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两会惊爆提案 揭开母乳喂养背后的黑幕

2012-03-05 阅读数 450005

研究表明,早期母乳喂养能够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约20%。在出生的头一个月,非母乳喂养的孩子的死亡率要比接受母乳喂养的同龄人高出25倍!

可现如今,许多中国宝宝的“第一口奶”却是各种品牌的奶粉。这意味着,在乳房与奶瓶的争夺战中,多数中国母亲已经败下阵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种现象,正以其巨大的危害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警惕:

奶粉企业为拉拢医务人员不惜成本,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美赞臣公司的销售和推广费用往来账单上,湖南省最好的几家医院的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赫然在列!——如此一来,今后再面对“白衣天使”们的“诚意推荐”时,我们该信是不信?

而医院每向商家“出卖”一名孕产妇资料,即可获得10-30元不等的人头费;成功游说孕产妇购买该品牌奶粉,又可获得一定“续吃费”——这便不难解释,为何有的准妈妈只是去趟医院做孕期检查,就会被一家甚至多家奶粉企业的销售人员给缠上。

对此,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杨澜,携手今日女报/凤网联合发出呼吁:任何与母亲抢夺“喂养权”的行为都该严惩不贷,因为“母乳喂养对儿童的一生有益,而配方奶喂养却会对儿童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以至于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杨澜提案惊爆:

约1/3的产妇收到过奶粉礼物

3月4日,杨澜向今日女报/凤网独家发来了她的提案全文。

在这份《关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以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提案》中,杨澜委员提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推荐,0-6个月婴儿应进行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直到其两岁。而根据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信息,2008年,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为67%左右,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85%的目标有较大差距;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更仅为28%——临近的韩国,这两项数据在2009年分别达到89%和49.3%。

杨澜分析认为,造成中国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有很多。

首当其冲的是“每年新生儿数量约为1600万”让中国市场成为母乳代用品生产企业的福地,以致近年来,国内外婴儿食品公司均在中国展开强势的母乳代用品宣传。仅2008年一年,中国配方奶粉销售量就增长了26%,达到35亿美元。1995年10月出台的《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虽明令禁止针对婴儿的母乳代用品在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但执行情况不理想。

另一重要因素为,据杨澜了解,约1/3的母亲在产后都收到了奶粉礼物。更有医院允许奶粉企业到产房和病房进行产品宣传和样品发放。

站在“母乳喂养不仅对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大有裨益,对促进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也有巨大好处”的认识高度,杨澜在提案最后写道:“应进一步落实我国签署的《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控制母乳代用品的违规营销。”

 

妈妈们集体吐槽:

奶粉商与医院的关系“让人看不懂”

杨澜委员所提到的“更有医院允许奶粉企业到产房和病房进行产品宣传和样品发放”,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接下来以家有0-3岁宝宝的妈妈群体为主要对象的采访调查中得到印证。记者在新浪等门户网站加入多个“湖南妈妈互动社区”微群,与50名左右的年轻妈妈进行了交流,其中,约40人称“产后受到过奶粉厂商的电话骚扰”,27人表示收到过由院方发放或由推销人员在医院内直接赠送的奶粉试用装,涉及美赞臣、多美滋、雅培、伊利等众多品牌。

通过妈妈们的讲述,记者发现,奶粉厂商依傍医院而“生”出的营销手段还真是林林总总,各有“天机”。

手段1医院办的健康讲座上,销售人员唱“主角”

“临产前几个月,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受湘雅附三医院之邀参加了多场孕妇健康讲座,可临到现场却发现,满场的奶粉广告、推销员“一对一”地贴身‘服务’……让人颇不是滋味。”家住长沙市河西麓谷加州阳光小区的黄女士今年28岁,2011年7月在湘雅附三医院顺利分娩。据她回忆,怀孕期间自己曾多次到该院做例行检查,“医生先是大讲特讲坚持喝孕妇奶粉的重要性,然后向我推荐美赞臣的孕妇奶粉,并说将来宝宝出生后也可以喝这个牌子的奶粉。”

