经后7天~10天进行乳腺自检,有异常及时就诊。30岁前每3年做一次乳腺检查,4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和临床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