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会上,省妇干校校长李礼作工作报告。
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江昌法 实习生 胡婉柔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载峥嵘岁月。11月17日,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迎来70周年校庆,170多位归来的校友见证着学校70年的发展,也展望着学校的未来——70年来,学校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德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成为了湖南省轮训、培训妇女干部的基地,培养后备女性人才和研究人才的摇篮。
近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暨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举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杜洁,全国妇联第十三届常委,湖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赵凯明等领导参会。
这所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湘女大学”给湖南带来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回顾70年光荣历史!
【现场 】
这里是湖南女干部的成长摇篮
“希望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大力弘扬于家为国、敢为人先的湘女精神,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对妇女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更多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妇女干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贺
11月17日,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彭珮云的一封贺信激励全场。
从1953年到2023年,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全省培训轮训女干部的摇篮、全省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在全国拥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干部教育成绩斐然
2010年,全省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省委组织部调训计划。2012年省妇联拨出培训专项经费,实现学员全免费入学,妇干校干部培训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近十年,学校共举办各类女干部、妇联干部培训班75期,培训人次3347人;承接省委组织部、省妇联计划外培训班次45期,培训人次为2317人。
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近年来,省妇干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项,主持省厅级课题1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调查报告8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部,科研成果先后获评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成果奖、湖南省社科成果奖等奖项。
学历教育卓有成效
省妇干校1983年率先在全国妇干校系统招收首届大专班学生,2006年招收女性社会学专业研究生,2014年正式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创全国党校、妇干校系统先河。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知名企业工作。
合作交流不断拓展
省妇干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与中国妇女研究会、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其他省份妇干校等以及各县市区妇联保持密切工作关系,不断加强信息文化交流,扩大妇干校的社会影响。
【回顾】
图说70年大事记
【寄语】
期待不断探索与创新
杜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
省妇干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研究阐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妇女事业的政治属性和妇联的政治定位,充分发挥妇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妇女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打造更多“好听好懂好用”的精品课程
黄芳(全国妇联第十三届常委,湖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省妇干校及全体教职员工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省妇干校作为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引领作用,促进“妇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融会贯通,打造更多“好听好懂好用”的精品课程,助力培养能力水平过硬的妇联干部队伍,努力推动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妇女工作体系。
要擦亮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品牌
赵凯明(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省妇干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和智库作用,深入开展妇女理论研究,不断擦亮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品牌,奋力推动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致力于讲好新时代湘女故事
李礼(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校长)
省妇干校将用马克思主义铸魂,用女性学理论研究固本,不断拓展“依托党校办好妇校”的办学模式,致力于讲好新时代湘女故事,不断推进妇女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继续谱写与新时代同行、与妇女事业共进的巾帼新篇章。
创新“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模式
罗婷(长沙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模式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在我国传统社会,女性是家庭建设和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庭是女性和儿童共同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家学)、女性发展(女学)和儿童教育(幼学)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要以立足儿童、热爱儿童、研究儿童、服务儿童、成就儿童为使命,创新“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赋能农村母亲,绘就妇女发展壮丽篇章
段美娟(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
教育既是妇女全面发展的根本之策,又是妇女实现人生出彩的最大机会。针对当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妇女全面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高质量实施母亲赋能工程,打造妇女发展高校样本,助力农村母亲提升家庭建设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强化母亲赋能人才支撑能力。同时,要高标准推动提质扩面,提升农村妇女管家治家辐射力、增收致富带动力、乡村振兴引领力,汇聚政府、妇联、高校、社会等更广泛的参与力量,绘就妇女发展壮丽篇章。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姻观
叶文振(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发展道路,要坚持中华民族优秀婚姻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婚姻家庭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中,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姻观。
推动形成男女两性平等和谐互利共赢的现代家庭模式
李桂梅(湖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家庭政策涉及国家与家庭、国家与个人、家庭与个人等三方面的利益关系,应通过家庭政策的利益调节和价值引导,重新评价和肯定家庭的作用和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在抚幼养老、社会保障、产假安排、家庭服务等方面,减轻有家庭责任的男性和女性的负担,实行家庭友好型、性别友好型、生育友好型和个人友好型的政策,坚持政府责任与家庭责任并重、家庭福利与成员福利并重、女性权益与男性权益并重,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互利共赢的现代家庭模式的形成。
学习和传承红色湘女精神
姜耀辉(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副校长 )
红色湘女精神是湖湘女性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以女性为主题的精神成果的总和,集中体现为四方面特质:
“先”——冲破重围的勇气,敢于冲破政权压迫、族权束缚、夫权支配,涉足之前女性没有涉足的领域。
“舍”——突破角色的胆气,最大限度地放弃“为妻为母为女”的责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革命工作。
“韧”——征服逆境的骨气,在隐忍中坚持,在强压下追求,始终坚韧不拔地成长。
“忠”——坚守初心的正气,以柔肩担重任,用红心写忠诚,在艰难困苦的重重考验中诠释湖湘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