去的次数多了,黄女士留意到,该院产科经常张贴出免费讲座的信息,多为资深医护人员教授如何给宝宝洗澡、更换尿片、正确地母乳喂养等。“见内容还挺实用的,我便去了几次,结果大失所望。”每次的情形都基本如出一辙:几个貌似销售人员的年轻女孩分工明确——两人手持资料,卖力地宣传自家产品及优惠措施;一人挨个登记准妈妈们的预产期、联系电话等资料,并给每位按要求进行了登记的准妈妈发放一小包美赞臣奶粉。“这个过程每每长达半小时以上,得等到场所有准妈妈都登记完毕后,医护人员才登台开讲。”

很快,黄女士便知道自己留下的联系电话有何用场了:“之后有蛮长一段时间不得安宁,总有人打电话问我是否需要购买美赞臣奶粉。”

手段2哭笑不得的“VIP待遇”:宝宝直接喝起了美赞成

家住长沙市芙蓉区的周莹怀孕后固定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做产检,这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推销奶粉的人,“印象中收到过惠氏的宣传资料,还有多美滋的试用装。”

2009年2月,到了预产期的周莹住进长沙市妇幼保健院VIP病房,“所谓VIP,就是所有的活儿,包括给婴儿换尿布、喂奶等等,都由护士包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见周莹生产后没能立即开奶,负责照顾的护士便直接给宝宝喂了牛奶。“虽然很感激护士没让宝宝饿着,可一想到院方完全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便自作主张给宝宝吃起了美赞臣,心里多少有点郁闷——为免伤害到孩子娇嫩的肠胃,我整整给她吃了四五个月的美赞臣,才敢更换奶粉。”

周莹清楚地记得,自己母女俩出院时还带回家一罐美赞臣奶粉,“据院方说是免费赠送的。

手段3奶粉售卖点就设在医院家属楼内

同样是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唐霞也遭遇到类似情况。她告诉记者,由于怀的是双胞胎,为防有意外情况发生,她提前几天便住进了医院待产,“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弄到的我的号码,反正我刚一住进去,就有美赞臣的人打来电话,说会派人给我送奶粉试用装。”后来,果真有位四十多岁的杨女士为唐霞送来了200克美赞臣奶粉试用装,并称如今后需要该品牌奶粉,找她买可以打折。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杨女士还给唐霞留下了一本名为《馨概念》的杂志。记者翻阅看到,里面刊载有内有惠氏、亨氏、雀巢、合生元等多个奶粉品牌的出售信息。除可免费送货上门外,也欢迎顾客自行登门咨询或取货,而其标注的“馨概念服务站”地址居然就在市妇幼家属楼的1栋101室。

 

手段4促销员说“免费赠送”的奶粉,医院要收218元

今年1月,23岁的蒋双双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生下女儿,“刚一睁开眼睛,就发现床边放了罐美赞臣婴儿奶粉。”

旁边守候多时的一位年轻女孩主动示好,称这是医院免费赠送给宝宝的奶粉,“当时我只觉得医院考虑周到,还挺人性化的,便欣然收下。”随后,女孩以“方便售后服务”的名义要走了蒋双双的联系电话。

然而,出院结账时,蒋双双纳闷了。

“费用详单上居然有一项218元的‘奶粉费’,用灰色字体打印。我越想越奇怪,便找到医院讨说法,医院却说这是自由买卖,没有强迫的意思——那干嘛要让人送到病房呢?!我有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当场退了奶粉,万分庆幸之前没有打开给宝宝食用……”

出院后没几天,蒋双双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关怀”短信,“问我最近好不好、营养能否跟上,开始以为是朋友,还聊了许久。直到那号码打来电话问‘需要订购奶粉吗’,我才意识到是当初那个推销奶粉的女孩子,于是告诉她‘不要再打来’,然后当场挂掉了电话。”

之后,那女孩确实没有再来电话打扰蒋双双,可她又陆续收到了很多其他品牌奶粉推销员的电话和信息。

手段5想优先检查?买罐伊利奶粉先!

