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阅张家界|土家阿妹在花铺盖上织出锦绣生活

2022-05-19 阅读数 19509

文  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吴小兵 通讯员 吴勇兵

张家界,不仅有奇峰奇水,还有一块奇布,那就是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西兰”是铺盖,“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意为土家人的花铺盖。可别小看了这块花铺盖,它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高度浓缩的民族文化”,更是张家界的重要文旅产品之一。

过去,土家织锦是土家婚俗中的主要嫁妆,新娘要带上自己亲手编织的土花铺盖作为陪嫁,铺盖越精美,就意味着新娘的手越巧。所以,处于爱情幻想萌芽之初的土家阿妹,从小便随母亲、姐姐学习挑织技艺,从深山里找回红花、栀子、姜黄、洞洞树、五倍子等野生植物,制成染料,将自纺的棉纱染出各种颜色,稍有空闲就坐在织机旁,织出别出心裁的图案花样。

6A3A4489.JPG

微信图片_202205161445337.jpg微信图片_202205161445339.jpg

微信图片_20220516144451.jpg

微信图片_20220429152617+++.jpg

今年“五一”前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位于武陵源的张家界乖幺妹土家族织锦非遗传承和培训基地采访,机杼声声在耳边回响,身着土家服饰的织女们坐在土家织机上,妙手在一条条丝线中穿梭。不久后,这些土家织锦将远渡重洋,销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刻诠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真谛。

据武陵源区妇联主席胡晓曦介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历史悠久的土家织锦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这一非遗事业,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如今,依托张家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扶贫”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动扶贫”的特色路子。

“我从小就觉得土家织锦是一块‘万能的布’,铺在床上是美丽的床上用品,挂在墙上是好看的装饰壁画,放在桌上是有艺术气息的桌布。”织女晓慧笑着说。

“我想自己挣钱养家。”来自索溪峪街道双文村的村民曹文化正熟练地操作着土家织布机器。曹文化父母早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之前是贫困户,织绵工作不但让她每天与美打交道,更改变了她的生活。

土家族的姑娘们不断地创造和美化着自己的生活,透过无数精美的织锦图案,我们能够感受到画面里流淌出来的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族风情,以及土家织女们对自然物象极强的观察力、感悟力和创造力。

“我曾去长沙挂职学习,参加了北京展览会,每一次的外出学习都让我长了知识,也见了世面。”来自桑植县的张晓莉笑着说,现在她和很多姐妹,会把新鲜时尚的元素融入到织锦作品中,让织锦“活”起来。

“一百个织女织同一个纹样,就会有一百幅不同的土家织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水云对记者说。

所以,土家姑娘们在不同年龄、不同心情下编织的织锦都是不一样的作品。而她们,更希望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每代人的传承中持续绽放光彩。


编辑:俏俏

审核: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