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30年照顾40余名老人和孤儿

2010-06-03 阅读数 357083

李淑娥给敬老院老人喂饭

李淑娥(右三)经常与敬老院附近的空巢老人谈心

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忠县涂井乡敬老院的李淑娥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却获得很多荣誉。在很多人看来,成名后的李淑娥,生活会跟着发生变化。

然而,65岁的她,尽管身患重病,依然照顾着12名孤寡老人;尽管老伴为破败的房屋焦虑不安,她却将2万元资助款捐给灾区……

不听医嘱

带病照顾瘫痪老人

昨日清晨6点,忠县涂井乡敬老院。一阵剧烈的咳嗽后,65岁的义务管理员李淑娥翻身起床,抱着一叠衣服挨个推开敬老院老人们的房间。天又下起了雨,担心着凉,她送衣服让老人们御寒。

“又拉啦?”李淑娥刚推开李祥普的房门,一股臭味扑鼻而来。88岁的李祥普瘫痪三年多了,拉屎拉尿在床上,一直是李淑娥清洗。

今年3月,李淑娥因肺病动了手术,医生再三叮嘱,半年之内不能干活。回家休养的李淑娥咳嗽不止,敬老院的老人们心疼得很,私下约定尽量不要惊动她。凌晨4点多,李祥普就拉了,担心李淑娥的身体,他一直忍着。

“没,没有。”李祥普支支吾吾,极力掩饰。李淑娥走过去,揭开被子,老人真的又拉在床上了。她立即吩咐赶来帮忙的妹妹李淑秀抱起李祥普,自己麻利地脱下老人的裤子,打来温水,娴熟地为老人擦洗。

李淑秀屏住呼吸,皱着眉头,将头扭到一边;李淑娥咳嗽着,左手紧紧按住隐隐作痛的肺部,右手吃力地为李祥普擦洗。

李祥普难为情,连连要求李淑娥歇息一下。可直到老人换上干净的衣裤,她才坐到一旁,一边喘气一边不停咳嗽。

“你们待遇高哦,全国劳模伺候!”李淑秀心疼姐姐,跟李祥普调侃起来。

“乱说。”李淑娥打断李淑秀的话,“我还是一名敬老院义务管理员。”

赡养孤老

获得很多荣誉称号

2002年9月,李淑娥主动到涂井乡敬老院承担起义务管理工作。那时,敬老院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走进厨房,除了盐、米、油,其他东西没有;政府为每位老人发放的70元生活费是唯一来源,怎么才能让老人们吃饱过好呢?

李淑娥把自家80多个南瓜和一大袋粮食背到敬老院,将家搬到敬老院。随后,她争取到3亩荒地,种小麦、玉米。2004年,敬老院收了1500多斤小麦,1600多斤玉米;她还养了6头猪、8只羊,年收入达8000元。李淑娥一分不取,把所有收入用于敬老院开销和发给老人作零花钱。

李淑娥把敬老院当成家经营,把院里老人当亲人一样呵护。平日里,除了陪老人们拉家常,李淑娥还和老人们一道自编自演节目;老人病了,她又掏钱为他们看病、买补品……

从1980年喂养张大秀、牟其武母子开始,30年,李淑娥先后赡养了40多名孤寡、病残老人和孤儿。她也先后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全国敬老楷模”、“全国五好家庭标兵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十佳爱心使者”、“重庆市十佳精彩女性”、“重庆市五好家庭户标兵”、“重庆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名利双收。”在很多人看来,李淑娥出名了,登台领奖不只是拿个荣誉证书,奖金应该不会少;甚至有人怀疑,出了名的李淑娥,还会俯下身子照顾这些老人吗?

她的愿望

让孤老成百岁老人

现在,涂井乡敬老院还有12人,其中3名盲人、两名痴呆人、1名聋哑人,还有两名90岁以上的老人。

“没得名人架子。”92岁的吴其武说,李淑娥虽然成名人了,荣誉一大堆,但没得架子。要说变,那就是她变得更用心了,敬老院条件变得更好了。吴其武告诉记者,现在没啥好担心的,要担心的就是李淑娥的身体了。

吴其武回忆,李淑娥到主城住院的那20多天,家里的电话每天没有消停过。李淑娥天天都要打电话到敬老院询问情况,问请来帮忙的服务员做得好不好,有无责任心;特别关心瘫痪在床的李祥普和郑婆婆,一再委托我们提醒服务员天天给他们擦身子、换衣裤。

95岁的谭定梅说,李淑娥动手术那天气温骤降,没想到进手术室前,她还给老人们打来电话,提醒要添衣服,当心着凉。那20多天,李淑娥的电话费近300元,老人们心疼得要命,但李淑娥说,只要老人们平安如意就值。

“淑娥都65岁了,也要人伺候了。”谭婆婆说,李淑娥的病都是因为大家累出来的,自己这把老骨头咋就还不死呢?听了谭婆婆这话,李淑娥却不答应,她让老人们好好活着,涂井敬老院还要争取赡养出几个百岁老人来。

李淑娥告诉记者,之前她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真的割舍不下这些老人。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怀下,她的身体康复得比较好,还能继续为老人们服务。李淑娥说,她至少还可以干5年。

经历这次病痛后,李淑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察敬老院的接班人。她说,伺候老人的事情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很难:首先要有孝敬老人的一颗心;其次是不怕脏不怕累,粪便不怕臭、病痛不烦心;三是要有耐心,伺候老人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也要学会愉快地打“持久战”。

李淑娥说,考察了很多人,现在心里有了比较合适的人选,但她还得培养三四年。

她的义举

2万元现金捐灾区

现在,李淑娥与老伴牟一高住在敬老院里,老家的房子已破败不堪,两个儿子贷款只买了两间小房子。 70岁的牟一高担心,老两口退休了,究竟去哪里住?

这么多荣誉真没奖金吗?李淑娥说,各级政府和社会都非常关心她本人和敬老院,也给予了不少的支持和帮助,奖金也有。有了奖金李淑娥一家为何还过得如此委屈呢?

牟一高为敬老院和李淑娥专门记了账。他说2005年至2006年,李淑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所获得的2万元奖金,除了自己留下 1000元作零用钱,余下的19000元全部用于老年协会购买电视,改善敬老院老人生活,帮助贫困学生交生活费,捐助孤寡老人;2007年,李淑娥被评为重庆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市里考虑到她家庭比较困难,帮补生活困难资金1万元,县里建议她作养老保险处理。汶川地震发生后,李淑娥捐了500元现金,后来又将1万元困难帮补资金作为特殊党费上交。

今年4月26日一大早,大病初愈的李淑娥赶到忠县涂井乡政府,将装有1万元现金的信封交到乡党委组织委员手中。这1万元钱是她在主城住院期间,市、县领导和相关人士看望她送的慰问金。李淑娥说,这么多人关心自己,现在出院了,这钱用不着了,应该捐给玉树地震灾区的同胞。

新闻面对面

看见别人困难我就想伸把手

李淑娥自己也很困难,为何还要将钱捐出去呢?记者和她进行了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经历过缺钱的日子吗?

李淑娥(以下简称李):经历过,大儿子曾因家境贫寒离婚。

记:那为啥还要捐钱?

李:正因为经历过,才更能体会困难的滋味。

记:可是你也很困难。

李:在灾区,有的父母没了儿女,有的孩子没了父母,有的人没了手或脚。比起他们,我们的困难就不算啥,有手有脚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再说,我看见别人困难就想伸把手……

  农妇 老人 孤儿 照顾 重庆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