“您好,请问您宝宝的奶粉吃完了吗?我们正在做促销……”2月28日晚,尚在哺乳期的李女士又一次接到奶粉促销电话,连说了几句“不需要”后,她不耐烦地将电话挂断。

这种骚扰何时才能消停?李女士是岳阳市湘阴县人氏,3月4日,她向记者讲述了“骚扰的发端”:“怀孕3个月时,我去到县人民医院做产检,当天等候检查的队伍排得老长,正百无聊赖时,几名孕妇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一人说,买医院推荐的奶粉就能优先检查,不然要等很长时间……”正排得不耐烦的李女士于是主动向医生提出购买奶粉,“连是哪个品牌的都不知道呢,就交了一百多元订金,拿到手才知道是伊利奶粉。”据她回忆,钱不是交到医院,而是由貌似推销员的人负责经手的。

之后,李女士开始源源不断地被陌生号码打扰——伊利、多美滋等众多奶粉品牌的推销员轮番找上门来,“我不回短信,她们就改打电话,经常一天里会接到好几个,实在是太烦人了!”

以上几种情况并非是发生在个别新妈妈身上的孤例,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采访调查中,很多人都表示“奶粉促销员无孔不入,让自己不胜其烦。”

今年1月刚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生下女儿的长沙市民彭莹婷就颇为不满地告诉记者:“去做个产检吧,人还没进医院呢,就先被在门口蹲点的贝贝熊、咿呀等母婴店工作人员给塞了一手的奶粉资料。怀孕后期每周得做胎心监护,这项检查耗时比较长,于是几乎每次都会有生面孔过来‘嘘寒问暖’,很热情地发放奶粉试吃装,惠氏、雅培、明一等牌子的都有……然后就是非让登记个人资料——说实话,‘万一奶水供应不上该给宝宝吃什么奶粉’的问题我老早就有考虑了,要应付这么多轮推销还真挺烦的,不知道医院干嘛要给商家开‘绿灯’?”

在湖南大学工作的谢女士怀孕期间也曾去到湘雅附三医院产检,对于前文提到的“由奶粉促销员唱‘主角’的健康讲座”同样深有体会,并对此很不解:这种有损形象和声誉的事,医院为什么要做呢?

岳阳湘阴的李女士则是感到疑惑:自己明明没有轻率地给人留过电话号码,怎么还是被推销员给缠上了?而且还不只一家!蒋双双干脆找到医院,质问“是不是你们把我的信息给卖了”,院方的反应是“打死不认”,蒋双双却不信:“若无经济利益回报,医院难道是在‘学雷锋’?”

 

内部人士自揭黑幕:

卖一条孕产妇信息可得10-30元不等

至于医院襄助奶粉厂商是不是在“学雷锋”,近年来,各地先后曝出的相关新闻给出了答复。而这答复,多少让人有些心悸。

美赞臣的“触角”在湖南医院系统已探至社区

2011年7月,一份举报材料引发了《中国青年报》对于美赞臣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渗透进湖南医疗单位的关注。

这份材料所附的20多页表格中,有的显示了美赞臣公司销售和推广费用的往来账单,有的则载明了湖南省最好的几家医院的院领导及妇产科、儿保科、新生儿科负责人的姓名与联系方式。并称,“要打开这扇门(指医院)就得出点血”——那些名单和数据,显示的正是合作单位和双方往来中产生的“关系费”。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材料,省会长沙所有大型医院几乎都名列其中。一些赫赫有名的医院出现的相关费用高达20次之多,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两个月内的账目。“全省各市州大多数医院都在其列,甚至到了社区这一级,所需费用惊人。”

至于“美赞臣违规宣传奶粉一事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长沙市工商局开福区分局一李姓副局长和公平交易科工作人员戴曙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基本给出了肯定答复。据悉,该局在当年7月接到举报后即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后在美赞臣驻长沙办事处查获大量资料,很多与举报者提供的相同。

