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电影《非诚勿扰》里,冯小刚老师让舒淇在北海道的海里淹死,那么我觉得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片子了。目前这个在坟头上不惜放个花环的和谐结尾,总让人生疑,生活固然有希望的,在经验上却完全相反。就像片尾的大盘飘红,无疑只是导演给大家的新年口彩而已。不过,舒淇要是淹死,那就是个文艺片了。
这部关乎爱情的片子,虽然剧本是向台湾导演陈国富的《征婚启事》致敬,但也延续了冯氏电影中刻画都市男女情感的孜孜不倦。从《一声叹息》开始,冯老师对爱情问题的感悟与时俱进却又有基本原则,爱情困局犹如天网恢恢,谁也逃不掉——尤其是中年男人。他总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阐释这一现象。
正如张国荣所唱“爱情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人类社会之建立的逻辑,是无法容纳并解释爱情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寻找爱情的路径跟秦奋是一样的,不断失望不断希望,这就是《非诚勿扰》的海报上“溯流而上,道阻且长”的道理。至于伊人在不在水中央,则完全要看个人的造化了,这事儿是老天爷说了才算的。
辛稼轩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是词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因为太难达致,故而王国维才将此列为第三种境界。如我辈俗人,每日价却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剧中人追求的都是纯粹的爱情,所以葛优不敢爱,舒淇不能爱。两个人看似亲密无间,却是咫尺天涯。
舒淇的浴“水”重生,让这个片子完成了从文艺片到商业片的转变。这个桥段在现实生活中显然很难找寻出样本。普通人很少去考虑爱情纯粹与否这样严肃的命题,唯美主义者的心目中,都不存在这个严重不靠谱的东西。芸芸众生的爱情都是简单且凑合的,世间最常见也最真挚的爱情往往都不纯粹,这也是邬桑最后失声痛苦的原因之一。
片中葛优的优越生活,是一个中了彩票的人才会有的方式。一个骗了一笔钱的三无海归,在北京杭州挑女人、看别墅,然后海外观光,这不是一般人的爱情。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编织的梦想。那些还在写字楼里整天磨洋工的白领们,与这样的爱情距离非常之远。因为所谓梦想,就是世间根本不存在的那一类东西。
这一点与冯氏早期喜剧的主人公有所不同,相形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甲方乙方》。其剧本原型是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其实每个人都是俗人,不管通过任何方式,他都会绞尽脑汁地与生活搏斗;哪怕是“顽主”的那种玩世不恭,也是对现实嘲弄之后的务实表达。是的,我们都是俗人,是俗人就不可能去西溪湿地看别墅,而只能去排两限房。
片名叫“非诚勿扰”,其实片中人除了主人公之外,没有一个人是以诚待人的。不管是卖墓地的推销员还是身怀六甲的台湾美眉,都是各怀鬼胎。人和人之间,永远隔着一层。即便是男人和男人之间也无法真正敞开心扉。如走马灯一般上场的人,要么自私,要么偏狭,要么别有所图,而这些人,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个俗人。《通天塔》讲述的人和人永远无法沟通,这个片子也差相仿佛。
人与人之间的阻隔在舒淇的戏里尤甚。追求爱情的人最后反而是被爱情阻隔,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或许只有死亡才能拯救这样无助的灵魂。这是一出悲剧,对俗人来说亦复如是。很多时候,往往是目的本身就需要摒弃,才能获得最后的升华。“媳妇还没娶,先买了块儿墓地”,也就是导演戏谑的警示。
在我看来,冯老师的这部片子诉求很多,只是这个壳实在装不下这太多东西。冯老师也是一俗人,因为他的欲望太过强烈。如果能安心讲好这个故事,不旁及其他过于深刻的哲学命题,这片也许会更好看一些吧。不过,看过电影的人,要具备黑泽明那样的心态。这不过是一部电影,多半影院中的无聊之徒,如我等,多少有些咸吃萝卜淡操心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