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最前面的是潘志艳
姓名:潘志艳年龄:28岁
任职:3年村支书助理
地点:会泽县马路乡大坪子村
履历:潘志艳,1984年出生,2007年4月入党,当年毕业于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打了两年工,当过外聘教师等。2009年考村官,9月选聘到马路乡旁地村任党总支书记助理。
骄阳炙烤着满目疮痍的大山,干燥的山风吹来,尘土飞扬。连续3年的干旱,马路乡旱情一年比一年加剧。潘志艳主动请缨到缺水最严重的大坪子村和下大箐村驻村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下大箐村,与贵州毕节市威宁县一江之隔。当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平均海拔1800米,2011年末全村有61户256人,人均纯收入1250元。今年,是潘志艳在旁地村当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的第三个年头。
开始……
为孤寡老人背水
春节后,潘志艳回到驻地下大箐村,村民家的水窖已干涸见底,吃水全部要靠到10公里远的山脚下的牛栏江里背水。村民李翠英老人家用水很难,见到小潘来询问灾情,老人家拉着小潘的手边说边哭:“儿子出去几年音讯全无,孙女才十多岁就被拐卖到贵州,家里水窖也没有,背水也背不动……”“他们太苦了,看着70岁的孤寡老人带着小孙子到河里背水,沉重的水桶压得腰都直不起来,我们实在不忍心,我们年轻力壮,得帮帮这些老人。”潘志艳决定要为老人背水。从今年正月十三开始,潘志艳开始了她的背水村官路。
首次……
背水用了4小时
第一次背水,潘志艳从村民家里借了小背篓和水桶,开始加入村民下山背水的队伍,下山不难,灌满25公斤水后开始往回爬,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不到一米六的潘志艳的脚开始发抖,肩膀也疼起来,4个小时才爬到李翠英家。之后的3天她每天背一趟水,到了第四天,一天一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村里的老人很多,到了第五天,潘志艳每天背着25公斤水往返江边两次。
接着……
组成村官背水队
在附近任大学生村官的赵祝先打电话给潘志艳,问她最近忙什么,潘志艳说“背水”,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也加入了背水队伍,得知情况的其他几个大学生村官也和在任的村支书说明情况,想到下大箐村为老人背水,全乡11个大学生村官背水队出现在牛栏江边,除了潘志艳队长外,还有25岁的自芬、黄小玲、董凤萍3名女孩。
潘志艳的义务送水队在下大箐连续呆了一个星期,除帮赵德章家背水外,其他几户五保户的吃水他们全包了。
感动……
“亲生的都没对我这么好”
83岁带着是孤儿的两个孙子的周春姐家,潘志艳不但给老人背了水,还自己出钱给老人买了新衣服。77岁的李翠英老人家,他们帮老人送水,还帮她家挖了一个水窖,让老人高兴得连连说:“我亲生的都没对我这么好,给我们背水,还帮我建了水窖,太感谢你们了。”潘志艳和她所带领的义务送水队的一言一行,不但让老人们感动,下大箐的村民也都看在眼里,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都相处得比较熟悉,到哪家都要拉着村官大学生们吃饭感谢这帮年轻人。
目标……
把牛栏江水引上来
在潘志艳的感召下,下大箐村的村官背水队让村民感动感激。为了更清楚了解缺水和需要帮扶的情况,背水队建立联系卡,在背水的背篓上插上小红旗,让老人看到小红旗就知道他们来了。会泽县领导知道这群大学生村官背水后,联系消防送水车送水,为了能送到村里,潘志艳带领着清理出5.1公里的山路,但送水成本太高,后来组建临时水泵,从牛栏江抽水上山,3月9日水泵的水引到村里。自从,这个活跃在大山之间的村官背水队才停止了艰难的背水之路。但大家也不闲着,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看到潘志艳又带领着几个大学生在村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这帮村里的年轻人正在挖一个公用水窖,准备将牛栏江中的水引上来。
坚守……
农村实践锻炼很宝贵
今年9月份,潘志艳在旁地村任村官合同期满,与其他大学生村官一样,潘志艳报考公务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岗位,上网一查询有的一个岗位就有500多人报名。自己何去何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2010年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潘志艳背水事迹后,浙江一公司打电话给潘志艳,以每个月4000元的月薪聘请她到浙江工作,但她婉言拒绝了这份是她现在生活工作补贴3倍收入的工作,面对诱惑,她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在家乡工作3年不算长,签订了合同就要做好每一件事,做完我该做的事,工作以后可以慢慢去找,但这3年的农村实践锻炼对我来讲更宝贵。现在虽然就业难,但只要敢想、敢做、会做,只要能用心去做,总会有我们的一片天地。”(蒋琼波周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