该局调查了解到,“这些(指医院与奶粉商的合作)多是科室里的创收和私下勾连。如在某些医院,早餐奶都是孩子家长从护士手里直接购买的,因交的是现金,故不用入医院的账。护士贩卖时甚至不是按照奶粉量来收款,而是按照奶粉冲泡后的液体体积,以毫升计算来收费……我们在湘雅附一医院调查时,就发现有这样一个小金库。”他们认为,厂商与医院的这类合作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不能在医院推销、宣传贩卖代乳品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也直接剥夺了孩子及其监护人的选择权利。

为占领“医务通道”,奶粉厂商无所不用其极

类似违规现象并非仅在湖南发生。据《太原晚报》2010年3月报道,一位曾在国内某奶粉生产企业担任医务主管的人员举报称,其所在企业首选太原为试点城市,通过提供回扣等方式,在“买通”部分医务人员以获取孕产妇信息,并宣传、推荐本企业产品方面收效显著。

“公司给医生钱,请吃饭,送礼物,一些医生动了心,提供孕产妇名单并不难。”这位医务主管称,她手下有20多名医务专员,专门负责拉关系。对于一些“重点”医生,公司还列出了专项开支,用于“日常感情联络”。

据其介绍,该公司制定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对打通“医务通道”加以详细、具体规定:

依照公司“无孔不入”的目标设定,要争取与省市县乡的产前门诊、B超室、产科、儿科、儿保科、防保科医护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并通过她们向孕产妇赠送、推销奶粉。

将产品放在以上科室“优惠”寄卖,或将样品交由医护人员向孕产妇免费发放,要求医生在发放奶粉样品或产品优惠卡时必须说:“现在的孩子都喝某某奶粉,喝这款牌子奶粉的孩子既聪明又可爱。”

自办各种形式的“育儿沙龙”,要求医务专员“选择当地最具知名度的儿科医生或合作医院有名望的专家”授课,并在活动前“与讲师沟通内容,确定讲课内容与产品如何结合”。

据悉,在这位医务主管离职前,其所在企业已在山西开发合作近400家医疗保健机构,所生产的某品牌婴儿奶粉持续购买率已超过30%,个别医院还将之列为唯一“准入”品牌。由于这种方式获利直接,公司已将此经验在全国18个省份推广。

相比帮推奶粉,医院更愿直接卖孕产妇信息

3月4日,岳阳市某医院一陈姓医生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讲述的奶粉厂商如何“攻陷”该院的情形,在很多方面与上述报道如出一辙。他还透露了一个细节:“知道孕产妇从医院获取的奶粉试吃装为何多为200-300克/份(正常渠道购买到的奶粉一般为500-900克/罐)不?这都是商家估算好的,对于新生宝宝而言差不多刚好维持一周,基本可将宝宝的味觉巩固下来。”而由于各奶粉品牌激烈竞争,“有些厂商甚至派推销员来医院打免费工,诸如陪产妇聊天、打扫诊室卫生、替医生打下手等等,名堂搞尽。”

这名陈医生还表示,由于如今法律明令禁止,很多医院都已经有所收敛,不敢再太过张扬地帮商家推销奶粉,而是更倾向于提供孕产妇的个人信息。这是因为,“现代人对电话号码不是特别保密,哪都能留,故一旦发生纠纷,谁也不能证明一定是医生‘卖’给奶粉厂商的。”至于“卖人头”的价格,“行情”通常为:医生每提供一名孕产妇的个人信息,将得到10-30元不等的提成费,如成功推荐孕产妇购买该品牌产品,还将按成交金额得到相应“续吃费”。

 

专家揭秘:

“第一口奶”背后的巨大商机与忧患

既然风险不小兼成本巨大,各奶粉品牌为何还如此看重“医务通道”?一位奶粉供应商一语道破个中玄机:“这都是‘第一口奶’效应作祟。”

