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不能拯救月饼生产商

2009-09-22 阅读数 410656

  月饼何辜,成为禁运的对象。截止目前,有34个国家禁止从中国邮寄月饼入境,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已加大对月饼的查验力度。

  月饼成为过街老鼠,有学者义愤填膺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实行贸易保护,也有人认为是全球食品安全警戒水准提高。愤怒不能拯救我国的月饼生产商,如果是贸易保护,就得提出 证据,我国也可以用合法的手段进行反击,保护本国制造商与贸易商。

  月饼并非出口大宗商品,几十个国家选择月饼围剿中国食品,莫非这些国家专与中国中秋节文化传统——月饼为难?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食品安全后遗症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发酵。我国食品安全信誉一直未能得到恢复,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在中国境内也时时泛起。

  再谈一次经常被我们遗忘的老调,信用体系健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信用不佳必定增加交易成本,人们信赖某个市场是该市场成为全球流动性最佳的前提之一。

  2002年在安然事件爆发后的一片废墟中,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签署法案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的监管,加强信息披露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大幅加重了对公司管理层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很多人嘲笑指责美国在安然事件后制订《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认为那让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力衰落。事实恰恰相反,通过次贷危机,我们看到了放松监管、破坏信用体系的灾难性影响。

  中国食品目前信用不彰需要不幸的月饼付出遭遇围剿的制度性成本,也是中国食品全行业在为三聚氰胺等事件继续支付巨大的隐形成本。嘲笑美国严格的法律,实在是乡愿之人对法律的无知与漠视。

  我们应该客观,月饼遭遇围剿既有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因素,更有质量信用因素。含有蛋黄的月饼被美国“拒之门外”固然是中美两地市场营养需求不同的关系,而欧盟、日本也分别对月饼中的黄曲霉毒素B1和甜味剂、漂白剂、防腐剂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毫无疑问是针对食品的质量门槛,对于中国本地消费者同样有利,毕竟中国消费者已经被莫名其妙的诸多食品添加剂搞得苦不堪言。

  为了避免被戴上“卖国”的高帽,笔者要格外强调,对于轮胎、钢管等贸易案,中国应该援引法律据理力争,但对于食品等绿色门槛壁垒,中国生产商不妨正其意而听其言,只有提高质量才能获得信誉,除此别无他法。

  月饼 华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