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龙洞村:19年整理诗集21册,村民作诗近2万篇

2023-09-13 阅读数 5603

d24b3ea4e15c0143cd206bd1df2336e8@100Q_680w

编者按

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好的家风会推动好的民风,好的民风又会影响好的家风。在湖湘大地有很多家风优良的村庄、社区,今日女报/凤网特别推出“湘村家话”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美好家风故事、传承优秀家风文化,一起向上向善。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雯倩

正在耕种的老汉停锄起身,诗兴大发,口中默念几句,朗声开诵:“红尘出落各分驰,回首童年束发时。粗解识丁无外传,精能探酉得吾师。九霄星聚荀君里,十载功深董子帷。未副莫如楼上约,子规叫断夕阳碑。”

在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龙洞村,这样的场景并不难见。龙洞村村民多姓张,这里至今保留着晨耕暮读、吟诗作赋、写词对联的传统习俗。一直以来,龙洞人用吟诗作词这种传统且经典的方式传承好家风好家教。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近龙洞村探访这里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家风故事。

结集21册

收录村民诗作近2万篇

在长沙诗文界,有不少人听说过“龙洞诗社”。2005年,原龙云、上龙、龙洞三个老村合并成新的龙洞村。村子大了、老人多了,村民们对于文体活动的需求也大了。原社队企业退休干部张运东和时为望城区诗词协会理事张铜勋一起,牵头组织成立起了龙洞老干诗联小组,把村里热衷念念诗、对对联的老人们聚到一处,进行诗词楹联创作,以此丰富和活跃村里的文化氛围。

诗社成立的第一年仅有十多位成员,大伙凭借对诗词的热爱,经常聚在一起切磋诗艺。在探讨诗歌之余,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将大家的作品合到一处,出一本龙洞村的诗集呢?这个想法得到了集体响应,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在村委的支持下,第一本《新村之歌》应运而生。

从那以后,出诗集成了村里的一项惯例:每年5月,诗社会发布征集主题,村民们根据主题,自愿自发地进行创作,诗社安排专人进行整理、记录村民们的原创作品,后经过两个月的校对、编辑、打印,于每年重阳节前后如期发布当年的新诗年集。

1694606998543.png

“我们刚刚完成了编校工作,新一本的诗集马上就能面世了。”夏启宇在村里干了20多年会计工作,也是新诗集的主编,“今年我们收到了156位本村及外地新老诗友的作品,收集选录了1278首诗作,其中包含诗作899首、词作222阕、联121副,以及新诗36首,作者来自长沙、湘潭、岳阳等地,作品里有新体诗也有古体诗,有长文也有短句,田野庙堂、家事国事都是我们的创作素材。”

村委委员罗景是诗社的核心成员,是一名“80后”。“我研究生的方向正是传统文化研究,回村后,感受这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就想和大家一起将我们村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下来。”他说,村部还支持诗社开办诗歌班,希望让更多人爱诗、学诗、写诗。

如今,诗社从当初十余人的小组,发展到已有会员158名,在老社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大家通过写诗、念诗来传递正能量。如疫情期间,诗社开辟专栏赞扬白衣战士、宣传防疫知识;为庆祝建党百年,大家纷纷作诗感党恩、颂党情,还结集出版了一本专集。“印发了19本年集和2本专集,共收录整理诗作近2万篇,不乏‘80后’‘90后’都加入到诗社里来了。”夏启宇说。

传张栻家训

遇喜贺诗树新风

“晨耕暮读、吟诗作赋、写词对联,这些传统习俗已经是我们村的日常了。”龙洞村有70%的村民都姓张,他们是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后裔,诗社现任社长张新国就是张栻的第二十八代孙,“张栻是宋代礼学贤儒、湖湘学派的开山鼻祖、岳麓书院的创始人,是一位正儿八经的大学校长,我们作为张栻后人,一直世代铭记张栻千字家训的奥义。”

步入龙洞青莲广场,这里前方悬挂着张栻画像,录有其从廉理政名言,后方印刻着持家训诫十条:一、继承祖德;二、忠孝国家;三、勤为职业;四、孝敬父母;五、雍和兄弟;六、友睦族邻;七、慎结婚姻;八、训教子女;九、崇尚节俭;十、禁戒非为。

1694607031683.png

“我们一直秉成了一个传统,无论是红白喜事、乔迁新居、祝寿庆生,大家精心的准备一份诗联相赠。”张新国说,受张栻家训感召,遇喜贺诗几乎成了村民们约定俗称的乡风新语,“修路奠基,村民曾吟诵‘昔日泥沙路况差,而今坦途进农家’;颂人善举,村民歌咏‘半生修九岭,赢得姓名香’;倡导孝道,村民书写‘母恩深似海,父爱大于天。谆谆劝诸子,忠孝要两全’。”

“龙洞村村民世世代代传承张栻思想,谨遵张栻家训,耕读传家是我们讲好新时代好家风故事的一笔宝藏。”村妇联主席盛红花介绍,一直以来,村妇联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充分发掘张栻家训的引导作用,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举办诗歌吟诵会、开办诗歌班,向村民家庭尤其是青少年讲张栻历史故事,领读张栻“千字家训”,力求打造诗词之村。

2009年,村里率先设点办起了农家学社,现在村里还建有藏书5000余册的图书室,又组织了百余名村民的腰鼓队,农家学社与本土龙洞诗社相结合,以“诗词”为载体,倡导精神文明新风尚,倡导移风易俗。“去年,我们还编写了新的村规,把民约编成诗:爱幼尊贤互谦让,举止文明好风尚。移风易俗要提倡,红白喜事不铺张。”盛红花说。


编辑:鸢尾蝶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