据悉,新生儿喝下的第一口奶,会引起脑部反射性记忆,有可能造成其今后排斥其他奶粉甚至母乳;一旦更换品牌,还可能引起腹泻等不良症状。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由于婴幼儿市场的特殊性——除了对母乳的需求,能代替的就只有奶粉,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因此对于婴幼儿奶粉有一种刚性需求,而医院则成为很好的营销平台。”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更是断言:“对‘第一口奶’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婴幼儿未来奶粉的选择,也决定了奶粉市场的销量比重。”——这便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如此多家品牌奶粉将医院尤其相关科室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了。

面对财大气粗的洋奶粉,国产奶粉优势尽失

“凤网长沙妈妈活动群”的热心群友“叮叮妈”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算了笔账:一般情况下,孩子从婴儿期到断奶期每月约需四罐900克的奶粉,按一罐售价250元左右计算,一个月就是1000元。如果单纯依靠奶粉喂养,哺乳期内仅奶粉一项的支出就在万元以上。

而据王丁棉介绍,我国婴幼儿奶粉总销量约为60万-65万吨,市场销售总额约为300亿元。其中,洋奶粉以数量而论约为20万-23万吨,只占30%;但从销售额上统计,则达到170亿-182亿元,约占60%。

至于具体品牌所占份额,全球领先的独立市场资讯供应商——欧睿欧信息咨询公司2010年曾做过统计,在中国奶粉市场,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为四大“洋巨头”,分别占据11.7%、9.8%、7.4%和5.3%。

就目前违规宣传的品牌来看,也是洋奶粉占据多数,有业内人士分析,“就拿打点医务系统人员来说,国产品牌没那么大资本,是竞争不过他们(指外资品牌)的”。而洋奶粉占据了“第一口奶”的制高点,意味着从起点开始就跑在了国产奶粉前端,在消费者信任危机频发的环境下,国产奶粉更加丧失了竞争优势。

新妈妈被卷入其中,乳头争不过奶嘴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乳头错觉”的现象。由于妈妈的乳头和奶嘴明显感觉不一样,对新生儿来说,用奶嘴吃奶要比吮吸妈妈的乳头容易多了,故如果从一开始就给宝宝用奶嘴,势必会对新妈妈造成喂养困难——即商家在争夺孩子“第一口奶”的同时,也是在与妈妈争夺孩子的“喂养权”。

据了解,大部分产妇并不会立刻分泌乳汁,而是需要通过婴儿吮吸乳头来刺激乳液分泌。一些奶粉生产企业正是利用新妈妈尚未学会正确哺乳的机会,通过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一定量赠品,并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让刚出生的宝宝食用,从而夺“权”成功的。

同时,奶粉宣传往往强调科学配比,以双歧杆菌、优选a乳清蛋白、可溶性膳食纤维等大量专业词汇来诱导消费者,称“成分接近母乳,甚至比母乳营养更全面”,这种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据中消协一项调查显示,有13.86%的新妈妈正是由于奶粉广告众多且声称配方科学,从而放弃母乳喂养的。

针对这点,王丁棉表示:“从遗传学角度而论,人类及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遗传系统,正是基于此,才能从根本上区分人类与各种不同动物。全球一致强调和主张母乳哺喂婴幼儿正是基于动物或人类的基因遗传法则,可以讲,无论科学怎么发达,其所研发的任何一种食物均无法完全代替人类的母乳;任何哺乳动物的乳汁或奶粉,与人类的母乳也都无法相提并论——从概念上讲,甚至是两种不同物质。”

但遗憾的是,在中国,母乳喂养的形势不容乐观。2010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比例不足5成,有36.2%的宝宝是母乳加配方奶混合喂养,配方奶喂养的比例则接近15%;对于6个月到1岁间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比例下降到45%以下。

 

理性分析:

如何帮助妈妈们夺回“喂养权”

在一系列的调查走访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意识到,帮助广大孕产妇打赢与奶嘴的争夺战、重新夺回对宝宝的“喂养权”并非易事,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医院自律;另一方面,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仍在令商家有机可乘;此外,很多产妇及其家属对“奶粉企业搭车医院”的促销行为并不反感,也为其提供了土壤。

管理上无明确依据

据工商系统相关人士介绍,1995年由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工商部门负责监管公开发布的广告,但商家向产妇免费赠送样品的促销行为并不是一种公开的广告发布,工商部门没有直接管理的依据。

而200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仅规定“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保健机构赠送产品样品”等,却没有规定其直接向产妇、婴儿家庭赠送时该如何处理,故卫生行政部门只能在有医院工作人员参与宣传、推荐时对医院进行处罚,而无法直接对商家进行处罚。

在这种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唯有要求医院加强自律和管理,可仅靠医护人员来杜绝商家的促销行为并不现实:抛开利益纠缠不谈,首先,医护人员很难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分出精力,查看是否有促销人员进入防范区域;其次,医院作为公共场所,很难区分所聚集人群中哪些是病人家属、哪些是促销人员;第三,即使发现促销人员,医院也只能将其赶走,而没有任何处罚手段,这就使得商家有恃无恐。

妈妈们的“贪便宜”心理

另据记者采访获悉,很多产妇及其家属尚不知道国家有关婴儿奶粉宣传的禁令,并且对商家免费赠送奶粉的行为并不反感,甚至欣然接受。永州市祁阳县某医院妇产科护士刘某对此早已见惯不怪,该院长期提供一种圣元奶粉赠品装——“铁盒子装的,孕妇们收到时往往都很开心,她们当然也知道有促销的目的在里面,但买与不买的主动权毕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连其他科室已为人母的医生和护士也会来我们这边填写资料,领取免费奶粉回家给自己小孩吃,这没什么不好啊!”

杜绝违规现象需加强监管

目前,已有不少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严格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强化保安巡视等。据悉,郑州市人民医院甚至考虑逐步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通过规定探视时间、限制陪护数量、发放探视证等手段,来“防火防盗防促销员”。

但更多消费者认为,要彻底杜绝这种行为,还应该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使商家不敢再到医院来进行促销,也使医院不敢再帮助商家促销。而这首先需要国家完善相关规定,明确监管部门、处罚手段和处罚标准。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借鉴香港的做法,即由各大奶粉商成立一个联合会,制定统一的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推广守则;再由联合会聘请相关人士或部门组成独立监察委员会来进行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据悉,2011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已就卫生部起草的新《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较之1995年发布的《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此次的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以推销母乳代用品为目的,与孕产妇、婴儿母亲及其家庭成员保持任何形式的联系,包括电话、短信、信函、邮件、上门推销等。并明确规定医疗卫生及有关机构及其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向孕产妇、婴儿母亲及其家庭成员宣传、展示、推销或者代售母乳代用品;接受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的馈赠和各种形式的赞助;在本机构内开展或者允许他人开展有关母乳代用品的宣传活动;将孕产妇、婴儿母亲及其家庭成员和婴幼儿的个人信息提供给母乳代用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凡违规的商家、医院等,将可能被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规涉及的监管部门包括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这么多部门齐齐发力,能否管住奶粉商家和医院,彻底杜绝违规现象,值得期待。

编后:

“抢占婴儿的‘第一口奶’!”如今,每当一名婴儿呱呱坠地,立时忙碌起来的不仅有孩子家长,更不乏穿梭于产科、病房的乳品企业推销员,他们在和新妈妈们争夺以母乳或奶粉为核心的“喂养权”。

不要小看这“第一口奶”,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已经令奶粉商家不惜耗费巨资与人力,把打通“医院通道”作为一项可怕的“长期渗透工程”。

而这项“工程”的成本,注定将由广大消费者埋单——由于医务渠道开支巨大,企业为维持利润,奶粉价格自会持续走高,近年来的几次大规模奶粉调价就有这一因素;并最终反映到身体素质上,由我们的孩子来埋单。

  杨澜 提案 母乳喂养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